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ABP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中的疗效观察

2023-12-26李丽梅李成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收缩压心率心肌梗死

李丽梅 李成玉

当人体出现冠状动脉急性或者持续性缺血、缺氧情况后, 导致心肌坏死, 就可以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当症状发作后患者胸骨部位经常会出现明显、持续的疼痛感, 且经过休息, 或者使用硝酸酯类药品后也无法减轻疼痛程度, 且患者机体血清心肌酶活性、心电图等均会发生异常变化, 大大增加心律失常、休克与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从相关研究报道来看, 患者心功能发生异常变化, 会受到血流动力学障碍方面、多种神经体液因子方面影响, 进而引发心功能不全, 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这也是各大医院研究的一大课题[1]。IABP 能够促进后负荷的降低、冠状动脉血流的增加等, 途径为依靠球囊规律的充气与放气, 是一种机械辅助装置。现阶段, 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 其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辅助措施得到了广泛应用[2]。近年来,临床不断扩大了冠状动脉介入适应证, 不断提升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难度, 日益肯定了IABP 的疗效, 因此其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观察了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照Killip 分级方式进行心功能等级划分, 无心力衰竭征象则为Ⅰ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则为Ⅱ级, 重度心力衰竭则为Ⅲ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则为Ⅳ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 每组30 例。单独治疗组中男14 例, 女16 例;年龄65~79 岁, 平均年龄(72.4±2.11)岁;心功能Ⅰ级9 例, Ⅱ级14 例, Ⅲ级7 例。支持治疗组中男16 例, 女14 例;年龄66~80 岁, 平均年龄(73.3±3.41)岁;心功能Ⅰ级8 例, Ⅱ级16 例,Ⅲ级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Ⅳ级心功能、心源性休克不参与研究。本次研究内容均告之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已征得双方同意, 并在研究协议书上签字。纳入标准:各项检查指标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各项检查指标达不到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求, 缺乏依从性、不愿意配合者。同时合并其他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患者, 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治疗前均给予吸氧、强心、利尿、镇痛、镇静及并发症处理等常规辅助治疗。单独治疗组患者接受单独急诊PCI, 支持治疗组患者接受IABP 支持下行急诊PCI, 具体操作为:利用IABP 在患者发病2 h 内给予患者急诊PCI 操作, 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实施早期重建血运操作。通过导管中心腔, 以静脉滴注方式将500~1000 单位/h 肝素钠(宁波人健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3021017)输送到患者机体中,给予患者持续2~6 d 的IABP 治疗。对于同时存在内科疾病的患者, 比如高血压或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需要按照患者实际情况, 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操作。对患者机体情况、精神状态、面色神态等进行合理评估后,确保患者机体各项指标与器官功能处于平稳状态后,将反搏撤离。持续观察30 min, 当患者机体循环处于稳定状态后, 可撤除IABP, 然后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局部压迫0.5 h, 再进行加压包扎操作, 持续24 h。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以及手术成功、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压、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酸碱平衡失调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 支持治疗组心率为(80.2±21.3)次/min,收缩压为(131.2±12.5)mm Hg, 舒张压为(62.3±19.4)mm Hg, 单独治疗组心率为(78.2±17.6)次/min, 收缩压为(130.5±13.5)mm Hg, 舒张压为(63.5±17.2)mm Hg;治疗后, 支持治疗组心率为(81.2±11.2)次/min, 收缩压为(129.3±10.4)mm Hg, 舒张压为(67.5±18.2)mm Hg,单独治疗组心率为(98.2±21.5) 次/min, 收缩压为(102.5±8.6)mm Hg, 舒张压为(47.1±12.6)mm Hg。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支持治疗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治疗组心率高于治疗前, 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 x-±s)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死亡情况比较 支持治疗组手术成功率100.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6.7%, 死亡率0 低于单独治疗组的1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死亡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支持治疗组中心律失常发生率0、低血压发生率3.3%、消化道出血发生率0、颅内出血发生率0、酸碱平衡失调发生率0均低于单独治疗组的16.7%、20.0%、13.3%、13.3%、1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疾病,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甚至中断, 一旦人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情况, 就会大大提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当患者接触高危因素后, 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情况, 极易导致血液血小板集中到破裂斑块表面, 进而导致血栓形成, 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突然阻塞情况, 出现心肌缺血、心肌坏死情况, 另外, 如果人体心肌耗氧量出现急剧增加情况, 或者发生冠状动脉痉挛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3]。有几个常见的原因:①过度工作、过度体力劳动, 特别是负重攀爬、过度体力活动、持续紧张和疲劳, 会加重心脏负担,突然增加心肌需氧量,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狭窄变化, 无法顺利扩张, 引发心肌缺血情况, 当人体身体负荷过大, 也会提升斑块破裂风险, 引发症状。②当人体处于过度兴奋、过于紧张或者强烈愤怒状态下也会提升发病风险。③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后有着较高发病风险, 尤其是突然进食大量脂肪含量与热量较高的食物后, 极易导致血脂浓度增加, 提升血液粘稠度, 促进血小板聚集。通常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 均存在患者本身具有冠状动脉狭窄致血栓形成情况。④其他因素, 包括冷刺激、便秘、长期吸烟或酗酒。使心肌长期处于严重缺血的状况, 最终出现临床相关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硝酸甘油疗效不佳, 或者长期心绞痛, 胸骨后或胸前区突然出现严重且持续的压迫性疼痛, 同时还会出现心情烦躁、大量出汗, 或者产生恐惧情绪、濒死感觉。个别患者症状发作时没有疼痛感, 处于休克状态、急性心力衰竭后才出现明显疼痛, 一些患者上腹部会出现疼痛感,导致被认为是急腹症, 比如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 一些患者疼痛部位在颈部、下颌骨部、咽部、牙部等,易误诊,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而且急性心肌梗死易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发生低血压情况, 如果患者心肌梗死>40%, 极易引发心源性休克,同时收缩压也会出现异常降低变化, 并出现相关症状,包括面色发白、皮肤温度降低伴湿润、心率异常、尿量异常、情绪冷漠或者烦躁等。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和疏通血管来实现[4]。

IABP 是一种广泛应用且有效的左心室辅助治疗方法, 其方法是在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的动脉系统内植入带气囊的导管, 根据心动周期进行充盈、扩张和排空, 使主动脉内血液在时间和相位上发生变化,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血流动力学, 会将心排出量、主动脉内压分别增加17%、20%, 将左心房压降低30%左右[5]。同时, IABP 还能够降低心室内最高压力, 提升左心室做功, 在极大程度上促进PCI 死亡率的降低[2]。此外,IABP 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闭塞率, 为患者保持稳定的病情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中应用IABP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风险, 促进手术成功几率及疗效的增加, 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梗死区域侧支循环血流的增加、左心室重组程度的减少, 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善。同时, 其还能够减少术后再栓塞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9]。需要注意的是, 在使用反搏装置之前, 应按照操作手册中的程序对装置进行测试, 正常操作后必须插入气囊导管。根据动脉的厚度选择合适的球囊导管, 检查球囊是否泄漏[10-12]。在动脉穿刺和切开前3 min 静脉注射肝素以防止凝血[13-15]。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前, 支持治疗组心率为(80.2±21.3)次/min, 收缩压为(131.2±12.5)mm Hg, 舒张压为(62.3±19.4)mm Hg, 单独治疗组心率为(78.2±17.6)次/min, 收缩压为(130.5±13.5)mm Hg,

舒张压为(63.5±17.2)mm Hg;治疗后, 支持治疗组心率为(81.2±11.2)次/min, 收缩压为(129.3±10.4)mm Hg,舒张压为(67.5±18.2)mm Hg, 单独治疗组心率为(98.2±21.5)次/min, 收缩压为(102.5±8.6)mm Hg, 舒张压为(47.1±12.6)mm Hg。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支持治疗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治疗组心率高于治疗前, 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治疗组手术成功率100.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6.7%, 死亡率0 低于单独治疗组的1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治疗组中心律失常发生率0、低血压发生率3.3%、消化道出血发生率0、颅内出血发生率0、酸碱平衡失调发生率0均低于单独治疗组的16.7%、20.0%、13.3%、13.3%、1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IABP 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中的疗效好,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 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收缩压心率心肌梗死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