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你而美,“音”你精彩

2024-03-10王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三连音休止符记号

王晶

创新整合点

①线上课堂轻松学习。本节课采用钉钉课堂进行线上课堂教学,学生在指定时间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在签到表中及时检测学生进入课堂情况,课中学生与教师连麦进行游戏,巩固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互动面板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教学内容。

②线下检测温故知新。课后作业回执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班队会上,当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学生进行歌曲跟唱,教师检测学生演唱掌握情况。

③教师使用希沃白板5及剪映制作本节课需要的课件内容及视频,为本次线上课堂提供技术支持。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简谱)《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由听赏与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唱《卖报歌》、音乐家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听赏《金蛇狂舞》以及“音乐家小档案”五个内容组成,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本课中的第一课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做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了歌曲的内涵,表现了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在这个塑造学生审美个性与发展自我品格的关键期,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而且要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与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够说出重音记号、渐强记号、三连音、休止符的作用并準确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曲作者。②能够富有表情地跟唱歌曲,感受歌曲艺术魅力,了解其相关背景和崇高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够正确运用合适的音乐记号,准确记忆国歌词曲作者、音乐要素等音乐知识。②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分析对比休止符的作用等,能够说出国歌的由来及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歌曲情绪推动的重要作用,能够准确而富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唱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强劲的感召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观看升旗视频时能在国歌声响起后表情庄严肃穆,立正敬礼。②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环境与准备

①保证课程中师生端网络流畅,教师准备钉钉课堂、希沃课件及相关视频制作。

②学生使用电脑或手机应用钉钉进行线上听课及连麦。

③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了解聂耳、田汉的生平。

教学过程

1.在线课堂

(1)导入

活动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在什么情境下会听到国歌响起呢?当听到国歌声响起后,我们该做什么呢?把你知道的答案敲写在互动面板上。

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经常在升旗、运动会开幕、夺冠等较为庄重的仪式上会听到国歌响起。当听到国歌声后,我们应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立正站好,行少先队礼并注视国旗升起。接下来,就让我们怀着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模拟参与天安门的升旗仪式。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行少先队礼。

学生起立观看升旗仪式并行少先队礼。

设计意图:设计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国歌的神圣和升旗时庄严肃穆的表情,并在升旗仪式上注视国旗,起立敬礼,激发学生尊重国歌的爱国情怀。

(2)国歌背后的故事

活动2:学生分享词曲作者资料,教师补充聂耳名字由来和国歌背后的故事。

①教师随机连麦学生分享提前收集的词曲作者资料,检测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分享田汉、聂耳生平资料。

教师补充聂耳名字由来,提出问题“我们的国歌是如何诞生的呢”,并播放视频。

学生线上观看教师提前制作好的视频。

②教师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跟唱重难点句。

学生认真聆听范唱。

师:在刚才聆听范唱时,老师在哪些地方跟唱了呢?这些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谁来找一找?

教师随机连麦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找出教师跟唱句,并指出乐句中的音乐符号(如图1、2、3),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再次跟唱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乐句不同点。

设计意图: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师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重难点句,学生找出谱例中的音乐符号,体会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歌曲情绪推动的重要作用。

(3)感受国歌的力量

活动3:

①旋律赏析。

师:老师跟唱的这些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加入了音乐符号。

师:老师在这些地方跟唱,是想让大家重点感受一下旋律中的音乐符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他们吧。

a.重音记号。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乐曲中出现的第一个符号。它长得像数学中的大于号,叫做重音记号。老师在刚才跟唱的时候,故意将它重重地唱出来,就是想要着重强调这个音,将这个音唱得更饱满有力。

学生跟唱图2中的乐句,将带有重音记号的乐句唱出力量感。教师提示学生在此句中挥动拳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音记号的力量感。

b.渐强记号。

师:除了重音记号,还有大家熟悉的渐强记号。渐强渐弱记号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在一年级学习《山谷回声真好听》和《是谁在敲》的时候就见过它们了。渐强是声音逐渐加强,渐弱是声音逐渐减弱。

师生共唱图3中的乐句,教师强调声音要逐渐加强,并提示学生注意重音记号与渐强渐弱记号的区别,重音记号着重突出了某个音,而渐强渐弱意在突出一句的变化。

c.三连音。

师:除了渐强记号和重音记号这两个强度记号外,在乐谱中还出现了一个我们没有见过的音乐符号,它叫做三连音。三连音就是把一拍平均分成三等分。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复习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之间的转换时值,并带入三连音的时值,从而引出用画三角形的方式演唱三连音,使三个音平均地唱出来。

教师范读难点句歌词,学生跟读。

教师示范左手拍桌子拍出恒拍,右手画三角。学生跟拍。

學生多次跟唱难点句(如上页图4)。

②歌词欣赏。

师: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用重复的语句来表达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在歌曲的最后一句中,不仅旋律中有重音记号,而且在歌词中也有一个小小的“彩蛋”(如上页图5)。大家看出来了吗?

生:最后一个字是“进”。

师:是的,田汉先生原本写的是“前进!前进!前进!”。而聂耳在三个“前进”后,又添加了一个“进”字,从语法上看它似乎有些多余,但这却是画龙点睛之笔。经过谱曲,它使歌声更加有力和富于特色,同时也加强了这首战歌的终止感。

学生多次跟唱难点句。

③跟唱全曲。

师:请大家在音乐记号处,加入适当的声势动作,如在重音记号的地方加入挥拳动作,在三连音处画三角,在休止符处伸出拳头,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演唱并加入声势动作体会音乐要素。

④对比讲解休止符。

师:(教师在PPT中画休止符)这个符号,还有人记得它的名字吗?老师这里有两个选项,大家来选一选。

学生在互动面板上出示自己的答案。

师:当我们遇到休止符时,要怎么办?

生:休息停止。

师:旋律中加入休止符旋律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在互动面板上出示自己的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演唱的方法感受休止符的作用。

教师先唱没有休止符的旋律,再唱有休止符的旋律,学生对比感受,思考旋律中加入了休止符旋律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将答案回复在聊天面板上。

教师揭示答案:增强乐曲表现力。

⑤全班再次跟唱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声势动作、听赏跟唱感受乐曲,准确掌握乐谱中的音乐记号,并在积极地跟唱中运用恰当的力度模仿演唱,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准确而富有表情地演唱。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活动4:

①教师设计游戏,随机连麦学生,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②教师在线播放战“疫”视频,适当讲解照片,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③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图框架,自行制作思维导图。

师:关于我国国歌,还有许多相关资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相关纪念活动、重要演出等,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也能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后分享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线上连麦做游戏、课后梳理思维导图的学习活动,能够正确运用合适的音乐记号,准确记忆国歌词曲作者、音乐要素等音乐知识。通过观看战“疫”视频,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线下作业单

①在升旗仪式、班会课上全体学生准确而富有表情地跟唱国歌。

②完成作业回执单。

教学反思

线上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有了新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与教师连麦,在互动面板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受教环境相对轻松,学生听课注意力更加集中。线下实践检测和问卷检测高效捕捉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使教学更加精准。

猜你喜欢

三连音休止符记号
记号
音止意不止,声断情不断
音止意不止 声断情不断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脏记号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墙上的记号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关于“音值组合法”中的“休止符组合法”与“切分音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