APP下载

从“心”出发,聚焦心理健康教育

2024-03-10屈广欢宋泽晖徐晨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树洞美文心灵

屈广欢 宋泽晖 徐晨阳

创新整合点

①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引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设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束缚。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②多样化的教材资源。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文章、视频、在线调查问卷、心理测试工具等。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最适合的教材来支持教学。这种多样化的教材资源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

③个性化学习。通过在线平台,教师可以更容易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从而个性化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获得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这种个性化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受益。

④家校互动。互联网技术还促进了家校之间更紧密的互动。家长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交流并获得建议,从而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这种家校合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互联网使其更加便捷和高效。

⑤实时反馈和改进。互联网工具可以为教师提供实时反馈数据,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进度和表现。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

项目介绍及设计

项目介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时空壁垒,协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共同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项目设计:①在沟通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如问卷星APP、微信公众平台、钉钉、喜马拉雅APP等,以多种形式支持心理健康教育。②在课堂转变模式环节,构建云课堂及心理小游戏。③专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

学情分析

小学中段及高段的学生处于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开始逐渐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活动范围比以前更大,特别是对感兴趣的事物,非常乐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手段,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

项目目标

①心理健康知识:包括情感管理、应对压力、心理疾病的认知等;能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和支持。

②社交情感技能:包括积极的沟通、解决冲突、倾听和共情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表达情感,以及有效解决社交问题。

③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安全技能: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掌握隐私保护、网络骚扰防范和信息验证等技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在线安全。

④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以及采取行动的技能。

⑤自我反思与成长:学会审视自己的情感状态和行为,寻找改进的机会,并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⑥积极情感态度:学会应对压力、建立自信,并发展乐观和希望的态度。

⑦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的心理健康,并愿意提供支持和帮助。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在线教育平台,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访问教育资源和课程内容,促进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教学资源:①多媒体资源,包括心理健康视频、美文、演示文稿和在线测验。②筛选和开发教材,确保其与最新的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保持一致。

教师培训与支持: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他们熟练掌握在线教育工具和方法。

項目过程

1.多方位心理沟通

①组织家长和学生通过问卷星APP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学校共有298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诊断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现象,同时也对家长展开调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调查问卷填写的过程,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这一步骤不仅为个性化的教育提供了基础,还为学生的成功和心理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线上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美文(如图1),

精心策划内容:确定心理健康主题,在每一期美文推送之前,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确定一个特定的心理健康主题。

定期发布计划:制订发布频率,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资源情况和教学安排来确定美文的发布频率。

测评和反馈:制订一套科学可行的测评方式,如通过小测验、作文等形式,对学生对美文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设计意图: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美文,旨在引导学生正向思考问题。这些美文涵盖了各种心理健康主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同时,希望这些美文能够触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支持,提供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

③开通心灵树洞,走进学生心灵,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和学生产生共鸣。

设立一个专门的平台:创建一个网站或应用程序,作为心灵树洞的专属平台。

宣传心灵树洞:在学校内部广泛宣传心灵树洞的存在和用途。

注册和验证身份:要加强平台的安全性,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学生ID或特殊的注册代码来注册和验证身份,确保只有学校内部的人员可以访问心灵树洞。

提供多种表达方式:确保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表达来分享他们的内心声音。

确立回应机制:确定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或专门受过培训的人员),负责回应和支持学生在心灵树洞中发布的内容。

维持经常互动:定期检查心灵树洞并回应学生的留言,确保持续的互动。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心灵树洞中分享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文章、视频和链接,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主题。

加强保密性和保护隐私:确保学生在心灵树洞中分享的内容得到妥善保管,不会泄露给他人。

收集和评估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心灵树洞的反馈,以了解他们对平台的感受和建议。

联动学校其他资源:与学校的其他资源,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辅导员和社工等合作,确保学生在心灵树洞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专业支持。

设计意图:设计心灵树洞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可以释放情感的安全出口,让他们能够倾诉内心的声音,而无需担心被评判或暴露身份。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支持,这种连接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情感状态并提供情感支持。

④钉钉集体授课,鼓励家长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回看视频。

设计意图:线上授课可以保留课程视频,打破时空壁垒,建立家校共育心灵成长渠道,进而提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

⑤通过小金鹿广播栏目心语心愿,倾听学生心声。

设计意图:将心情表达的话筒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稚嫩的心声回荡在校园上空,以此来有效疏解学生压力。

⑥引导学生利用喜马拉雅APP录制心灵格言或者讲述心理小故事,并和大家线上分享。

主题选择:给学生一些主题选择,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录制心灵格言或心理小故事。

准备素材:素材包括个人经历、感受、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

录制内容:学生使用喜马拉雅APP的录音功能来录制他们的心灵格言或心理小故事。

与其他学生分享:学生与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录音作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录制心灵格言或心理小故事的目的和感受,以及他们希望其他人从中获得的启发或帮助。

讨论和反馈:鼓励学生互相聆聽和评论彼此的录音作品。组织一个小组讨论或反馈会议,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对其他人作品的观点和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参与录制和分享,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线上心理课程——云课堂

教师利用互联网,构建云上心理小课堂。

云上课堂包含“画”说情绪释放压力,让情绪看得见;亲子游戏伴成长;心理调适小妙招;毕业季考前心理疏导为学生保驾护航等视频。

①教师引导学生随时观看课程视频。

②教师定期进行好书推荐,提醒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③展开家校心理线上沟通。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视频提供多样化的感官体验,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线下心理课程——以活动育人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沙盘游戏(如图2),通过多层次的无意识意识化过程,调整认知与行为,促进人格成长与发展。

②设计的“心理小剧场”剧目新颖,孩子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如图3)。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信息技术创新融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课程质量。

①个性化支持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个性化支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通过调查问卷、一对一访谈和心灵树洞互动,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和情感状态。这种个性化支持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使他们感到被关心和支持。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强调个性化方法,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②多渠道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线上线下教学方法,如微信美文推送、心灵树洞互动、线上集体授课等。这些方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笔者发现这种多渠道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提升学习效率。

③持续改进的必要性。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强调持续改进的理念。通过观察学生的反馈、参与和成果,教师能够识别出教学过程中的改进空间。例如,在微信美文推送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文章选择;在心灵树洞互动中,保持了平台的匿名和安全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不断改进的理念将继续指导我们的教学,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树洞美文心灵
找到自己的树洞
美文欣赏
美文阅读
树洞里的秘密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树洞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