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联合益气养阴汤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

2024-01-10胡玉锋程建才卢伊黄松华高翔龙李广泉

河南中医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因性腧穴肺癌

胡玉锋,程建才,卢伊,黄松华,高翔龙,李广泉

都昌县中医院,江西 都昌 332600

癌因性疲乏指的是一种主观上、持续的、痛苦的,关于认知、情感、行为、躯体上的疲乏感,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并影响正常生活,且这一疲乏可持续较久,甚至比癌痛更加痛苦[1-2]。癌因性疲乏为常见的、难以缓解的癌症症状之一,能贯穿癌症及治疗整个过程,发生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影响治疗效果[3]。临床关于癌因性疲乏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多通过支持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相关症状,但整体效果欠佳[4]。中医药在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癌因性疲乏与正气虚损有关,加之自身气血阴阳失调,治疗应重视扶正培本[5]。故应采用益气养阴汤发挥健脾补肺、益气养阴、滋养肝肾、化痰祛瘀、解毒抗癌之效。癌因性疲乏属于“虚劳”“虚证”范畴,治疗应以补益为大法[6]。灸法属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可通过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补虚培本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符合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理念[7]。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益气养阴汤治疗,并根据《扁鹊心书》中提出的“大病宜灸”理念,联合热敏灸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以下从多方面综合探究其施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都昌县中医院肿瘤科诊断为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3~69(54.26±6.05)岁;体质量指数18.5~26.7(22.63±1.52) kg·m-2;病理类型:腺癌19例,鳞癌11例;临床分期:Ⅲ期16例,Ⅳ期14例;肿瘤直径3~9(6.05±1.02) cm。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68(53.47±6.38)岁;体质量指数18.3~26.4(22.39±1.47) kg·m-2;病理类型:腺癌20例,鳞癌10例;临床分期:Ⅲ期18例,Ⅳ期12例;肿瘤直径3~10(6.21±1.16) cm。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性别、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8],并经病理检查确诊。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癌因性疲乏诊断标准[9],即持续出现两周以上的疲乏症状,且伴有超过以下5项症状:肢体感觉困重、虚弱;精力不足、情绪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存在睡眠障碍(嗜睡或失眠);运动困难;难以通过睡眠恢复精力;记忆能力短期衰退;出现悲伤、挫折感等不良情绪;日常活动无法完成;疲乏无法通过休息缓解。中医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医内科学》[10]气阴两虚证标准,即神疲乏力、胸闷胸痛、咳嗽少痰、五心烦热、形体消瘦、气短喘促、口干少饮、脉虚无力、苔薄白或薄黄、舌淡红。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卡氏评分>50分;预期生存期≥3个月;所纳入患者均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组织器官恶性肿瘤;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既往放疗与化疗史;合并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有其他肺部重要疾病。

1.5 治疗方法按辨证论治原则,对照组给予益气养阴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20 g,麦冬10 g,白芍10 g,桑白皮10 g,天冬10 g,炙甘草10 g,沙参10 g,防风10 g,焦白术10 g,红景天10 g,浙贝母10 g,黄精10 g。辨证加减:气虚加灵芝、党参各10 g;阴虚加玉竹、石斛各10 g;胸闷心悸加薤白、瓜蒌各10 g;咳嗽咯痰加枇杷叶、桔梗各10 g;热毒壅盛加金银花、蒲公英各10 g;胸腔积液加茯苓、猪苓各10 g;胸胁胀痛加鸡血藤、莪术各10 g。水煎取汁,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共治疗5周。

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探查热敏腧穴,保持室内安静,室温设置在23℃左右,充分暴露腧穴,选择肺俞、涌泉、气海、神阙,将点燃的艾条在以上穴位附近,距皮肤 3~5 cm进行温和、回旋灸法,在患者感受到传热、扩热、透热、非热觉感觉时,即出现腧穴热敏现象,这一部位即为热敏腧穴。重复上述方式,找到所有热敏腧穴。找到所有热敏腧穴后,双侧同时治疗,采用回旋法、雀啄法、温和灸进行艾灸,每次以腧穴热敏现象消失为度,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5周。

1.6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评分[11],量表包括情感、认知、躯体3个方面,15个条目,每条目0~4分,总分0~60分,得分与癌因性疲乏程度成正比。(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将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胸闷胸痛、脉虚无力按重、中、轻、无分别计6分、4分、2分、0分。(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2]评估,量表包括睡眠质量、主观睡眠潜伏、睡眠紊乱、睡眠持续、日间功能紊乱、睡眠效率、催眠药物7个方面,总分21分,得分与睡眠质量成反比;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13]评估,量表包括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症状领域等方面,分值为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4+/CD8+),取晨起空腹静脉血约4 mL,以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DxFLEX)测定。(5)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AU5800)测定PA、ALB水平,以血液细胞分析仪(迈瑞,BC-5800)测定HGB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CFS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CFS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EORTCQLQ-C30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 EORTCQLQ-C30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 免疫功能比较

2.5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 营养状况比较

3 讨论

肺癌患者受化疗药物及癌细胞影响,身体不断虚弱,引发身心疲惫等症状,即癌因性疲乏。超过70%的癌症患者在疾病期间会出现疲乏症状,且多数患者这一症状持续存在,可影响日常生活[14]。癌因性疲乏不等同于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无法通过休息缓解,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西医针对癌因性疲乏,多通过行为干预、心理疏导、抗抑郁、抗焦虑等治疗,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15]。因此,如何改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为临床研究重点。

中医认为,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主要病机为身体正气不足,外邪使气血阴阳受损,继而精气损则虚;另因癌毒袭肺致正气内虚,使肺之气阴耗伤;加之药物损伤胃脾,使脾气亏虚,从而导致气不行水、脾失运化,聚而为痰,进而气虚无力致气滞血瘀,瘀、毒、痰相互影响,使人体气阴损伤,故症状为疲乏、虚弱等[16],故治疗应以健脾补肺、养阴益气、化痰祛瘀为主。当前,依据辨证论治原则,益气养阴汤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已有较多报道,并且取得不错效果[17]。益气养阴汤中沙参清肺、生津、养阴,黄芪止汗御风、固表益气,共为君药;红景天健脾补肺,焦白术益气健脾、止汗燥湿,天冬、麦冬生津润肺、滋阴清热,共为臣药;黄精填精补肾,白芍养肝柔血,浙贝母化痰燥湿,防风祛风解表,桑白皮利气宣肺,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18]。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祛瘀、健脾补肺、益气养阴之效。除药物治疗外,艾灸在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艾灸具有保健防病、固脱扶阳、温经散寒、散结消瘀之效,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具有帮助[19]。《灵枢·官能》云:“阴阳……当之”,《针灸问对》云:“虚者……气也”,均说明虚病宜用灸法治疗;《医学入门》云:“凡……须灸之”,《黄帝内经》中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皆将灸法作为顽疾针药力不能及的重要治疗方法。以上书籍均为灸法在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提供有力参考。陈日新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一种新反应点——热敏点,并指出采用热敏点艾灸更容易激发感传、精气传导,疗效显著[20]。基于此,本研究在益气养阴汤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中医证候积分、CFS评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热敏灸以艾叶为施灸材料,其主要成分为苦艾醇等,具有止血、兴奋中枢、解热、镇痛等作用,在灸的过程中,热力可穿透皮肤刺激皮下组织,进而调和气血、疏通经络[21]。再配以肺俞穴、涌泉穴、气海、神阙等穴位,肺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肺脏疾病治疗要穴,灸之可止咳平喘、润燥温肺[22];涌泉穴属少阴肾经井穴,灸之可调整阴阳、益气补肾[23];神阙、气海属任脉,统帅全身阴经,灸之可和胃健脾、固本培元、健脾益精、解除疲劳[24-26]。因此,通过热敏灸理化作用结合腧穴特殊机制,使生化之源得以资助,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得以发挥扶阴助阳之效,从而改善疲乏症状。

研究指出,免疫功能降低是引发癌因性疲乏的机制之一,同时癌因性疲乏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T淋巴细胞失调可使5-HT增加,引发疲乏、厌食、意志消沉等表现[27]。本研究表明,联合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由此说明热敏灸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使癌因性疲乏症状改善,原因在于艾灸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及药性可穿透皮肤进入机体内部,促使免疫系统激活,从而提升免疫功能[29]。另有研究指出,肺癌患者受疾病及化疗药物影响,营养不良发生风险较高,而营养不良对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30]。联合组治疗后LB、HGB、APA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热敏灸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进而改善患者疲乏症状,原因可能是艾灸通过经脉将能量传导至体内,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进而改善营养状况,但具体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作为后续研究重点。

综上所述,热敏灸联合益气养阴汤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能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还能调理全身,提高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因性腧穴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