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石雕的当代转化
——以《大足石雕技艺传承与创新艺术人才培养》为例

2024-01-13娄金byLouJin

雕塑 2023年6期
关键词:石雕创新性雕塑

文/娄金 by Lou Jin

(四川美术学院)

陈锐石雕作品《NO.001空洞兔系列Empty rabbit series》

《大足石雕技艺传承与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是国家艺术基金2022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本项目力求以通过对大足石雕艺术传承人、相关从业者进行美育提升和创新性培养,推动地方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文化创新和人才培养带动地方区域文化经济全面发展。项目以国家政策指导、地方特色资源、时代现实机遇、社会发展需求、特色人才紧缺为背景和条件,以活态传承、走进生活、以人为本为理念,以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为原则。通过对大足石雕艺术传承人、相关石雕艺术从业者进行美育提升和创新性培养,推动地方优秀文化的创造性、创新性转化,以文化创新和人才培养带动地方区域文化经济全面发展。项目的培养目标为“三知”,即:知情——了解大足石刻传统文化;知艺——掌握石雕艺术相关工艺技能;知新——具备独立开展石雕艺术创新创作的基本能力。

王朝“游源·印迹”系列作品《重游大足》石材、树脂 2022

项目提出了“学院+民间”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此模式以大足石刻雕塑文化为内核,以大足石雕技艺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要求学员在教师队伍(学院+民间)的指导下,不仅要完成整个培训过程,同时创作出一件(套)石雕艺术作品参加项目展览。项目强调从学习到展览的完整的一件作品的生长过程。要求“名师+大师”队伍与学员共同完成学习、考察、交流、实践、展览等为一体的教学实践。让教学名师带上学员(师傅带上徒弟),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把从学院与民间的“学习的经验”转化成个人艺术创作的方法与路径,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人才培养。

项目共收到报名材料近百份,经过项目组专家组与国家艺术中心管理中心的初审和复核,本着择优录取原则,对每一位报名者的报名作品、参与项目、获奖情况、从业经历等进行了详细严谨的审核,最终确定30 名入选学员名单。部分学员来自重庆市大足区及川渝周边地区,均为大足石雕、安岳石雕等国家非遗传承人及传统石雕艺术继承人;其余部分学员分别来自四川、云南、福建、广西、深圳、山东等地区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以及行业骨干。

项目时长近一年,集中培训时长为60 天,集中授课30 天。分3 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石雕创作理论知识培训、以及大足石刻相关实地采风考察调研;第二个阶段为石雕创作技法训练以及作品创作设计指导;第三阶段为项目文献整理与项目成果展览出版。整个培训由30 余位国内外专家教师相继带来课程讲座与实践指导。师资团队主要由大足石刻石雕艺术研究学者、传统石雕行业知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相关行业著名专家学者组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承担教学任务及创作指导工作,推动本次培训成果的圆满完成。

《大足石雕技艺传承与创新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汇报展展出了30 名学员辛勤创作的30 余件(套)石雕艺术作品。学员们在培训过程中接受了集理论、考察、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学习,课程以艺术创造思维开启其心智,以当代雕塑创作理论拓展其思路、以现场考察及创作实践助力学员进行有效的行动与思考。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把从学院与民间的“学习的经验”转化成个人艺术创作的方法与路径,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人才培养。

此次学员创作的作品呈现出“数”“艺”“造”“物”四个方向的特点来体现传统石雕的当代转化。

首先是“数”,以“数”求真。数字化与信息革命迫使艺术家将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器物雕塑创作相结合,使其创新性、观念性与当代性得以承载。这是一种将历史与现实逻辑相结合的当代器物雕塑创作“求真”理念。比如苏阿香的作品《应如是》、张超的作品《独立》。

其次是艺,以“艺”求美。“艺”是“美”的具身宿主,是一种“智能”与“智慧”,是智能与智慧的集合,也是寻求极限准则与美感标准的具体形式。比如陈锐用羊磴黑青石创作的的《空洞猫石雕》系列、王佧的《青(请)山落尘——造佛计划》、袁越的作品《伪处世经十品》系列等都呈现出艺术家主观加客观的智能创造。

再次是造,以“造”求善。“造”是做事的一个过程,呈现善意。强调雕塑创作过程中的时间与技法因素,也重视其中包含物质性与体验性的个人主观情感表达。孟继兵的作品《无相制》、王朝的作品《重游大足》等都体现出以善为造的创作过程。

最后是回到物,以“物”求本,此物非彼物,是多重叠加的能指与所指。例如江城作品《金石可镂》等。

以传统石雕大足石刻为载体的人才培养项目不但本身具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提升社会美育的价值,同时还具有发掘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培训提高大足石雕从业人员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大足石雕艺术品进入现当代生活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现代生活,树立文化自信。

以史为鉴,以史明志。把个人的作品放置在纵向的艺术史边缘,以及横向的当代雕塑语境的坐标中去构建自己的方法与系统,实现对“大足石雕”当代创新转化的价值,让千年的大足石刻“活”在当下。

猜你喜欢

石雕创新性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写实雕塑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自然雕塑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