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环境审计浅议

2024-02-17□文/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学科资源

□文/李 晨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 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虽然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状况与初期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具有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要促进相关审计项目更好地计划、制定和实施,就要结合资源环境审计的多学科性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改进。

自然资源作为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给人类的成长、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局面。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越发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对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我国国土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但是人均资源较少,资源利用率较低且浪费现象严重,总体状况不太乐观。自十八大以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国务院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促进环境的保护与发展。2018 年,中央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2018 年省部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计划》,资源环境审计逐渐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来促进环境的治理、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审计机关为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对不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及其相关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实施审计监督,因此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复杂、领域较宽泛,相较于传统的货币资金审计有很大变化。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资源环境审计所包含的不同学科知识,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期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未来发展的研究提供些许贡献。

一、理论概述

(一)跨学科研究。在学科创立初期,不同的学科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界限也比较明显,学者在其擅长的领域内进行研究、创新,以期能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一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不能通过单一的学科进行解决,需要多个学科进行合作、研究分析,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更强,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更强。在整合多个学者的观点后,可得到以下定义,跨学科研究是一个认知和处理问题的过程,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思维模式以及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技术等,来提升学生们综合、发散性地看待问题和创新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在许多科研院校都开设了交叉学科研究课题组和研究学院,跨学科研究的学科地位在快速上升。

(二)资源环境审计。总体来看,资源环境审计主要针对资金、政策、管理、项目四个方面进行。(1)资源环境资金征收管理使用情况。主要是对国家下发的一些专项环保资金的征收、管理、分配支出和使用进行审计。(2)资源环境政策执行情况。主要检查国家资源环保相关政策及执行是否落实完善、政策目标是否实现。(3)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的部门负责人以及所属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落实国土资源规划管理责任与环保责任状况。(4)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建设运行情况。包括一些重点环保项目的设立、投资、建设和运行效果,一些环境污染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

二、资源环境审计涉及的多学科体系

资源环境审计由于审计客体的特殊性,整个审计过程涉及的学科种类较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作为资源环境审计的前提、依据,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我国资源环境的发展现状,同时还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来保证实施。因此,宏观层面上主要涉及哲学、法学等学科。从中观层面来看,审计工作一定是处于核心地位,在具体开展审计工作前还需要分析不同地区的领导干部的履责现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审计方案和相应的指标,这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就涉及具体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有审计程序和审计客体。如,深林资源、大气质量、土壤、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都可以作为审计的对象,在将这些资源转换成相应的资产进行计量、实施审计程序时,还需要借助一些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分析技术等,这些会用到农学、理学和工学等学科专业知识。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需要这三个层面的相互协调以及不同学科的融合运用。

三、国内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现状及困境

(一)审计项目的实施缺乏统筹、协调机制。资源环境审计项目的开展要根据不同区域具体的资源环境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具体的计划、方案及程序。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关系和实施的先后顺序对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成果取得至关重要,同时审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的上下联动也对审计项目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当前,我国的环境资源与环保专项审计工作已经逐渐从由过去单一的环保项目资金的审计而逐步发展形成了包括项目离任审计、跟踪评价审计在内和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的多元化内容的专项审计监督工作格局,只是由于这三个主要方面的审计监督内容及其之间的统筹与整合还不足,制约了整体审计监督工作效果目标的实现。

(二)审计方法缺乏深度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审计方法也有所变化,与大数据分析等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更加紧密,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都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资源环境审计还应当结合自身的项目特性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其中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大数据审计方法的运用。目前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存在着结构化与空间化的数据分析融和难的问题。一方面就资源环保相关的数据挖掘以及区块链等先进的前沿技术和更深入的数据融合分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在资源环保方面的财税等结构化数据和收集的空间数据的分析都是以基本的方法为主。由于数据之间的融合不充分,得到的各方数据结果不全面、不准确,使得资源环境审计的各数据指标可能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另一方面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速度以及数据统计时点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任职时间段存在差异等问题,也会大大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三)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调研成果资料的综合运用形式主要是以各类审计调研成果报表、审计调研工作报表、移送审计处理批书、审计调研报告要情、重要调研信息要目表等为载体。不过,若真要想达到建立一个有效完整的内部审计和监测评价系统的基本要求,审计评价结果系统的实际运用效果仍会有差距。一是在对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的审计结果运用上缺少合理公正的内部审核与评估机制和严格适当的内部问责追究制度,导致对有关单位领导干部审计的结果奖罚机制不充分完善、不公开。目前,离任审计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上,在发现相关问题后会直接将证据移送到纪检督查等部门,但缺乏针对得出的离任审计意见。二是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大多和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未能根据相关资源的保护规律进行长期、系统性的修复治理仍是现存的一大问题。相关人员也常常是以后续短期补办欠缺手续及处理相关责任人等方式整改,大大减少了审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三是相关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资源环境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组以及环境主管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沟通的不充分会降低资源环境审计的效率,不利于审计结果的多方向运用和延伸发展。

(四)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根据资源环境审计的学科体系图可知,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学科种类较多,需要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对于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量较大。目前我国相关的审计人员多以会计、审计等财会专业背景为主,对于资源环境等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较为匮乏,在审计过程中会遇到较大困难,降低了审计的质量。就目前的资源环境审计队伍来讲,在人员的知识结构、数量以及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都还无法满足现实审计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审计方法的变化较大,一些资深的审计人员无法尽快地转变传统审计方法的观点,对于相关的新兴技术不熟悉。一些地方审计机关从事资源环境审计的人员队伍不固定,人员分配较紧张,且从事资源环境审计项目的人员往往都是从各个不同的科室进行借调,很难开展持续性的长期审计实践。

四、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策略

(一)加强各机构的合作,建设资源环境审计专项联动体系。在原有审计管理体制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探索建设有效的上下联动制度。可以建立司-办-地方审计机关上下联动的制度体系。与地方审计机关结合得更加紧密,充分调动相关区域审计机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对当地行政区域内资源环境问题熟悉的优势,激励其主动、创新地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状况的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使业务司和特派办双方互相配合,从而促进形成资源环境审计的专项联动和全面审计监督体系。

同时,还可以针对资源环境审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一个专业的协调小组来主推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工作,并与中央特派办和地方的审计机关积极沟通,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会议来汇报和交流其对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获得信息和想法。

(二)加快建设多类型数据融合分析的数据共享平台。依托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平台把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部门核心数据库的动态变化,从而有利于跨部门分析评估各库之间主要的数据关系,形成资源环境审计数据的实务模型。还可以建立以具体的审计项目为中心的大数据周期审计和跟踪审计,以具体审计项目的大数据为中心,建立高速运行和高容量的数据库。在推动结构化数据分析与空间信息数据分析的发展和融合基础上,建立多类型的数据融合分析共享平台,提升大数据审计的分析、判断力。

(三)建立审计结果运用一体化机制,加大社会公众参与度。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上提升审计结果运用的层次和水平,建立以资源环境审计结果运用为主体的内在一体化机制。要想充分发挥制度的合力,还应当加强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将涉及的审计结果及时公布,加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如果社会公众能从资源环境审计结果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并积极地评价自然资源的保护,会提高公众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参与资源保护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效率。

(四)不断充实资源环境审计人才队伍。由于资源环境审计不仅需要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审计机关在定期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时,不仅要及时讲授、补充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还要尽可能为其补充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更好地适应资源环境审计提供充实的人才保障。审计署可以通过集中培训、远程网络教学、召开地区性的现场会等多种方式,更好地提升培训的效果。此外,要多引进具有相关多学科学历背景的人才,成立资源环境专家储备人才库,利用专家的知识为审计工作服务。同时,还可以尝试建立审计机关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机制,通过外聘专业人士参与相关的审计工作来充实专业力量,扩大资源环境审计的研究队伍。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学科资源
【学科新书导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超学科”来啦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