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发银行绿色债券业务发展探讨

2024-02-17王玉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浦发银行债券绿色

□文/王玉霜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 新时代背景下,绿色理念逐渐受到国家、社会和企业高度重视。为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债券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兼顾环境保护的绿色金融产品。本文将焦点放在发展迅速的浦发银行,基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发展情况,阐述浦发银行绿色债券发展历程、主要产品、遵循标准和资金投向,并与同行业银行进行对比分析,剖析浦发银行绿色债券业务特有的风险,并提出防范对策。

在碳中和背景下,本文从绿色债券的主要发行机构商业银行视角出发,介绍浦发银行相关绿色债券方案的战略计划和制度以及财务状况,分析绿色债券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背后逻辑,识别风险并发现问题,通过基础理论和案例分析得出解决对策。不仅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也对浦发银行及同行提供实践指导。

一、绿色债券发展综述

国际上第一只气候债券于2007 年由欧洲投行发行,Jose Salazar(1998)第一次提出“环境金融”。但中国在2019 年绿色债券占债券市场的比重却不足1%,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Mark Carney(2016)作为英格兰银行行长提出,金融市场和银行都应提早转变发展方式应对气候环境变化,针对性转型具体业务。Clarence Tolliver(2019)曾表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绿色发展目标都需要长期持续性筹资,显示绿色债券在可持续发展、温室气体和可再生能源的关系中的重要融资地位。

郑颖昊(2022)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中提到,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下,国内绿色债券发展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支持并与国际标准统一,浦发银行首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实现制度到实践的落地。刘宛晨等(2022)在《我国绿色债券规则完善与制度优化研究》中表示,虽然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做出积极探索和创新,但是依然面临着法律、政策制度体系不完善、发行端审批程序优势不明显以及缺乏专业化队伍等问题,建议银行从市场基础设施、发行和投资端等方面来解决问题。

纵观国内外研究发现,国外绿色债券研究焦点在环境保护、绿色金融和可再生能源等具体项目上。国内学者较多阐述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发展的必然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但是对策较宽泛。本文以浦发银行为案例,发现问题、识别风险并提出针对性建议。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和监管部门对绿色债券行业的积极支持和引导,我国绿色债券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主力军和领导者。亟须探索新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主要从市场发展和政策制度衡量。

(一)市场发展现状。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2012年到2022 年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就从0 上升至8,044.03亿元,2022 年发行数量为610 只,发行规模8,044.03 亿元。逐渐显示出产品种类多样化、参与人数众多、发行标准统一等特征。国内经济稳步增长,金融活力不断增强。市场释放的积极的特征也为未来绿色债券的高速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发行人从传统的机构扩展至各类企业和公司,包括汽车和能源等的各行业。创新型产品不断增多,具有绿色性质的企业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债务性融资工具也相继涌现。

(二)政策发展进程。2006 年绿色金融在中国市场上崭露头角,随后受到市场的广泛接受和密切关注。2016 年领导人G20 峰会上,绿色金融初次被提出,之后各个政策制定机构出台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的相关指引与方案促进市场更为高效、快速地发展。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区别于国外“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而是形成“自上而下”的政策框架,绿色债券市场的政策发行主体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及证监会参与。2016 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是首个完整创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表示中国将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模式发展;2021 年《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 年版)》公布具体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

(三)浦发银行发展历程。浦发银行以追求“数字生态银行”为目标,以绿色金融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浦发银行大力发展绿色债券业务,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回顾发展历程,2008 年在商业银行间首次推出针对低碳经济的服务方案《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1.0》,2012年浦发银行推出涵盖“五大板块、十大特色创新产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2.0》,形成了业内丰富的产品体系,并在浙江、郑州等地区开展绿色投融资实践项目。

二、浦发银行概况及绿色债券业务介绍

(一)浦发银行内外部环境情况。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金约为293 亿元,在发展金融业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2017 年荣获“最佳绿色金融奖”。浦发银行遵循“赤道原则”,也是首家公布《企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商业银行。

1、内部情况。浦发银行近几年资产负债规模扩大,业务活跃性增强。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受外部疫情影响冲击,在2022 年呈小幅下降趋势,但是发展潜力大。各级资本充足,符合《巴塞尔协议》中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的监管要求,基本不会因为短期资金不足影响业务发展。不良贷款率符合标准且逐年递减,对借款人的跟踪和监控及时。贷款拨备率大于监管指标,表明有充足准备金应对呆账。从财务状况和监管指标两方面均显示良好的信用资质,这是发展绿色债券业务的基础。

2、外部情况。国家对发行绿色债券主体进行政策支持并实行补贴,对绿色项目实施财税优惠,对合作银行每笔进行50%的补贴,对企业按照贷款应付利息的50%给予贴息,等等。同时,积极推动保险业和基金行业绿色项目的发展,实施绿色保险保费补贴,将以基金支持的项目优先推荐给绿色产业。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广大投资者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需求不断增加,表现为绿色债券发行后认购量就达到2 倍甚至更多。不管从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来看,绿色债券发展趋势向好。

(二)浦发银行发行绿色债券业务现状

1、主要产品。浦发银行投资银行下的“绿创未来”项目主要包括五个种类的服务领域和十种创新产品。其中,五大服务领域包括能效融资、清洁能源融资、环保金融、碳金融和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创新产品中碳交易财务顾问,是依托项目融资渠道和网络优势,为CDM 项目业主提供一站式、全过程的碳金融服务,达成《减排量购买协议》并全程监督交易实现和资金支付。

2、发行标准和制度。国外的发行准则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绿色债券准则》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的标准。国内的标准是绿金委在《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收录主要包括绿色金融债和公司债,发改委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收集资金主要用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债。

3、发行流程和募集资金投向。发行绿色债券和普通债权类似,差异在于前期审批等准备工作的发行流程和募集资金的投向。发行前需得到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机构的批准,建立发行框架,包括项目的选择、收益的使用和管理。《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内部管理办法》中规定发行标准和资金的最终投向。聘请外部审查员和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并对有关绿色收益的使用、资金分析和持续利用披露,并进行路演。浦发银行募集的资金投向有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清洁能源和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和适应气候变化六大项目,资金投向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三)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浦发银行践行“双碳”目标、支持绿色产业绿色债券,2023 年3 月发行规模为300 亿元,期限为3 年,票面利率2.79%,超额认购2.28 倍,认购资金近700亿元,投资人种类超过130 户。

与同行业银行相比,不难发现绿色债券的优势和各银行的进步空间,绿色债券为中长期债券,绿色项目投资回收期长,信用评级较高,市场接受度较高,被购买的数量远大于发行数量。票面利率为固定利率,绿色债券未来的收益是固定的。兴业银行在票面利率方面高于浦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产品创新程度也较高。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五大行之一,产品完整度和认可度高。

三、浦发银行绿色债券业务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

绿色项目回收时间长,有明显的正外部性特征,发行绿色债券可以使社会受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虽然浦发银行绿色债券潜力巨大,信用评级较高,但也存在风险因素和问题。

(一)绿色债券市场产品单一,缺乏持久吸引力。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认购量超过预期,但是现阶段绿色债券的产品对于日趋成熟的金融市场和有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充足的。产品种类略显单一化,产品功能具有局限性,绿色债券自身交易流动性低、周期长,使绿色债券产品缺乏吸引力,不利于长远发展。

(二)绿色项目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不完善。债券市场多头监管,绿色项目标准不一致,会出现灰色地带使市场监管无秩序。“漂绿”“洗绿”现象频发,投机者利用差异政策进行套利,会极大消耗发行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增加发行人的时间成本。监管部门未对绿色债券市场企业强制要求披露信息,不仅不利于监管还会出现市场透明度不高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机构对政策的遵守程度也会消减投资热情。

(三)个体投资者受限,缺少复合型人才。绿色债券投资者局限于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利于市场间的流动性、积极性和吸引度。国内资本市场具有个人投机者多于机构投资者的特点,市场流动性降低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减少投资热情。不管对发行机构还是投资者,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都很迫切,市场缺少复合、交叉型人才。

(四)自身风险

1、高成本风险。绿色债券与一般债券相比,除了都需要支付投资者利息之外,主要的差异在于绿色债券发行者还需要承担并支付第三方进行评估认证和专项审计的费用。募集资金完成后,发行者需要承担管理账户、项目披露等的隐性成本,包括对年度认证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专项稽查等等。

2、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有较强的流动性,当客户需要将票据变现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资金池,或者利用银行间等交易场所变现。而发行绿色债券前期资金投入大、投资的回收期长且收益率无法达到市场期望。据气候债券组织统计数据可知,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回收期在5 年以上的约占四成,国际上大部分期限为5~10 年,绿色项目对投资者和发行者双方资质的要求都较高,符合条件人数不多。

3、信用低风险。利率变动也会波及到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会引起流动性危机,利率上升,偿债能力下降,信用风险会增大。各类风险互相影响、联系紧密。利率波动会损失商业银行资产、使银行收支产生差额并造成利率风险,浦发银行当前发行绿色债券采用固定利率票面利率,这一风险较小。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加快和金融自由化发展,外部不确定因素的波动和政策冲击会增加信用风险。

四、浦发银行绿色债券业务发展对策

(一)鼓励创新绿色产品,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创新绿色债券产品,实现市场产品多样化。浦发银行应基于“绿创未来”项目,深度挖掘、开发并创新产品体系,降低投资门槛,符合投资需求。政府等部门应大力鼓励绿色投资,完善激励引导制度,提高绿色债券发行内在动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发行机构和其他合作者参与其中。

(二)统一发行标准,完善信息披露。为避免多头监管现象,应统一发行标准制度体系。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阻碍绿色项目发展,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统一标准便利国内外投资人,并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发展,加强信息披露促进债券市场高效、规范化发展,提高广大投资者的满意度,形成品牌效应,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制定并完善发行流程制度和募集资金投向等管理办法,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信用评级,确保资金用于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

(三)加大投资知识宣传,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机构投资者的基础理论知识、投资理念和投资经验尚不成熟,个体投资者缺少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意识,只将关注焦点放在债券收益上。应扩大投资者范围、完善投资组合,吸纳养老金、绿色债券基金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宣传和学习绿色责任投资理念,鼓励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先学并带动个体投资者熟悉政策和操作程序,增强规避风险意识。了解市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源泉。

(四)风险防范

1、灵活运用政策,降低发行成本。银行内部在风险分散和风险自留之后进行银行内部稽查,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使资产负债和金融服务共同发展,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来应对高成本风险。一方面对发行人实施财政补贴、减税和贴息等措施。用供给需求曲线分析(横轴为Q,纵轴为P),减税和贴息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同时社会需求曲线不变,最终数量增加,价格下降,降低发行者的高成本问题。加大地方政府对绿色债券项目进行担保和贴息的力度,简化发行审批流程。另一方面刺激投资者购买,保证绿色项目顺利运行。国家出台对投资人的激励政策,提高整个市场的活跃性和流动性,间接降低发行价格。尤其针对社会民生、“三农”等收益低且回收期长的绿色项目,从而降低高成本风险。

2、抓住市场机遇,提高产品流动性。引进国外成熟投资者还需要增加发行主体种类,增加企业和公司绿色债券发行力度,克服流动性风险。积极鼓励发展民营企业绿色债券,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撤销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LL)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LL)投资额的限制,商业银行应抓住政策放宽时机,吸纳更多的有先进经验的投资者。主体多样化,参与者积极性高,可以加快绿色债券的流通速度并提高循环周转能力,降低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3、加强监管力度,防范信用风险。为防止信用风险,监管部门应该派专业人士调查借款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信用资质,预测风险并提前做准备。从银行内部控制方面控制,可以将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或者对贷款企业进行资产多样化重组来分散风险。通过预留风险准备金或者自行成立基金风险自留,或者通过金融创新,采取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利用远期合约和期权合约进行风险转嫁。

综上所述,绿色债券发展受到社会高度重视,也成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基于碳中和目标,绿色债券作为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融资手段,对金融市场和环境保护工作同样重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浦发银行绿色债券发展业务和现状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得出绿色债券发展的对策。统一发行标准,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绿色债券业务。政府部门加强建设绿色债券政策,加大绿色债券、绿色项目的支持力度。银行业创新绿色产品,加强信息披露,在投资者市场打响知名度。投资者加大防范风险意识,搜集资料,理性准确提升判断标准。也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应用科技手段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交易者活跃金融市场气氛,监管者维持金融市场秩序,发行者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使绿色项目良好有序进行。未来银行可以在个体对各类业务参与权方面探究,例如在碳金融、低碳主题信用卡等方向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浦发银行债券绿色
绿色低碳
浦发银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浦发银行不良仍待出清
“零不良率”!浦发银行真敢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