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铮亮特色 融合汇聚素养

2024-03-10张莉汪聪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日食营养物质膳食

张莉 汪聪

创新整合点

①在项目实施前期,学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料收集方式,不仅让资料收集更全面、更完整,而且让资料的呈现形式更丰富、更具感染力,尤其是在彰显信息技术强大功能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②项目伊始,学生以动漫、PPT的形式展示收集的成果,营造了适合学生年段特点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项目的兴趣。

③在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利用了电子表格的强大计算功能,适时、动态呈现了数据的调整过程,让计算更快捷,让方案调整更聚焦。

④在项目评估阶段,用问卷的形式广泛收集数据,智能化生成不同维度的项目评价结果,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让教师对项目的评估不再基于经验,而是基于数据,让项目的调整更加精准。

项目背景分析

思考一:如何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中国居民存在严重的膳食不均衡问题。合理营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各种食物合理搭配组合,才能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为此,笔者开发了基于项目的STEAM课程学习——“餐餐有数”,让学生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材清单”,解决现实生活中“均衡营养、合理膳食”的问题,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

思考二:如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大学科融合力度不仅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举措。开展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自主解決问题的全过程,不仅实现学科内的融合,而且实现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学生与学科的融合、学生与素养的融合。这样的融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模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并积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项目活动目标(如图1)

项目活动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智慧教室、宽带网络、希沃一体机、学习平板等。

教学准备:人人通互动课堂,提供微课、小组成员分工表、Excel食材搭配计算表、软件工具等资源,以及教学统计、评价反馈分析等互动功能。

项目活动过程

整个项目按“三段、九步”的过程实施,构建了“243”项目实施模型。“三段”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估阶段;“九步”指准备阶段的两步、实施阶段的四步、评估阶段的三步,分别对应模型中的“2、4、3”(如下页图2)。

1.准备阶段

开展头脑风暴: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材清单,我们需要做哪些事?又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确定项目目标:注重融合型目标的思考与构建。

学生收集入项资料: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有关平衡膳食的资料,并以PPT、研究报告、微视频、主题小报等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准备阶段力图明确目标的导向作用。通过头脑风暴,学生不仅明确了项目推进的具体事项,而且确定了融合型目标。这样的融合型目标,不仅对标核心素养,而且融数学、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于一体,体现多学科、多维度、多层级的STEAM课程基本要求。

2.实施阶段

活动一:营养知识我知晓(第一课时)

①交流、分享成果。

学生根据下面的两个问题查找各类人群每日营养的需求、每日摄取的总能量中三餐供能比,以及认识平衡膳食宝塔,并讨论分享。

问题一:关于营养物质,你知道了什么?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举例说明几种主要食材所含营养物质,并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问题二:人体每日的营养需求是怎样的?

②收集、整理数据。

教师提出问题:各种食材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多少?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选择想要了解的食材种类,自主分组收集常见食材的三大营养物质,并分类调研常见食材的营养物质含量情况。整理分析数据,形成研究报告。各小组长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综合数据分析完成常见食材营养物质研究报告。

活动二:生活调研我发现(第二课时)

①布置任务。

课前一周教师布置学生记录每日吃了哪些食材,吃了多少,完成一周饮食日志。

②分析研究。

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研究一周饮食日志,对照平衡膳食宝塔和一日营养需求,比对各类食物是否达到膳食宝塔推荐的质量要求,计算分析食材中的营养成分以及供能情况,结合一日营养需求观察是否达标。

③梳理完善。

针对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平衡膳食宝塔可以指导人们搭配符合营养需求的食材清单。

活动三:合理搭配我行动(第三课时)

①学生交流清单制作要点。

生1: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的基础。膳食宝塔有五类食物,准备的食材要尽量多样化,符合它所规定的食物种类及重量要求。

生2:食材中的营养物质构成能满足每日营养需求,要通过计算各种食材中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合理搭配。

生3:我们打算先根据提供的食材分类收集它们所含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营养物质的相关数据,然后制订设计方案,再通过计算验证方案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方案。

②小组分工合作制作一日食材清单。

要求学生针对11~13岁学生设计一日食材清单1.0版本,在设计与检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所选食材种类全面且营养达标的快速搭配方法。同时,引发思考:膳食指南中建议每日的膳食应保证食物多样,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保证25种以上。我们能不能让食材更丰富些?除了为11~13岁学生设计一日食材清单,还能不能为家人设计呢?

接着,引导学生个性化设计一日食材清单2.0版本(为家里老人、父母设计),要求食材种类尽量丰富多样。由于需要考虑的内容增加,面临营养成分不均衡需要调整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超标或不足的原因,思考如何通过替换食材、调整配比等方式优化搭配方案。

将一日食材清单进一步完善生成3.0版本。引导学生依据标准创新搭配,如将一日食材清单按三餐供能比进行分配,使其更符合不同时段人体对营养的需求等,同时用多种形式更加生动地呈现设计成果。

活动四:项目成果我发布(第四课时)

①小组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以“餐餐有数——一日食材清单”为主题的手抄报、剪贴画、漫画、调查报告、食物模型等作品。

②主题宣传。

全体成员在校园布置宣传展板,到校外进行以“平衡膳食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宣传等。

设计意图:实施阶段力图强化主题的引领作用。主题即问题,通过四个主题活动的逐一开展,不仅能夯实项目的实际进程,确保项目的有序开展,而且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積累项目活动的经验,凸显项目式学习的“问题”特色。

3.项目活动评估

(1)自我评价

你喜欢“餐餐有数”这个项目活动的哪些环节?

□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平衡膳食的相关知识。

□通过分类整理数据,进一步认识平衡膳食宝塔。

□小组合作完成一日食材清单。

□用绘画、手工、调查报告等形式展示小组作品。

其他:————————

在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知道了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

□会收集资料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

□掌握了制订方案的一般步骤。

□学会了与别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其他:————————

(2)组内评价

从合作态度、任务协作、成果检验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评价

将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用涂☆评价(优秀☆☆☆☆☆,良好☆☆☆☆,一般☆☆)。

①对项目内容感兴趣。☆☆☆☆☆

②能独立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

③小组分工明确,活动有序开展。☆☆☆☆☆

④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和思维拓展。☆☆☆☆☆

⑤掌握项目化学习的步骤。☆☆☆☆☆

4.活动效果

问卷分析:扫码完成自评互评问卷,以数据为依托考查项目研究效果。

现场采访:教师、家长和学校领导代表就学生发展和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不同层面的评价,实现对项目的多元、多维评价,进一步明晰了项目的实际成效。

项目反思

本项目在满足项目式学习的现实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综合性等一般性特征的基础上,呈现出以下特色:一是,活动主体生本化。在项目式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中央,不仅问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而且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二是,成果内核显性化。项目成果既要有直接的物化成果,也要有学生经验的形成,二者必须同时兼顾,不断外显,才有利于成果的理解与应用。三是,评价效能立体化。为了发挥评价对项目的助推作用,本项目在评价效能的立体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主体多元、维度多元、方式多样。

同时,本项目的推进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很难持续跟进和不断完善。因此,在项目的可操作性上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简化,确保在现有条件下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并且要有教师的积极参与。

猜你喜欢

日食营养物质膳食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巧观日食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生鲜乳中营养物质的调控技术
一日食,四季过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壮美的日食
EasyNight日食小题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