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文旅企业投融资体系研究

2023-11-27麻骏斌

老区建设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摘 要]构建完善的文旅企业投融资体系,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推动文化旅游资产迭代升级,是文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江西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重要一环。梳理分析江西省文旅企业近年来投融资现状、文旅企业投融资特征与问题,以及适应文旅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模式,并借鉴国内其他省市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经验,提出建立多元投融资主体利益分享投融资模式,搭建多渠道联动投融资平台,创新金融信贷产品、业务和服务方式,着力培育资本市场等对策建设,加快完善江西文旅企业投融资体系。

[关键词]文旅企业;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10-0020-09

[作者简介]麻骏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江西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研究”(YG2022162)

文化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的新引擎。“十四五”时期是江西文旅产业加速发展期,探索文旅企业融资发展新模式、新路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文旅企业发展,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企业,对于做大做强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实施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西文旅企业投融资体系现状和特征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江西省文旅厅、人行、财政厅、发改委、统计局、省银保监部门等机构,获取江西省文化产业近十年总体投融资数据。主要包括,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贷款状况、江西省占比情况、企业债发行、上市融资情况等。

(一)江西文旅企业投融资体系现状分析

1.金融支持文旅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

江西省为更好实施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战略,推进江西文旅企业与金融业加速融合,构建了“投、贷、奖、补”政策体系。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等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赣宣发〔2020〕4号)》《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2019年5月)》《江西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意见(2020年3月)》《关于进一步帮扶文旅企业纾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赣府厅字〔2022〕50号)》《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1年7月7日)》,一系列高含金量文件的出台有力地撬动了银行资金支持文旅企业发展,降低了文旅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了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江西文旅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文旅企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2022年,江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数字文化、文化创意、陶瓷创意、工艺美术、文化智造、印刷包装、节庆用品、文化旅游八大领域开展招商引资,编印了《江西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招商项目手册》,推动省属文旅企业、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动开展800余场文旅招商活动,新签约文旅项目359个,总金额达2415.55亿元,落地项目279个,总投资达1677.44亿元。

3.文旅企业多元化融资体系逐渐形成

探索与文旅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信贷投放新模式,构建与文旅企业业务周期、投研风控、容错机制、考核激励等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文旅企业经营活力。由江西省委宣传部牵头与中国银行江西分行、北京银行南昌分行、江西银行、浦发银行南昌分行、交通银行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别成立中国银行景德镇陶瓷文化支行、北京银行文化支行、江西银行九龙湖VR产业支行、浦发银行文化支行、省交通银行市及县文化支行,鼓励各银行以专业支行、特色支行、专营事业部等形式建设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创建1-2家省级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省级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中心,组建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金融服务团,探索建立适应文旅产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与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积极运用透明度高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建立和完善省级文旅投资平台建设,推动组建江西省文化旅游业投资公司,发起设立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4.文旅企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文旅企业信贷投放总量不断增长。十三五期间,江西省文化旅游领域类信贷年均增长14.7%。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江西省文化旅游领域类贷款余额约50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的信贷融资金额大幅增长。2020年中文传媒、凤凰光学、沃格光电信贷融资分别为信贷融资已经达到13.7亿元、4.43亿元和1.55亿元,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0年江西省委宣传部专门召开针对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专题对接会,促进中行江西省分行、北京银行江西分行、光大银行江西分行、交行江西省分行等五家合作银行承诺在未来三年为江西省文化企业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融资支持,有力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债券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人民银行加大对全省文化企业市場发债主体的培育和扶持。2022年,江西共有江旅集团、中文传媒等文化旅游类企业发行各类债券融资工具27笔,累计融资142.75亿元。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公司通过私募债、定向工具融资39.3亿元,省旅游集团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发行19亿元私募可转债。上市挂牌交易的公司债券大幅增长,2022年,江西省文旅企业通过增发、公司债、可转债等工具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364.95亿元。

上市融资金额较快增长。2022年,江西继续推进文旅企业“映山红行动”,文旅企业通过增发、公司债、可转债等工具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364.95亿元,增长速度十分明显。2023年,江西构建文旅大数据统计指标体系、文旅市场评估分析体系、文旅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等三大体系,建立文旅资源库、文物资源库、文旅企业项目库等三大资源库,遴选确定江西贪玩信息、力迈教育、风向标教育科技等17家文旅类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江西文旅企业上市梯次格局逐渐成型。

5.文旅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方面,常态化召开“政银企”对接会,推出具有江西特色的“文企贷”产品。2020年7月6日,江西省委宣传部推动出台《江西省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省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和电影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1500万元,并推动11个设区市各出资100万元,共同设立2600万元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通过缩短贷款审批流程、免收担保费用、实行贷款贴息等措施,有效缓解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慢、难、贵等问题。

金融支持文旅企业方面,推出“文旅贷”“文企贷”产品,出台《文化和旅游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文化和旅游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等。2021—2022年两年,共计有549家企业进入“文企贷”目录,158家企业获批5.79亿元贷款。2017年4月28日,江西省旅游产业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截至2022年底,公司管理6支产业投资基金,包括规模达百亿元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江西省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全省首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金——江西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金等。

(二)江西文旅企业投融资特点与问题分析

文旅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投融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文旅企业大多拥有大量文化创意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但市场价值难以准确评估,又缺乏足够的有形资产抵押物。文旅企业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有限,无形资产的评估专业性强、难度大。而江西省恰恰缺乏全省性的文化旅游产权评估中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旅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开展,不利于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资产托管、资产重组以及融资并购等业务,而文化旅游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估与交易,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商标权、旅游品牌等文化旅游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登记、托管和流转也受到严重制约,最终影响文化旅游企业融资。

2.文旅产业中小企业多,普遍资产规模较小,科技、人才成本投入大,资金回报周期长,融资难度大。据统计,截至2022年,江西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35家,占企业总数的1.49%,而中小型企业占98.51%,是融资的主力军。在江西省文化产业中,中小微企业数量较多,抗风险能力相对弱,且文化旅游企业多数是轻资产公司,没有抵押,一旦中小企业现金流中断,急需银行贷款资金“救急”,但文化旅游企业多数是轻资产公司,没有抵押,按常规的贷款获得资金面临极大的困难。

3.文旅企业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慢、投资效益变现不明显,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高。与工业企业和其他服务业企业相比,文化旅游企业投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高,且文化旅游企业见效时间长,市场升值空间大,但同时又影响企业现金流覆盖率。由于文化旅游企业融资存在投资时间长回报率低、股权债券融资占比低、内源外源占比不平衡等特点,同等条件下,文化旅游企业相对其他企业更难获得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据统计,2020年以来,在江西省各项贷款余额中,文化旅游领域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占比不足5%。

4.文旅产品通常附加值较高,创意是文旅企业的灵魂,知识产权是文旅企業最大的资本,需要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但江西金融机构针对文化旅游企业特色融资产品偏少。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受企业轻资产、内部评级指标等限制,无法享受低利率、无抵押、高效率的贷款。专利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等信贷产品规模依然偏小,知识产权、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抵押质押贷款业务以及文化企业贷款抵押质押物的范围均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江西文化旅游企业中98%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且文化旅游企业产业链比其他传统企业的产业链复杂,所面临的风险构成也更为复杂,既包括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外部风险,也包括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规划与创意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内部风险。

5.服务文化旅游企业的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目前金融机构决定决定给文旅企业放贷与否,主要依赖政府部门记录的企业办理水电费、水费、海关、社保、司法等各类信息,而政府各职能部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社会组织、企业等各自为政,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由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工信、文化旅游、中小企业、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部门联动的文旅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导致江西省文化企业缺乏信用评级机制,影响了文化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的联动,评价结果无法与银行信贷、政府政策扶持挂钩,影响了文旅企业融资。

6.文化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结构性失衡,股权债券保险等融资占比低、内源外源占比不平衡。截至2023年9月底,江西省上市文化旅游企业中在主板上市和香港上市企业不到10家,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的省内文化旅游企业数量偏少,企业无法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式进行再融资,也无法通过并购重组、整体上市等方式加快发展。在文化领域企业债券融资中,行业集中度高,新兴细分行业债券融资发展较慢,旅游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和相关文化产品生产行业融资规模占比小。近年来,文化旅游企业对保险的潜在需求巨大,但目前保险业金融机构开展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履约保证保险、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保险产品偏少,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二、江西文旅企业投融资模式选择

(一)传统融资模式

1.债权融资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它包括私人信用、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形式。

2.股权融资模式。也是所有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它包括银行承兑、直存款、大额质押存款、银行信用证等方式。

3.产业投资基金。即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

4.信贷融资模式。是指企业为满足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同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或者信誉比较好的融资公司签订协议,借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在约定的期限还本付息的融资方式。

(二)创新融资模式

1.项目包装融资模式。项目包装融资是根据市场运作规律,经过周密构思和策划对文旅企业进行包装和运作的一种模式。

2.软抵押模式。文旅企业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专利权、著作权、驰名商标以及经过评估的文旅资源项目、股权、销售合同、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法人无限连带责任、文旅企业联保,或者有形资产抵质押等方式进行软抵押贷款。

3.关系型贷款模式。关系型贷款指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而作出。

4.担保换期权模式。“担保换期权”是指担保公司在为企业提供担保的同时,和企业签订期权协议,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行权投资企业或通过回购获得收益。

三、国内其他省市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国内很多省市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都相当重视,先后出台了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基金、设立文化旅游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等形式,打造金融服务文旅企业平台,为文旅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顽疾,帮助当地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们的经验值得江西省学习借鉴。

(一)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1.陕西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4年设立,资金规模从400万元增加到2022年3亿元,主要采取补助、贴息、奖励、注入资本金、基金投入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在支持方式上,补助占60%—70%左右,贴息和奖励30%左右。在支持方向上,重点支持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如: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统万城文化景区、韩城司马迁文化景区等项目和市县中小文化企业项目。

2.重庆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9年开始,重庆市设立每年3亿元的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两个效益突出的文化产品、市场化运营文化活动、文化品牌推广、文化业态创新、文化消费促进行动等和文化金融产品予以扶持,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支持方式上,补助占50%—60%左右,贴息和配套奖励等占40%左右,在扶持方向上,国有和民营的一视同仁。

3.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上海市各类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每年有4.3亿元,其中归口上海市委宣传部管理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3亿元,主要通过项目资助等方式,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新型文化业态、文化走出去等。其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项资金有100多项,合计1.3亿元,用于支持文化与相关产业发展。

4.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2013年,江苏省创新设立的全国首个旅游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以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方式专门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资金池,基金突出“小、准、惠”,着重小微文旅企业进行支持,单个项目授信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000万元。10年来,通过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助力了一批优秀文旅企业,涉及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非遗文创、虚拟现实等各类文旅业態。截至2022年底,基金累计支持江苏省旅游项目418个,贷款余额超13亿元。

5.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2023年3月31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决定整合设立100亿元旅游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文旅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健全鼓励民营经济、社会资本等进入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文旅集团、民营企业、投资机构到山东省投资建设项目。

6.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2023年9月27日,湖北省出台《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出24条举措,其中特别设立100亿元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和2024年、2025年各2亿元的旅游奖励专项资金,加快推动湖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搭建文化旅游企业融资平台

1.浙江省鑫文化投融资服务信息平台。2016年1月成立,是浙江省首个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项目方可发布项目信息,投资方能通过类目、类型、资金等信息搜索,快速准确地找到符合其需求的投融资主体。作为连接项目方与资金方的“桥梁”,该平台将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数据库,努力解决文化企业与资本市场信息和资源不对称的问题。

2.陕西曲江企业文化金融服务平台。2017年12月,陕西曲江企业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旨在通过政府服务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沟通联络的线上桥梁,为企业提供用得上、有保障的金融服务产品。在大数据平台下,帮助企业精简在申请金融支持中相关事务办理的流程及步骤。企业在平台上不但省去了以往申报过程中需提交大量纸质材料的繁琐,还解决了申报过程中层级多、覆盖面有限、理解偏差等问题,而且大幅提高审核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尽可能为企业规避了因为信息失真所带来的损失。

3.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2018年8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这是北京市首家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多家银行、担保公司、产业发展基金、信用管理公司均聚集于此,形成文化金融“超市”。2020年,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创板公司签订200亿元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和资源,通过搭建以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为主要形式的文化金融政策执行与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4.湖北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2020年12 月,湖北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武汉成立,中心依托湖北文化产业项目库和文化产业网,及时搭建了线上线下融资对接平台,联合华夏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推出了适合文旅企业特点的“战疫复工贷”等融资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5.四川省旅游投融资平台。2017年4月25日,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成都揭牌,公司由四川省国资委及6家省属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金63.75亿元,通过这一省级投融资平台,四川将重点开展旅游产业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整合,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

6.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2022年6月27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搭建的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上线。该平台覆盖线上全疆重点项目库、企业库、政策库等,以互联网形式助力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数据、资源、资金、项目、人才的共享,释放平台最大价值,内容包括招商项目、优惠政策、营商环境、金融服务、最新资讯五大功能板块。截至2023年2月底,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已吸纳297家企业入驻,发布招商引资项目568个,已签约项目21个,金额达458.32亿元。

三、加快完善江西文旅产业投融资体系对策建议

1.完善文旅企业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的文化产业融资机制,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介入为支撑、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全方位、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政府对文旅企业投入。完善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与流转政策、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投融资的政策、培育文化金融生态等。进一步推进文旅金融政策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交流平台,畅通金融機构和文旅企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发布文旅金融政策、文旅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落地“一站式”服务,精准对接、及时反馈企业需求。

2.建立文旅企业多元投融资体系,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介入为支撑、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全方位、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并明确各个投融资主体在文旅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中具体实现形式。

3.建立多元投融资主体利益分享投融资模式,如PPP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债权融资模式、信贷融资模式、产业投资基金模式、互联网金融、著作权质押等,具体分析每个利益分享投融资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4.搭建多渠道联动投融资平台,文化旅游企业融资平台具有信息传递、风险识别和资源配置等功能,为了实现文化旅游企业与金融资本市场的连接,需搭建多渠道联动投融资平台,形成“投、保、贷、孵、融、易”多支点的文化旅游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在江西省各市县建设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中心,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对接、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信用增进、资金支持等方式,服务于文旅企业和金融机构,促进文化旅游与金融对接,扶持骨干文化旅游企业和小微文化旅游企业。鼓励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为文化金融合作提供专业服务。建立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差别化的融资性担保体系,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强规范合作,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

5.创新金融信贷产品、业务和服务方式。适当扩大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产品的使用范围,积极为中小文旅企业提供供应链、文化设备按揭融资。金融机构要根据文旅企业的特点,完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增强风险承担意识。扩大企业抵押、质押担保方式,探索仓单、应收账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式。

6.培育资本市场,提高文旅企业投融资水平。推动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昌融创主题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江旅集团等的上市工作,尽早进入实质性阶段。鼓励那些有条件的文化项目,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在资本市场融资,以从根本上解决文旅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引导大型文化和旅游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优化股权结构,规范法人治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尽早达到上市条件。支持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小文化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券、区域集优债券、行业集优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文旅企业上市的辅导培育,研究分类指导不同类型文旅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支持文旅企业通过江西省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实现股权融资。

7.探索创建文化和旅游金融合作试验区

江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旅厅可以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熟、金融服务基础较好的南昌、赣州、上饶等市创建文化和旅游金融合作试验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文化要素流通为手段,科学制定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服务中心建设要求,探索建立地方政府、文旅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创新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搭建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平台,完善文化旅游金融发展政策环境,集中优质资源先行先试,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文化旅游金融创新模式。健全和完善示范区文化旅游企业名录库、重大项目数据库。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交流机制,建立文化旅游金融外部专家评审制度,搭建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平台,打造“十分钟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圈”。

8.构建文化旅游企业融资信用体系

探索建立符合文化旅游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制度,构建文化旅游企业信用担保、信用评级、信用增进体系。依托江西省信用信息交换平台、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江西股权交易中心征信系统等信用信息数据库,整合各类文旅企业信息资源,强化信息采集、查询等功能,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针对文旅企业或文旅项目融资的信用评级制度,充分借鉴外部评级报告,提升对文旅企业或文旅项目贷款的信用评级效率。

9.加大政府支持文化旅游企业的力度。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风险补偿等方式,对符合江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文旅企业或项目,从政府设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银行贷款贴息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文化旅游企业的贷款份额。加强政府、银行、企业合作,每年由江西省文资办和江西省文化旅游厅向金融机构推荐需要扶持培育的文化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通过多部门联合举办文游企业银企对接会、洽谈会、推介会等形式,构建文游项目融资平台。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22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3)[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3.

[2]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助推江西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研究.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23)[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3.

[3]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江西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

Research on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of Jiangxis Cultural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Ma Junbin

Abstract: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for cultural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using various financial mean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and ite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assets are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Jiangxi as a strong cultural and tourism province. After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in Jiangxi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ls tha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in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in Jiangxi, 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pattern of multipl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ubjects sharing benefit, building a multi-channel linkag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innovating financial credit products, business and service methods, and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the capital market.

Key words: Cultural and tourism enterpri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責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下产能转移视角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