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2024-01-10李春华

河南中医 2023年12期
关键词:罗沙红藤盆腔炎

李春华

广昌县中医院,江西 广昌 344900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卵巢、盆腔腹膜等部位出现慢性炎症,属于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髋部疼痛、腹部坠胀、盆腔充血、盆腔及带下组织增厚,甚至出现粘连或包块等症状[1]。慢性盆腔炎容易反复发作,多由急性病变转变而来,或因急性发作时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难愈治愈所致。若未及时干预,病情进展可导致盆腔粘连、输卵堵塞、输卵管炎症以及继发性不孕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氟罗沙星为临床常用药,具有较强的杀菌消炎作用,能通过降低病原微生物的DNA旋转酶活性灭杀革兰阳性菌。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患者的耐药性会逐渐增强,容易出现菌群紊乱或耐药菌株,治疗效果降低,且容易复发[2]。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红藤败酱散有清热除湿、散瘀止痛、益气活血的功效。为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笔者采用红藤败酱散加减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观察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22~48(35.61±5.80)岁;病程3~15(7.29±1.35)个月;生育史27例,人工流产史8例。观察组年龄22~47(36.25±5.88)岁;病程3~16(7.34±1.31)个月;生育史31例,人工流产史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2019修订版)》[3]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妇科学》[4]的相关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临床资料无缺失;有性生活史;近1个月内未接受抗生素治疗;无认知、表达障碍;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4 病例排除标准有氟罗沙星禁忌证或药物过敏史;中药不耐受者;合并其他生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妊娠、哺乳期女性;全身感染者;重要发生脏器器质性病变。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氟罗沙星片(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20063646)治疗,每次1片,每天2次,口服,连续治疗14 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藤败酱散加减,具体药物组成:薏苡仁、败酱草、红藤各30 g,丹参、泽泻、白术各12 g,茯苓、延胡索、青皮各9 g,怀山药20 g,乌药6 g。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20 g;小腹痛甚者加用没药、乳香各9 g;湿热较重者加黄柏、黄芩各9 g。中药汤剂统一由广昌县中医院药房代煎,每日1剂,每袋200 mL,早晚各1袋,加热后服用,连续治疗14 d。

治疗期间,患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生冷、油腻、高脂等刺激性食物,宜规律作息,外阴清洁卫生,避免同房。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积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主要包括下腹疼痛、腰髋疼痛、胸胁胀痛、附件压痛、经期延长等,按照0~3分计分,表示症状从无到重。

1.6.2 炎性因子水平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以3 000 r·min-1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进行检测。

1.6.3 血液流变学指标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集肘部空腹静脉血,应用 N7500A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上海涵飞)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沉、全血低切黏度等进行检测。

1.6.4 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治愈: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90%,停药1个月未复发;显效:症状消失或有显著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为70%~<90%;有效: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为30%~<70%;无效:症状未见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n×100%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见表2。

表1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 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1β、IL-2、TNF-α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IB、血沉、全血低切黏度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5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不良反应 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淋病奈瑟球菌与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引发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原因,通常为二者混合感染,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发病与炎症反应、免疫等密切关联。因此,临床通常给予抗生素治疗,但当前尚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特效药物[6-8]。氟罗沙星是一种广谱的抗菌消炎药,广泛用于治疗细菌引发的多种炎症及感染性疾病,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其短期效果显著,能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用药可导致患者耐药性增强,病情反复发作[9-10]。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病”“癓瘕”等范畴。湿热瘀邪是癥瘕、带下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妇人经期或产后余血未净,六淫、饮食、房劳等是常见致病因素,湿、热、毒等病理因素易乘虚而入,与败血相互搏结胞宫,致冲任气血受损,瘀血气滞为患。《素问·骨空论》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难经·第二十九难》言:“女子为瘕聚,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于水中。”由于脏腑气血不足,而月经干净后可致胞脉空虚,更易感病邪,由阴户入侵,壅遏于胞宫、胞脉,气血瘀滞不通,引发瘀血。《景岳全书》记载:“瘀血留滞作瘾,惟妇人有之……余血未净……而渐以称癥矣。”故湿热瘀阻、血瘀阻络是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理。综上,慢性盆腔炎主要由湿热、血瘀引起,病情进展可导致正气亏虚,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11-12]。因此,治疗当以清热燥湿、散瘀止痛、益气活血为主要原则[13]。

红藤败酱散中红藤有祛风除湿、解毒消痈、活血止痛之功;败酱草能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丹参有通经止痛、活血散瘀之效,同时能增强君药红藤及败酱散解毒消痈之药效;薏苡仁清热排脓、利水渗湿;泽泻具有利水渗湿、通淋泻浊之效;茯苓、白术利水渗湿,可益气健脾、祛湿化痰;延胡索能散瘀活血、行气止痛;青皮有消积化滞、疏肝破气之效;怀山药有益气补肾、生津利尿之功;乌药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党参、黄芪有托里排脓、益气固表之效,气虚者服用可补气益血;乳香、没药能行气活血;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湿热重者服用可除湿热、解热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散瘀活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败酱草中的活性成分能通过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达到杀菌、抗炎的目的;红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丹参中的提取物总丹参酮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薏苡仁中的薏苡多糖及薏苡仁油脂可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14-15]。氟罗沙星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可增强药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朱翠萍等[16]报道指出,应用红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升高。

病原菌感染后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子宫周围组织及盆腔腹膜炎性浸润,IL-2、TNF-α对炎性浸润有较高的敏感性,炎症反应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即可检测到上述指标的明显变化[17-19]。IL-6、IL-1β是炎症反应过程中常见的炎性因子,动态检测能够明确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预后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1β、IL-2、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红藤、败酱草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例如,槲皮素可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2 mRNA减少下游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表达,从而实现抗炎作用;防己碱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木樨草能通过多种靶标调控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齐墩果酸能通过干预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TNF-α、IL-1β 的表达[20]。姚敏泉等[21]研究指出,复方红藤汤与抗生素联用可降低患者CRP等炎性因子水平。

慢性盆腔炎发生时,炎症细胞浸润盆腔,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刺激可导致自身纤溶系统及凝血系统失衡,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减缓,FIB升高,受损组织细胞不断沉积,而使病情加重[22-24]。因此,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新思路[25]。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FIB、血沉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为红藤败酱散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王芳芳等[26]在研究中发现,腹部手术后,应用红藤汤灌肠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能有效预防盆腔粘连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样本量少、样本选取不典型、未开展多中心研究及长期随访等,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规避不足,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罗沙红藤盆腔炎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性的研究进展Δ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萌宠小熊猫做体检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鞋尖朝外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芭芭拉和她的魔法游乐园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