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3-11-23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子美校区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乘法深度素养

■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学子美校区 董 璐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更全面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逐渐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聚焦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学生思维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传统机械性、碎片化的知识教学无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深度学习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青睐,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知识转化成现实的能力,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是下一阶段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

深度学习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本文首先阐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和价值,其次探索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前从整体思考单元教学内容;巧设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注重对知识意义的讲解;组织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主题活动;教学活动中细化小组合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温度和指引的评价。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对学科思想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价值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在过程中强调认知和情感的深度。即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地学习新的内容,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结,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的浅层次学习,深度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参与深度和认知深度,感受学科知识的“厚重”与“丰富”,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理念具有良好的时代契合度。

(二)探讨深度学习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为小学生数学深度教学指明改革方向。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深化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强调核心素养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所以教师创设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课程标准在实践方面的落实。其次,为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路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知识的迁移,把握知识的结构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创造能力、逻辑能力及系统思维的培养,逐渐形成自身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最后,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了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对教学有一定的思考,一系列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促使教育思想与时俱进,从而实现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确定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教师一个课时的教学就能实现的。教师进行教学前要对单元整体有规划,再落实到具体的课时教学中。从大处着眼,将小学阶段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研读教材、解读学生。设计单元教学内容时联系之前的知识以及之后的知识,将知识进行结构化。在解读学生时,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已有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批判地学习新内容,与之前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体会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内容时要站在大单元视角,结合学生的已有水平,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教学中,首先,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编排,对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进行梳理。其次,为了准确了解学生本单元知识起点和未知点,对学生进行了学情测试。

测试单分为四个板块:复习旧知、了解层面、理解层面及应用层面。通过前测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表示知道乘法,85%的学生说到了乘法口诀,33%的学生会背诵乘法口诀。但是,做题的正确率仅为52%,说明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背诵,并不理解乘法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时,90%的学生选择了连加计算,说明学生对100以内的连加计算有一定的经验,但是没有感受到生活中用乘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通过前测发现,学生对乘法的了解大多局限于乘法口诀的了解,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和单元前后内容的联系,教师可以将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和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以促进学生迁移学习,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将大单元的教学内容基于学生、教材和核心素养进行重构,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结构性的同时,整合了课时,多出的课时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阅读拓展乘法及乘法口诀的产生,真正获得知识上、观念上和情感上的提升,让浮于表面的教学内容真正被学生内化。

(二)设计驱动性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具备提出真问题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和情感投入。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问题驱动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持续探究,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内容更有指向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深度参与中逐渐促进自身的发展。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些让学生认为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二类设置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第三类设置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成语故事《朝三暮四》:狙公开始用早上三颗橡子,晚上四颗橡子的方法喂猕猴,猕猴认为数量少,一阵骚乱,于是狙公改变方式,早上四颗橡子,晚上三颗橡子喂养,结果众猕猴大喜,认为早上橡子数量变多了,高兴得直打滚。这个时候,学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猕猴到底该不该这么开心呢?”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管三加四还是四加三,每天猕猴吃到的橡子是一样的,从而自然而然引入本课的主题——加法交换律。有趣的问题不仅丰富了课堂情境,还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持续学习。

(三)知识讲解有深度,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教师对知识的深度讲解不是追求知识的难度,而是让学生知道知识是什么,理清知识的意义,并清楚如何应用。教师引导得有深度,学生的理解才会有深度。学生不仅要会背诵概念,还要知道概念的本质,概念教学是小学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推理、抽象、概括等认知活动,深刻理解相关概念,这样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才会举一反三,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积极探索,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需要多少钱》教学中,本课是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最重要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教学重点不只是让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还要让学生体验乘法算法的多样性,理解算理并进行算法最优化。教师出示算式:12×3=?

算法1探究:大多数学生会想到借助人民币来计算的方法,将12元分成10元和2元,并对应写出乘法算式,沟通模型和算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此时借助模型的直观感受,感知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将整十数和个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将两个乘积相加,初步感受乘法的算理。

算法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点子图进行算法探索(如图1所示),点子图模型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乘法算理,因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拆、算、合”,引导学生将每种算法和算理进行有机结合,再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提炼,感受位值法的优越性,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图1

算法3探究:学生完全没有表格法的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点子图和表格两种算法的相通之处,在进一步理解乘法算理的同时,再次渗透位值原则,为后面学习多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做好铺垫,建立运算之间的联系,体会运算的一致性,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四)组织主题活动,增加深度学习体验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有些知识板块不好理解,有些知识板块的趣味性不强。而活动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完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手脑结合、在兴趣中学习,并在主动研究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自主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多元素养。

1.课堂中的主题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有效的活动,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融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度体验,从而达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图形的变换》一单元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理解,教师开展“设计精美小手工”的主题制作活动,学生通过剪、移、拼,设计了很多精美的作品,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

2.课后实践活动。

课后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小学生很喜欢有竞争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游戏竞争活动,将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教学中,老师可以开展“巧设数字谜,分类智多星”主题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解谜卡片,并交给小伙伴来解谜,学生在出谜题和解谜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其次,设置年级大比拼活动,每位参赛选手抽取一张解谜卡片,用时最少者获胜。有趣的活动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五)细化小组合作,促使学生深度参与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学校课堂的主要环节,一定程度上,积极的学习共同体是深度学习必备的环境条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打造自由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教师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既能保证公平,又能让学生在小组内取长补短,促进思维的碰撞。第二,教师要指导小组进行分工,学生各司其职,擅长表达的学生可以承担汇报的职责,书写工整的学生可以作为记录员,协调能力好的学生可以作为组长统筹规划,以促进小组成员深度参与。第三,教师出示的任务要明确,设置的活动要有效,使学生明确要做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第四,教师在学生合作过程中要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合作过程中的问题,适时指导促进深度探究,使学生紧紧围绕任务目标进行思考。第五,合作结束后,小组汇报,实现组间交流和组内反思,思维的碰撞的同时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六)教学评价有温度,指引学生反思

新课标强调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只要用心投入学习过程,就能收获深度学习状态。教师要想真正促进学生反思评价,首先要温暖,评价的温暖不只是表扬学生,不去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优点,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正向强化;对学生的不足,不要指责和批评,而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问题的指出是真诚地希望他做得更好,只有轻松、容错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释放学生的潜能。其次,要有指引,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是多样的,对契合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师要继续深入引导,促进更深入的思考;对教学目标以外的生成,教师不要含糊逃避,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一定的指引;而对错误的生成,教师不要直接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和思考,然后指出错在哪里,应该朝哪个方向去改正。教师在评价中对学生的情感支持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是快乐的、容错的,从而激发积极思考、大胆表达,为深度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具有大观念,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注重知识结构处理的完整性以及知识板块之间的连续性,注重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合作,深度思考,从而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认知框架,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乘法深度素养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把加法变成乘法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