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DL理念的园本运动课程建设探索
——以苏州市相城区黄埭实验幼儿园为例

2024-03-06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园本技能幼儿园

李 霞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第二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100)

幼儿体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乃至完善其心智模式具有重要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明确要求加强幼儿体育工作,重点是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一般认为,运动教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最主要方式之一[1]。已有研究表明,由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深刻影响,全世界范围内3~10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同时普遍面临着基本运动技能发展迟缓的风险[2];中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熟练度水平明显偏低,上下肢配合、肢体双侧协调以及肌肉骨骼发育薄弱,操控技能发展迟缓明显[3];运动游戏不仅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身体活动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幼儿运动动机与信心,显著改善运动感知和记忆,助力习得、扩展和应用运动词汇[4],进而整体提升幼儿运动素养[5]。

我国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客观要求各幼儿园高度重视加强幼儿体育工作与园本运动课程建设。近年来,苏州市相城区黄埭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该园)积极开展幼儿体育教研活动,持续开展“发现问题—理论学习—价值澄清—模式建构—实践探索—反思总结—持续改进”螺旋式实践探索,积极借鉴KDL 幼儿运动课程理念,探索建立KDL 幼儿运动课程目标体系,着力建构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内容框架,持续优化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实施策略,多元协同开展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评价,初步建立了“健体育德”园本运动课程。

一、积极借鉴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理念

该园在深入研究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演变的基础上[6],重点参考借鉴“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等研究成果,及时更新了幼儿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体育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团队为了解决我国幼儿体育与健康课程缺乏顶层设计、缺乏明确的幼儿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幼儿体育活动内容设置零散、单一等突出问题,在归纳和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主要根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动作发展理论、游戏发展分期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开发了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应用性、综合性、拓展性和有效性等显著特点的KDL 幼儿运动游戏课程(以下简称KDL课程)[7]。KDL课程坚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know it、do it、love it--知之、行之、乐之”为教育理念,将培养幼儿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作为落脚点,把培养懂运动文化(Know it)、有运动能力(Do it)、怀运动热情(Love it)的幼儿作为KDL课程的具体目标,以重视多学科融合的运动游戏为核心内容,以基本动作技能为载体,充分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在创设应用型和情境化学习环境氛围中,通过新的本领、游戏准备、Let's Go、学科融合、健康小贴士、挑战升级、学习评价、家庭总动员、教学提示和教学反思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掌握结构化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提高其运动能力(Know it),通过家校联动支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养成健康行为(Do it),最终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培养体育品德并终生受益(Love it)。

二、探索建立园本运动课程目标体系

该园在省市多学科课程专家指导下,通过实地观察、调查问卷、实际访谈等方式,调查了解当前区域园所和本园的体育工作、幼儿运动素养、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参照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理念、《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科学理论和行业实践标杆,坚持培育幼儿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导向,紧密结合“以体育德以健为美”办园理念,确立了“会健体、会交流、会合作、会思考、会创美”的园本运动课程总目标,进而将总目标分解为“运动能力”“运动行为”“运动品德”等分目标,初步建立了层次分明、有效衔接、相对完整的园本运动课程目标体系(图1)。

图1 园本运动课程目标体系构成示意图

三、着力建构园本运动课程内容框架

该园坚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2001年以来的5个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重点参照2022年课程标准,在更新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吸收KDL “知之、行之、乐之”的课程理念,并参考借鉴相关代表性幼儿体育教材[8],强调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逐步建立健全园本运动课程内容框架。其基本内容模块构成是:1)幼儿基本运动技能,主要包括移动性动作技能、稳定性动作技能和操控性动作技能等;2)幼儿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主要包括身体成分(反映人体内部结构比例特征的指标)、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反应能力等;3)幼儿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身体保健、安全生活、心理健康、运动品质等;4)跨学科主题学习,主要包括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学习。

四、持续优化园本运动课程实施策略

该园积极推进专家—幼儿园—家庭—社区联动协作共同体建设,坚持深入开发与综合利用相关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并持续优化园本运动课程实施策略。其代表性的实施策略为:

1)积极创建阳光体育乐园。坚持统一规划幼儿园环境,根据年龄段动作发展分层目标,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构建立体、多元、完整的运动区域,如冒险岛、野战区、艺术区、沙水嬉戏区、开心种植园、快递专车、挑战联盟、百变器械、萌娃寻宝等,并通过半封闭的循环路线进行连通融合。此外,坚持直接采购、自主研制和亲子制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器械资源(含民间器械,如梯子、扁担、凳子、笆斗、平衡椅等),积极创建幼儿园“体育器材超市”。每个区域确保投放10 种以上器材,并不定期更换和增添新器材,充分保障幼儿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器材进行主动运动。

2)坚持确立四个课程建设导向。一是运动意识导向,强调“运动与游戏”相结合的理念,积极引导儿童通过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二是运动内容导向,强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运动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促进幼儿动作能力、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和社会情感品质全面协调发展。三是师幼互动导向,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将与健康相关的理念和知识融入幼儿运动游戏的学习中,重点培养幼儿开朗的个性,形成良好心理健康行为,获得简单的安全常识,养成基本的安全生活行为。四是运动评价导向,强调开展多元协同的幼儿运动素养发展评价,特别是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真实过程性运动状态的观察、评价、决策、反馈和指导。

3)积极开发能够有效支持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集体或个体运动游戏项目,主要包括运动能力拓展游戏、全面体能开发游戏、视觉运动整合游戏、趣味主题互动游戏、身体协调运动游戏、造型模仿感知游戏等【9】。在每个运动游戏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遵循运动负荷强度“曲线上升一波形进展一曲线下降”的规律,制定适宜的幼儿体能锻炼循环结构,实现每个环节都有侧重的身体练习目标,不同基本动作技能可以进行循环学练,直至幼儿能够真正掌握。

4)坚持把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在运动能力、运动行为和运动品德等方面能够和应该达成的适宜目标渗透融入到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之中,旨在全方位、全过程培育提升幼儿运动素养。教师会积极创设必要的运动情境,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幼儿进行适宜的运动类型,并灵活采取动作示范、分层分组、情感鼓励等指导策略,积极引导幼儿实现从接受与适应运动到喜欢与习惯运动的心智转变。此外,每个班级会立足促进“运动素养”发展,及时生成课程故事,如《看见品格.看见坚持--幼儿园高跷那些事儿》《趣玩安吉梯》《趣探竹韵悦动竹竿--运动课程故事》等。教师会跟随幼儿的话题策划生成后续运动类型。

5)积极凝聚幼儿体育合力,探索形成“3+”、“双三角”、“三视角”的新型活动实施模式。坚持依托幼儿园-家庭-社区联动协作共同体,共建常规运动活动区(如运动体验基地、农场体验基地、民俗体验基地等)。重视创建户外体能挑战区和野外定向运动区,生发各类日常游戏打卡、体能挑战、综合益智等游戏。实施家庭总动员,组建常态化的家长体能助教团。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大型趣味赛会(如游园式运动会、趣味体能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等)。

五、多元协同开展园本运动课程评价

该园坚持依托专家—幼儿园—家庭—社区联动协作共同体,通过多个轮次的集体研讨,明确了课程评价标准,确立了园内自评、专家点评、家长参与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初步建立了以观察、分析、评价幼儿运动发展为核心的“1+X”运动素养评价体系(见图2)。其代表性的评价策略为:

图2 “1+X”幼儿运动素养评价体系

1)重视多元协同的常态化的过程性评价。由幼儿、家长、教师及时观察与记录幼儿运动发展情况,重点对幼儿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运动负荷、运动品德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分析总结,及时研讨改进运动项目类型与活动方案设计。

2)重视有序开展阶段性的成效评价。主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发展目标,同时参考《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提出的评价指标,重点把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和幼儿健康改善作为评价关键指标,研制《幼儿园运动素养测评表》。根据评测表,每个班级在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对幼儿进行6 项运动内容的测评,并对评测结果进行整理和数据分析,形成幼儿运动素养结果分析报告。

3)重视以评促改和以评促建。主要通过搜集与分析典型案例,诊断发现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突出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与优化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苏州市相城区黄埭实验幼儿园在基于KDL 理念的“健体育德”园本运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为了继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今后还需要及时参考借鉴更多幼儿体育与健康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内外相关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9-11],正确处理幼儿运动与幼儿营养、幼儿睡眠之间的关系,循证确定更加合理的幼儿运动素养发展目标,科学设置和动态调整各年龄段幼儿运动负荷,探索设计更加丰富的宜童运动方式和运动情景;更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儿童运动健康管理新模式[12],加快基于数据平台支撑的幼儿运动素养评价工作步伐。

猜你喜欢

园本技能幼儿园
高级技能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