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企业家获得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3-11-27黄凤根黄鹰西卢颖

老区建设 2023年10期
关键词:获得感营商环境提升策略

黄凤根 黄鹰西 卢颖

[摘 要]营商环境是社会公共产品,检验其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是企业家的获得感。良好的营商环境能提升企业家获得感,进而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打造服务型政府、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以F市为例,经调研发现,企业家获得感水平较高,但在政策环境、经营状况、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提升企业家获得感,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落地,推动减税降费、完善融资机制,提升服务质效、打造良好环境,形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循环。

[关键词]营商环境;企业家;获得感;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10-0029-07

[作者简介]黄凤根,中共抚州市委党校教育长;

黄鹰西,中共抚州市委党校讲师;

卢颖,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抚州市企业家获得感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22SK57)

一、前言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吸引企业集聚,是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土壤,也是强大的生产力与竞争力,同时还是建设现代化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营商环境作为反映一个地区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风向标,是检验政府工作效能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多次作出部署,要求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营商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各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将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三次提到“营商环境”,报告指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检验其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是企业家的获得感。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截至2022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69亿户,其中企业5282.6万户。近年来,已有不少有关营商环境评价的研究,但一些政策举措多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政府能做什么”,较少地从企业家的所感所思出发,去关注“企业需要什么”“相关惠企政策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如何制定契合企业家需求的营商环境举措”。“营商环境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可以体现区域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办事效率,是企业家能够从中得到的实实在在获得感。”[1]重视企业家的感受,解决他们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等问题,切实让企业真正享受到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红利,能提升企业家获得感,为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从而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企业家获得感的内涵

(一)获得感的定义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是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这一词的提出把握住了时代脉搏,表达了民心所向,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学术界暂无形成统一概念。通过文献查阅和调研,本文认为获得感包含“获得”和“感”两个词,这两个词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获得”是前提,“感”是结果,先有“获得”,后有“感”,主要指获得了某种利益后产生的满足感。获得感包括显性的物质层面和隐性的精神层面,既强调物质层面上利益的收获,也强调精神层面上感受和情绪的体验。

(二)企业家获得感的内涵

企业家获得感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主要观点如下:张洪顺(2019)[3]认为,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提升民营企业家司法获得感是促进民营经济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欧阳芳(2019)[4]从确保政策落地、提升“放管服”效果、提升互聯网+政务服务水平、提供金融服务创新及营造人文环境等五方面提出对策以优化福建营商环境并增强企业获得感;黄亮(2020)[5]认为政府要做好服务、降低成本来提升企业家在琼营商获得感;黄小红(2021)[6]设计了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纳税、信贷环境、劳动力市场监管、办理破产、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及基本公共服务等九个指标来提升企业对龙岩市营商环境的获得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借鉴《2022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中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立足企业家的视角选取评价指标,从而确定优化营商背景下企业家主要有四方面的获得体验:第一,政策环境上主要表现为增强政策宣传力度、透明度及执行力度;第二,经营状况上主要表现为加大减负纾困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第三,财税支持上主要表现为加大对企业家融资的支持力度;第四,公共服务上主要表现为提升政务服务、市场服务、法治服务及要素服务等服务效能。

三、优化营商环境下提升企业家获得感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要切实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企业家的心理感受,让企业家在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中有充足的获得感,做到市场主体有所求,政府就有所为,补齐困扰市场主体短板,激发市场良性发展竞争的活力,从而营造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局面。

(二)有利于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还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提升企业家的获得感可以吸引大量效益好、带动性强的项目落户投产,以便提供众多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需求,从而实现居民在家门口就业,改善留守儿童的社会状况,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进而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

(三)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要义。“政府服务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的优劣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满意与否。关注企业家的获得感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有助于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进一步满足企业家对美好营商环境的期待,从而更好地打造服务型政府和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四)有利于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通过调查企业家的获得感,找到当前困扰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督促有关部门“对症下药”,及时出台和落实帮扶补贴政策,为企业送去“源头活水”,疏通市场主体发展的脉络,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有利于进一步稳就业、推进民生工程的建设。

(五)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重视企业家获得感,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让企业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会尊企优商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想发展敢创新的内生动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获取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进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四、企业家获得感的现状

(一)获得感评价指标

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家获得感现状,了解当前企业家真实感受和所思所盼,根据企业家获得感内涵,構建企业家获得感的营商环境测评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从政策环境、经营状况、财税支持、公共服务等四个维度对企业家的获得感开展调研。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F市的263名企业家,这些企业的经营类型占比分别是:批发和零售类17.1%,住宿和餐饮类15.2%,服务类12.2%,文旅类4.9%,服装类7.2%,家电装修类8%,制造类4.6%,文体和娱乐类4.9%,建筑类6.1%,电子类4.2%,医药类1.1%,保健类1.9%,教育培训类2.3%,其他行业10.3%。

(三)调研方式

调研方式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个别回访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四)调研结果

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家获得感水平较高,这是因为F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许多纾困政策,加大力度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稳定扩大就业,提振了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和挑战。

1.政策环境

为贯彻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关要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F市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文件,确保政策制定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在调研中发现,95%的调研对象反映政策环境较以前更加透明,但46%的调研对象对政策了解甚少或根本不了解。在访谈中发现,政策在执行落地过程中,存在宣传不到位、覆盖不全面等问题,企业家对政策优惠的认识不足或者政策不具有连续性,导致企业家不知道该选择哪些优惠政策,从而错过政策红利。有关人员由于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时会遇上对政策解读把握不准的情况,导致企业享受不到应有的优惠政策。同时,绝大部分调研对象表示,好政策还要靠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落实细化,简化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办事流程,建立诉求响应机制。

2.经营状况

随着各项经营成本的增加,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生存艰难。调研反映,房租、人员成本以及水电气支出最为突出。30%的企业经营状况不太乐观,收入情况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受到资金、进货渠道、营销能力等方面限制,加之本身利润率低、客流量少且不稳定,抵抗市场竞争和风险能力薄弱,尤其是部分企业承租他人物业经营,房租成本占比较大。不到25%的调研对象认为当前利润可观或合理,24%的调研对象对未来经营失去信心,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类和文旅类企业。

3.财政支持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持和减税降费政策,F市在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的问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有的企业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差,能够抵押贷款资产较少,达不到银行信贷的准入标准,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有的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放贷存在矛盾,贷款申请难以通过或者通过了但达不到期盼值,促使部分企业转向民间借贷。调研对象对融资便利度的满意度不高,整体满意度为77%;在贷款审批周期上,89%的调研对象表示满意。

4.公共服务

近年来,F市把政务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以企业“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为目标,陆续提出一系列改进举措,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家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切实增强企业家获得感和满意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转变政府的工作角色,在审批流程上做足“减法”,实现“能放尽放”“一窗式”“全域覆盖”,为企业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几乎所有调研对象都对网上办事便利度或者“只跑一次”“一次不跑”情况感到满意,仅有2%的调研对象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表示不满意,原因是少数调研对象由于文化层次不高等因素对政策理解不够到位,加之个别工作人员缺乏耐心,导致调研对象需跑多趟了解具体办理程序,从而耽误了办事效率。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F市持续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一步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相关部门降低了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检查频次,得到了调研对象的一致好评,93%的调研对象对当前的市场监管环境感到满意。但在评价打造公平参与采购平台的工作上,13%的调研对象不满意,原因是这些调研对象均来自小微企业,他们表示参与政府采购机会较少。F市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和营造公平正义营商环境。在调研中发现,21%调研对象反映不知如何维权或法律援助和支持不够。当在权益受到侵犯时,由于存在不懂法不用法的情况,不少企业家选择息事宁人或者对维权处理仍有不满意。在要素服务方面,人才引进、周边公共配套设施方面是企业家关注的重点。在座谈中发现,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工作稳定性较差、福利待遇不足且招聘主要以应急为主,缺乏人才储备,故存在人才引进难和流失严重的现象。

五、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企业家获得感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落实

第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提升营商环境推进工作组”,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建立扶持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及职责,确定会议规则及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扶持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完善顶层设计,制定“一揽子”的配套政策,定期召开全市营商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扶持企业发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堵点问题,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抓好扶持企业发展任务,推动各项问题的整改落实。第二,积极推动惠企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要始终坚持群众标准,牢固树立“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理念,增强群众的话语权,出台新涉企政策时要充分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精准掌握企业政策需求。在政策宣传和解读上,通过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理论政策入脑入心,帮助企业家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让政策红利及时落地。此外,还要深入到各地企业做好政策宣传下沉工作,提高政策普及度。充分利用并持续优化“惠企通”平台,创新实施惠企政策“直通车”,确保企业能在政策时效范围内办理政策兑现,切实提升企业家对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对于上级政策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不能选择性执行。第三,加强政策调整的机制化建设。政策稳定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先决条件。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使企业家能够持续感受到政策温度和市场暖意,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依法作出的规划、行政决定等不得擅自改变。

(二)推动减税降费,完善融资机制

第一,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缓缴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降低用能成本及经营场所使用成本。按国家政策制定专门的公益性补助,给予房租、担保费、贷款利息、职业技能培训、水电气费用等补贴。通过减免增值税,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力度,顶格实施“六税两费”减免,实施契税优惠和重点群体税收减免等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减免生存困难企业的会费。增设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加大对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研发有实力的企业,以及劳动力密集、社会效益高的民生领域服务型企业(如养老托育机构)的减税力度。第二,优化企业信贷支持。政府应主导创造良好金融生态,定期举办“企业服务月”对接会,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企业的增信服务力度,力争做到“能担尽担”。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特点,开发专属信贷产品,用好用足支小支农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扩大信用贷款規模,加大对首贷户的支持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政策,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登记注册企业,可申请一定金额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深化银行与税务部门合作,探索建立“银税互动”融资机制,引导纳税人建立良好的纳税信用养成机制,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第三,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关部门应定期调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经常更新融资需求数据库,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上门为小微企业介绍符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融资支持工作。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大型企业和民间资本注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担保等金融服务。针对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一企一策”的融资方案,让更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三)提升服务质效,打造良好环境

第一,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立深入“骨髓”的服务意识,加强作风建设,培养工作人员求真务实、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解决部门配合不到位、担当不足等问题。加强有关人员业务培训,开展业务专题培训工作,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开展业务指导下基层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收集资料等切实有效的方式让有关人员真正了解企业家所需,从而真正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开通线上+线下“企业服务专栏(专窗)”,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办事服务,及时响应企业家需求,发布有关扶持企业家发展的优惠政策、金融支持、用工招聘、创业培训等信息,提高企业家诉求办理质效。加大考核力度,以奖优倒逼政策落实,结合职能部门的工作特点,对于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并考虑优先提拔。第二,打造高质量的竞争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监督和管理机制,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确保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法律、行政法规未予禁止或者未限制投资经营的市场领域,不得对企业设置附加条件。第三,打造高质量的法治环境。加大普法力度,为企业家提供法律培训和普惠型法律服务,免费指导企业家解决合同履约、劳动用工等问题,让每一个企业家都了解行业标准、规章制度和法律义务。成立企业法律服务团,抽调各部门法律服务工作人员、执业律师等,为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和疑难案件研判活动。联合政法委选聘百余名优秀企业家,组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官队伍,对发现的营商环境问题进行点对点直报,拓宽发现问题途径。第四,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吸引人才落户,把人才留在当地,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需为这些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制度保障。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公租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各类人才打造成本更低、配套更好、服务更优的园区营商安商环境,让更多企业‘招得进、驻得下、留得住。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完善以市场评价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标准,对特殊人才职称评审开通“绿色通道”或“直通车”,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突出工作能力和业绩考核,注重市场认可和对企业的实际贡献,有力调动企业技术人才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企业与当地的职业院校合作,加强供需对接,助力企业解决人才引入问题,搭建校企合作共赢平台。

[参考文献]

[1][6]欧阳芳.优化营商环境及增强企业获得感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

[2]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 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5-02-28(01).

[3]张洪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 切实提升我省民营企业家司法获得感[J].乡音,2019,(8).

[4]黄亮.努力提升企业家在琼营商获得感[J].今日海南,2020,(8).

[5]黄小红.企业获得感视阈下龙岩市营商环境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21,(4).

[7]習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 5721685.htm,2022-10-25.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Entrepreneurs Sense of Ga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rov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Taking F City as an Example

Huang Fenggen Huang Yingxi Lu Ying

Abstract: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a social public product, and one of the criteria to test its quality is the entrepreneurs sense of gain. A good business environment can enhance entrepreneurs sense of gain, which is conducive to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various market participants, improving residents happiness index,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s 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entrepreneurs have a high level of sense of gain,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policy environment, business conditions, financial support and public services. In order to enhance entrepreneurs' sense of gain in the context of improv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mote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improve financing mechanisms,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so as to form a good cycl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Key words: Business environment; Entrepreneurs; Sense of gain; Improvement strategy

[责任编辑:严玉婷]

猜你喜欢

获得感营商环境提升策略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背景下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