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智能生活,收获智慧成长

2024-03-10张译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路线图路线经验

张译丹

创新整合点

①微课的导入能让幼儿发现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智能科技产品”。无需人工操作的扫地机器人、公交车、快递投送车等,激发了幼儿对智能科技产品主动探究的兴趣。

②教师根据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对手机操作的熟悉程度,引导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地图导航APP”中的时间、路程、路况等数据信息,并借助信息分析选择适宜的路线完成“运输小任务”。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操作、观察、比较、选择的过程中获得了提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③“智能小汽车”的材料引用,为幼儿提供了可视化的“路线程序導入”,幼儿在自主操作、观察的过程中,感知“无人驾驶”的智能产品是如何根据指定路径行驶的。这不仅为幼儿后期进一步探索“智能产品”、理解“编程”奠定了基础,还提升了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积极探索的主动性。

教材分析

《超级支援小分队》活动是根据幼儿学习需要而生成的班本课程。在户外骑行区,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一边骑着小车,一边探讨“怎样更快地到超市?”。沐沐说:“你往左边,再往右边”“我给你导航呗!”轩轩说……幼儿关于“导航”的讨论吸引了教师的注意。他们在假期中,在与父母出游时使用手机导航系统搜索出行行驶路线的经验,成为教师设计此活动的一个契机。

本次活动在设计时正值新冠疫情反复阶段,防疫知识的宣传让幼儿对为什么要使用无人接触的智能产品能够产生更好的共情,同时也为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幼儿将自己带入到学习活动中。

活动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骑行游戏导入,借助与幼儿平时生活中接触度高的智能手机,引导幼儿学会使用手机导航APP,并根据地图导航中提供的“推荐路线、行驶时长、沿途路况”等各种数据信息选择出行的最优路线。活动中学习到的知识又被幼儿运用到自己的骑行游戏之中,为幼儿深入探究智能产品、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更多机会,很好地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在观察、比较与分析事物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在生活游戏中他们也积累了手机导航APP、电子智能小汽车玩具的操作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手机导航APP的语音操作方法,了解推荐路线界面中线路选择、公里数、红绿灯等信息的呈现方式,知道信息中呈现的数据不同,到达目标的时间也会不同,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地图软件推荐路线界面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学会选择快速、便捷、不拥堵的最佳路线的方法。在反复实践验证的过程中,掌握优化出行方案的生活经验,完成课程设置中的游戏挑战,从而提升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参加探索活动,体验自主判断、选择的快乐,并通过游戏学习知识和经验,将选择最优路线的方法创新运用到骑行游戏中,实现自主游戏的创意升级。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准备:智能手机、希沃触控一体机、多功能感应玩具汽车、宽带网络等。

幼儿学习经验准备:会使用智能手机调出导航APP,初步了解软件的作用及功能,并在生活中积累运用的简单经验。教师前期引导幼儿对“生活中无人驾驶的智能产品”开展调查活动,为本次活动的实施积累经验。

教学过程

1.运输小队招募会—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幼儿观看机器人给“封控”人员送餐视频。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机器人送餐?为什么没有人操作它也能自己到达指定位置?

幼儿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送餐机器人能减少与人接触,减少传染的危险;被植入了路线图,能按线路图运输。

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过的智能行走产品,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无人驾驶”。

教师小结:无人操作的智能产品能减少人与人的直接接触,更加安全;程序员提前在导航系统中植入运行路线,帮助它们完成指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引导幼儿发现“无人操作”的智能产品具备的现实意义。

2.运输小队齐出动—初次体验,获得感知

第一次游戏:运输小队预演练。

情境表演:教师接到运输支援的请求电话,提出请小队员完成此次运输任务。

每个学习小组自主选择一个路线图作为任务导航。

师:请每个小组根据我们要去的目的地,为小车搜索行驶路线。

幼儿进行第一次游戏体验。

①玩法:自由分组探索语言搜索、智能定位、提供多种路线的智能建议,学习使用地图导航APP的方法。

②教师从三组的路线图中随机选择一个路线图,幼儿用智能小车按随机选中的路线图完成任务,并感受、发现路线图与实际运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游戏互动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导航系统中语音搜索、智能定位等智慧功能。

3.运输小队训练营—深入探究,引发思考

第二次游戏:运输小队出发了。

玩法:三个小组根据之前每组选择的路线进行第二次自主探索。

①根据每组选择的路线图完成任务。

②幼儿观察每组小车到达目的地的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运输情况,发现问题。

教师用一体机展示每组的运输情况,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每组完成的情况不一样,并集体交流运输情况,分析原因:

①为什么C组没有完成?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路线地图上标注的红色路段代表拥堵,不能选择。

②A组为什么比B组用时长?

幼儿再次对比、观察每组的地图,发现路线图上的距离数标注、红灯提示、预计到达时间都会影响到达时间(如下图)。

教师小结:仔细观察路线图上的各种信息,解读其代表的意义,便于我们选择最佳的路线。

设计意图:在第二次游戏中,在幼儿深度探索、实际操作后,教师利用一体机的互动功能,创建集体交流和分享的情境,幼儿能很自然地发现“每一组到达目的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教师通过一体机“情境还原”和比较排除的功能,更直观地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发现手机导航APP中,路程长短、路况数据,以及預判的到达时间等一系列数据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掌握选择最优路线的方法。

4.支援小队再出发—再次操作,完成验证

第三次游戏:支援小队再出发。

玩法:教师再次接到社区求助视频电话,师幼知晓需要支援的目的地。幼儿运用地图APP搜索出路线图。

①幼儿根据之前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几种路线图做出判断,并且选出最佳路线。

②在三组完成任务后,再次借助一体机观察游戏结果,发现三组小车都选择了同一条最优路线来完成任务,并且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基本一致。

教师小结:我们要充分运用导航软件提供的数据信息,巩固对比到达时间、比较线路距离、分析路况等综合经验的运用,提升自主判断、分析、选择的能力。

设计意图:第三次游戏,巩固幼儿对比到达时间、比较线路距离、分析路况等综合经验的运用,提升其自主判断、分析、选择的能力。

5.超级支援小队集结——经验巩固,情感提升

教师接到社区电话,幼儿知晓教师将要前往支援的地方,教师将自己的手机交给幼儿,让幼儿使用学习到的方法为教师选择最佳出行路线,教师拿到幼儿选择好的最佳出行路线后即刻出发,并成功完成支援任务。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志愿者,按照幼儿为教师选择的最优路线出发,完成支援任务,能够让幼儿获得游戏的成就感。

6.活动延伸

在教学活动之后,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他们的骑行游戏中去。

①幼儿通过模拟手机导航APP中地图的样子,使用碳素积木为自己的骑行区域摆出一张骑行地图,然后通过目测的方式首先选择出一条自认为最佳的骑行路线。

②在第一次骑行时,幼儿各自记录自己选定的路线中路程长短、行车用时、路程中遇到的红绿灯数量,然后相互对比。

③幼儿通过对比彼此路线图中的各种数据,选择一条最优的行驶路线,再次进行骑行游戏。

设计意图: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以促进其学习与发展。

教学反思

①开展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学会观察相关的信息,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多维度的分析、判断,最后做出最佳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让幼儿学会使用APP的方法,还能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②本次活动,运用了手机、一体机、智能小车等信息化技术设备,这些设备在生活中幼儿接触多,熟悉度高,且容易获得,具有普遍性、实效性和操作性。智能小车的运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清晰、直观地感知线路图的意义,为后期选择最优路线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操作,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幼儿的学习品质得到了提升。运用信息化融合技术将科技产品的优势带入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为有效学习建构了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路线图路线经验
路线图,作用大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描述路线图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画路线
找路线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