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异性交往暴露出的家庭问题辅导案例报告

2024-01-04闫姿伊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济源459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小方继母信念

◎ 闫姿伊(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济源 459000)

一、个案概况

小方(化名),男,初一年级,性格开朗,与同学关系良好。小方身处重组家庭,3 岁时父母离婚,4 岁开始与亲生父亲和继母生活,但继母比较强势,经常指责他,而爸爸因为工作关系经常不回家,故自述家庭氛围不好。在一次心理课后,他主动找到我,说有一些心里话想找人倾诉。

走进辅导室后,小方低下头,收起了往日的笑容,紧皱眉头,面色阴沉。在我的鼓励下,小方放下了戒备心,向我袒露心声。

原来,小方是“为情所困”,他喜欢上了后桌女生,为此吃不好、睡不香,感觉这个女生一直在关注自己,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因此产生了很大的情绪困扰,且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作息和学习,所以才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二、分析与评估

生物学因素:小方正处在青春期,各项功能日趋成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会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渴望与成人拥有一样的权利,对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去尝试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心理因素:青春期的小方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思考自身的优点、缺点等,认为其他人都在关注自己,有自我中心倾向,出现了“假想观众”,即好像自己在舞台中央,而其他人都在看自己,自己也受到别人的表扬和批评,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对方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

情绪因素:小方对异性产生了欣赏、爱慕的倾向,但内心矛盾:一方面想和喜欢的女生多交流,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又极力掩饰这种情感,隐藏自己。

学校因素:在班级中,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也害怕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影响学习,并由此产生自责情绪。

家庭因素:生活在重组家庭中,与继母关系紧张,得不到长辈的认可,自我效能感低。

评估:小方的饮食和作息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起因是具体事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行为,受不良情绪困扰两周左右,未影响其他社会功能,初步判断为人际关系中因异性交往问题导致的严重心理问题。

三、心理辅导目标

1. 鼓励小方敞开心扉,减少情绪困扰,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强自我感知能力。

2.帮助小方走出“假想观众”想象,减少对自己和他人的过分关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关注焦点,减少心理压力。

3.帮助小方认识到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肯定其自身对于美好品质的向往,挖掘自身的积极因素,减少自我批评;同时帮助小方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方法,在与异性交往时能够落落大方,把握好分寸。

四、辅导过程

(一)走进内心,肯定自身积极因素

采用人本主义疗法,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小方,鼓励小方多倾诉,不使用评价性词语,以此帮助小方缓解焦虑压抑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在辅导过程中,我运用倾听、提问、释义、情感反应等心理咨询技术聆听小方内心的困惑和想法,让小方打开心扉,并肯定小方身上体现的积极因素。

以下是辅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节选。

小方:老师,我好像喜欢上了我们班一个女生。她坐在我后面,我总想看她,有时候回头看表都会不自觉看她,还老想着她。

师:你的思绪总会被她所吸引,总是想她。

小方:(思考片刻)对,有时候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回过神来我已经跟不上老师讲的内容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我们会对喜欢的人产生好感,这是很正常的,但看起来你对喜欢上别人这件事并不开心?

小方:是啊!我现在很苦恼,不愿意去想她了,但又控制不住,每天都很纠结还影响到了学习。

师:看到美好的人和物,每个人都会心生向往,你觉得你对这个女生的情感是什么?

小方:喜欢和欣赏吧!

师:能具体说说吗?她身上有什么特点吸引了你?

小方:她学习好,长得漂亮,我们是一个组的,我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她经常鼓励我,我很喜欢!

师:看来她身上有很多优点,她对你的鼓励也给了你很大力量。

小方:对!

师:你希望自己身上也有这些优点吗?

小方:当然了!这些优点人人都喜欢。

师:是的,人人都喜欢的优点,你也喜欢,那你觉得这正常吗?

小方:嗯……我觉得这是正常的……我们班也有一些同学有自己喜欢的人……

师:是啊,喜欢的人身上会有吸引我们的优秀品质,每个人都有权利喜欢别人。

经过首次辅导,小方心情好了很多,我们预约了下次的辅导时间。

(二)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去除“假想观众”想象

第一次辅导后,小方接纳了自己的情绪,不会那么排斥和焦虑,饮食和睡眠有所改善,但自述仍旧总是忍不住想对方,觉得她总是在关注自己。

我判断小方存在“假想观众”的问题,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常常会觉得周围人是“假想观众”,过分关注自己,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

我运用认知疗法中情绪ABC 技术,帮助小方认识到自己存在不合理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做辩论,重建合理认知,区分自己关注的焦点和他人关注的焦点,去除“假想观众”想象。

师:能说说你现在具体会想她的什么事吗?

小方:我比较在意她的看法,我会想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她是怎么评价我的。别的女生我就不会想这么多。有时候她跟她的同桌说话,我都害怕她在说我不好的地方。我想换位置,但班主任不同意。

师:你不希望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害怕对方对你有负面评价,所以你非常关注她的言行。

小方:是的,课堂上、睡觉前、放学路上,我经常会想她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

师:我们都比较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特别是在喜欢的人面前。刚刚你提到了一些例子,我们试着用课堂上讲过的情绪ABC 来分析一下。

情绪ABC 理论认为事件A(activating event)经过信念B(belief) 产生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其中,C 的直接原因是B 而不是A,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不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所产生的错误信念所直接引起。我带着小方一起用情绪ABC技术与不合理信念做辩论。

师:当她和同桌说话时,你的想法是什么?

小方:我在想她是不是正议论我,评价我,说我不好的地方。

师:很好。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小方:我有点担心、焦虑,害怕她对我有不好的印象。

师:为你的情绪值打个分吧!0 代表一点都不担心,10 代表非常担心,你会给自己的情绪打几分?

小方:嗯……8 分吧!

我列出了他的情绪ABC 分析:

事件A:她和同桌说话 。

信念B:对方在评价自己,而且是负面评价。

情绪C:焦虑、担忧。

师: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她跟同桌说话,一定是在议论你吗?

小方:不一定,但我就是担心她说我坏话……

师:我们试着角色互换一下,假如你是这个女生,你会很在意前排同学的一举一动吗?

小方:可能会关注,但不会时刻都在意吧。

师:那在这种情况下,你和同桌的谈话内容会是什么呢?

小方:可能是讲题……谈论老师……或者其他有意思的事。

师:另一方面讲,你会时时刻刻谈论你的前桌吗?

小方:应该不会,我一般跟同桌也是什么都聊。

师:是的,你不会一直盯着前桌,不会一直谈论他,那你觉得那个女生会一直盯着你,谈论你吗?

小方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

小方:我明白了老师,我不会一直关注别人,她也一样不会一直关注我。

师:非常好,看来你已经把自己从别人的目光下移开了。

小方:嗯,我现在觉得好点了,没那么担心了。

师:那为你现在的情绪值打个分吧!0 代表一点都不担心,10 代表非常担心,你会打几分呢?

小方:4 分吧!

师:看来想法的转变起了作用!那我们再重新整理一下:

事件A:她和同桌说话

信念B:她在谈论别的事情,不会一直关注我

情绪C:平和

此次辅导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小方的不合理信念,小方自述感觉放松了许多。

(三)深度挖掘,正视内心渴望和需求

在心理课上,我特别关注了小方的状态,虽然他也曾举手发言,但我能看到他总是在出神。下课后,我主动找到小方,跟他约时间进行辅导。

再一次见到小方,他主动开口说:“老师,我好多了,我感觉确实就是你上课跟我们讲的那个‘假想观众’在作怪,我现在不会一直想她的评价了,轻松了很多。”我对他的改变作出了肯定,但小方似乎还有什么困惑。

师:虽然不再觉得她说你坏话了,你还会经常想她吗?

小方:会,但没有那么多了。

师:具体想些什么呢?

小方:她是组长,我每次加分,被表扬,她都会鼓励我,我被批评的时候,她也会安慰我……

师:她的鼓励和安慰给了你很大的支持。

小方:老师,你知道吗?我在家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些……

说着,小方忍不住开始哭泣,我给他递了纸巾,鼓励他将内心的委屈和不满倾诉出来,这次,小方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展现了出来。原来,这一切都来自于他的家庭。

小方所在的家庭是重组家庭。他3 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小方跟着父亲生活,离婚后父亲很快再婚,小方也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后妈对小方很严厉,经常责备小方,会因一点小错误对小方口出恶言,虽然继母也在照顾小方的学习和生活,但她霸道的风格让小方难以接受。他也渴望得到继母的认可和表扬,他也想和继母处好关系,但对方总是凶巴巴的,让小方望而却步。小方想和爸爸倾诉,但爸爸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不在家,小方没有手机,心里话总是憋在心里。

小方说,他不喜欢在家,更喜欢在学校,因为同学们不会一直训自己,对自己很友好。由此,小方对同组女生的喜欢,有很大原因应当也是因为得不到家庭的认可,而把这种需求投射到了这个女生身上。

我采用完形疗法中的“倾诉宣泄式”空椅子技术,让小方通过对空椅子的倾诉、宣泄,发散郁积在内心的负性情绪,帮助小方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求。

我摆好三张椅子,把写好他的名字、继母名字、父亲名字的纸放在三张椅子上。并告诉小方,继母和父亲就坐在对面,请他回忆父母说话和行为的习惯等,以此引导小方集中注意力,营造真实的气氛,让小方感到父母真实地坐在她面前。

在轮到继母和父亲说话时,我提醒小方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第一人称说话,尽量模仿对方的神情、语气、说话习惯。只有这样,小方的体验才能够深入,获得的领悟也会比较深刻。

师:请你闭上双眼,做几次深呼吸,想象父母就坐在你的对面,注意他们的表情、衣着、动作,然后请睁开双眼。我知道,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跟他们说,把你想说的都说出来吧。

小方:(面向继母)你能不能不要总是指责我,我也很难受,我其实挺想跟你搞好关系的,但每次我一回家,看到的都是你冷冰冰的脸,我写作业的时候你还总看着我,一刻都不放松(小方开始哭泣……)。我自己能弄好,你能不能别管我这么多!(哭泣,停顿片刻)还有,你和爸爸吵架是你们自己的事,关我什么事?为什么总说我……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总是说我,看我不顺眼也说我……(哭泣,深呼吸平复心情)。

师:还有其他想说的吗?你做得很好,你刚刚对继母说了很多心里话,她也听到了你说的话。现在,请你坐在继母这把椅子上,闭上双眼,想清楚她的样子,神态、动作,尝试感受到她的内心,你现在就是她。那么,刚刚小方对你说的话,你听到了吗?你有什么想对小方说的?

小方(继母):没想到你会这么说,原来你这么痛苦,我在家确实对你比较严苛,家里的争吵声也确实太多了,有我很大的原因,是我不对,我不应该把坏情绪撒到你身上……但你知道我督促你,我的心是好的,我想让你有出息,看着你写作业也是想让你成绩进步,我也想了解你、关心你,但又怕你烦我……

师:还有其他想说的吗?很好,你对小方做出了回应,听到了他的话。小方,请你回到自己椅子上,在你们对话的过程中,爸爸也在听,你有什么想对爸爸说的吗?请你看看爸爸这把椅子,闭上双眼,想象清楚父亲的表情、衣着,你内心一定有很多话也想对父亲说,把它们说出来吧!

小方:(面向爸爸)你每次回家都凌晨四五点了,周末也不在家,我基本都见不到你,你还是我爸爸吗?别人的爸爸都和孩子出去玩,或者起码有个手机能跟爸爸打个电话,我连跟你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我想让你早点回来,我想让你带我去打篮球,我想你能多关心我,我想跟你分享我在学校的事情……

师:还有其他想说的吗?好,你刚刚对爸爸说了很多心里话,爸爸也听到了你说的话。现在,坐到爸爸的椅子上来,闭上双眼,想象你现在就是爸爸。你刚刚听到小方对你说的话,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小方(父亲):唉,孩子啊……爸爸对不起你,让你受委屈了!我总是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忽略了对你的关心。你已经长大了,爸爸应该陪伴你成长,不应该只想着挣钱,是我忽视了你的感受。我和妈妈吵架不是因为你,你不用自责,是我们两个自己的问题。

师:还有其他想说的吗?好,现在回到自己的椅子上。爸爸妈妈都听到了你的想法,他们对你说的话你听到了吗?好,闭上眼睛,回想他们两个对你说的话,你还有什么想跟他们说的?

小方(自己):爸爸妈妈,我之前一直都喜欢在学校待着,害怕回家,因为学校有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不会一直指责我。但是我仍旧渴望温馨的家庭氛围,我想让你们多关心我,多鼓励我,少一点责难和争吵。

师:好,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小方:把自己想说的都说了出来,心情好多了,挺痛快的。

师:你之前和爸爸妈妈说过这些话吗?

小方:我没有勇气说……

师:今天你说得非常好,爸爸妈妈的回应你觉得怎么样?

小方:他们的回应很好。

师:那你愿意试试跟父母沟通一下吗?

小方:低头不语。

师:如果说话太困难的话,可以尝试其他方式——比如写下来,好吗?

小方:我可以写下来。

我拿出纸和笔给小方,小方思考了片刻,把想说的话都写了下来。之后我问他,需要我出面和父母沟通一下吗?他说:“我先自己试一下,我自己的家人,我有信心。”写完后,小方小心翼翼地把纸叠好放在口袋里,轻轻对我说了声:“谢谢你帮我,老师。”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性。

六、辅导效果与反思

(一)辅导效果

在下一周的心理课上,我发现小方状态很好,听课认真,发言积极。下课后,我了解了他最近的情况小方露出了笑容说:“老师,我已经好了,我跟我爸妈说了,他们也听了,我妈昨天还表扬我了,周末还带我出去玩了!我感觉挺好的。我对那个女生也没有那么关注了,现在已经不会总是想她了。”听了小方的反馈,我很欣慰,也感到自身工作的价值。

(二)辅导反思

1.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有归属感和安全的需要,青春期的小方不敢直面自己的情感,觉得自己了犯错,并因此产生了不良情绪,影响到了学习生活。我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挖掘小方身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与他辅导得出欣赏他人优点是因为自己身上有上进心;在意别人眼光的是因为我们有自尊心,等等,以此调动小方的积极情绪,肯定自我,提升自我价值感。

2.探索表象背后的心理需求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培养,经过两次辅导,小方才袒露内心深处与家人的心结,由此可见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或行为问题,很可能就跟家庭有较大的关系。小方是因为在家中经常受到指责,所以才喜欢同组女生对自己的鼓励,并自我解释为对该女生产生了喜爱之情。因此与学生交流时,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挖掘表象背后的渴望和需求。

3.学生心理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家庭的支持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家长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在自己看来没什么,但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生活不顺心时,家长在愤怒情绪下很容易对孩子输出“破坏性语言”,比如:“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脑子怎么这么笨?”“现在考不好,以后只能上技校,你一辈子就完了!”这些严苛的话语会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孩子的自我评价里,甚至导致孩子自我否定与自我贬低,形成自卑心理,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逃避困难等。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支持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力量,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安慰和鼓励才能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面对困难,倾听孩子的想法,积极沟通,给予鼓励,才能和孩子一起战胜困难。

猜你喜欢

小方继母信念
为了信念
一块小方表
发光的信念
继母的“法宝”
信念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
信念的传承
小江和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