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

2023-11-21许书生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9期
关键词:文言文素养思维

许书生

(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建设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新课改以来,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都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此,做好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需要倾注全力完成的任务。

一、语文学科素养的内涵

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下,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则由四个方面组成:

(一)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学习语文的基础是了解和掌握语言,从点滴字词开始着手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并逐渐应用于实践中;在不断的积累、分析和总结中,逐渐掌握汉语言文字的意义、内涵与特点,并且能够熟练且良好应用,会促进语言运用经验的丰富,在不同的情景中,可以正确且高效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

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中小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的时期,教师要重视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审美意识的建立,还要有意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使学生通过不断使用获得良好的实践经验,建立好的语感,根据已经学习和掌握的语文知识建立内在联系,再经过分析、总结和积累,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并且掌握语言文字在使用中的基本规律,凭借自己的语言经验和所掌握的使用规律完成实际的交际活动,在不同的情景中可以和他人很好地完成口头交流、书面沟通,并且能够把不同的文学作品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开展阅读、理解和品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语言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思维形式的拓展

所谓思维拓展,是指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来促进思维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思维发展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加强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有更深入的感受和体会,从而促进语言知识的丰富。通过不断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分析、总结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和现象,能够以质疑的态度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对语言和文学有了更充分的理解、更深入的探究,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能够分析和反思学习活动,促进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三)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言文学的审美能力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欣赏从而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很好地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其审美能力得到快速的成长和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优秀作品的阅读,尤其是传统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其对于语言美、意境美拥有更好的领悟,并且能够逐渐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创造美,拥有较高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让学生试着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自身在生活中的感悟。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发扬。教师要让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让他们拥有文化自觉的意识,并且能够以自信的态度面对和学习不同的文化。

二、基于学科素养,中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衔接目标

(一)通过文言文学习打牢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

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是最重要的目标。教师从文言文的教学出发拓展阅读,实现学生知识的丰富的同时,也使学生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改善与提高。

现阶段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较为琐碎,教学要求也比较浅显,只要学生明白个别词语的含义,能够读懂,并记住考试的知识点即可。升入中学后,会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来阅读古诗词和文言文,并且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小学教师需要引导其掌握基础语言知识,打牢基础并且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读音和含义,以及特殊句型。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以及应用场合,同时积极开展文言文拓展阅读,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促进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打好基础,在进入中学后学生接受起新内容来将变得轻松,教师要在尊重大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传授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日趋完整。

(三)拓展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今我国推行的是素质教育,极为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思维的拓展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推进。在开展学习活动时,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中,需要注重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于之后学习活动的开展。

小学时期,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比较少;进入初中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会更倾向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困难时可以借助于工具书进行解决;另一方面,鼓励其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其阅读理解能力获得提高,也使阅历和经验得以增加。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文化传承

古语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让其意识到文言文的美。教师可以从文字、语言、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使其对文言文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从而产生兴趣,积极学习、充分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技能与方法,使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技巧,以踊跃的状态进行学习,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自身的文学素养都能得以提升。

三、基于学科素养,中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中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有着极强的统一性,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是基础,而中学阶段文言文是在基础之上的发展与延伸,要想做好中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基于语言素养,进行思想与方法的调整

通过调查可以确定,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文言文语言知识衔接意识比较弱,教师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对文言文教学衔接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语文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树立中小学间衔接的意识,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对每一阶段的学生的具体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在教学中完成本阶段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自动向下一阶段提升,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便于在下一阶段更顺利地开展学习。

教师要对学习的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使其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并且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建立大的语文教育格局,不把注意力放到某一学习阶段,从而把中小学教育割裂开展,要以更长远的眼光开展文言文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学到《伯牙鼓琴》这篇课文时,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标准对于本年龄段学生文言文语言素养的要求与目标,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来读通并读懂课文内容,并且感受到蕴藏于其中的思想。当这一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文言文的文字之美进行感悟,并对字词的使用方法进行认真了解。为了提升大家学习的兴致,加深对于文字以及俞伯牙、钟子期间友谊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使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也理解到纯真友谊的难能可贵,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提高。

(二)基于思维素养,进行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教材的文言文都经过严格筛选,对学生思想品德、思想观念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拥有更深刻的感受与领悟,并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逐渐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比如,学到《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故事进行思考,如站在孔子的角度、站在儿童的角度,还可以跳出文言文的范围,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进行探讨,最终使学生能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升入中学之后,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难免有所不适应,中学语文教师要与小学语文教师就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科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而顺利地接受新内容的学习。

比如,在学到《论语》十二章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问一问大家对于《论语》以及文中所提及的人物的了解,用“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的思考,回想小学阶段是否有学到过与孔子相关的内容。学生会很快想到《两小儿辩日》,用这一方法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更为立体、生动的孔子形象。接着根据学生的基础来适当地调整教学节奏,可以采用一些小学阶段常常使用并能很好激发大家兴致的方法引导大家学会质疑和思考,并学会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展文言文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并逐渐发掘隐藏于其中的乐趣,树立学生自信心,最终达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能力的目的。

(三)致力于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于中小学教材中所选用文言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不能发现文言文之美,因为文言文的表达与现代文不同,学生很难感受到文言文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美,不能对其产生兴趣,也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可以从以前所学的知识出发,让大家轻松了解语言文字之美,并且对于融入文字的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从而能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开展学习。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中学语文教学节奏,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知识时可以适当补充初中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通过课外阅读的拓展,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避免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出现“脱节”的现象。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引路人,应该积极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语文核心素养有全面的了解,熟练掌握每一阶段对于学生的要求,从而在教学中树立衔接意识,找寻更易于学生接受的衔接方法。教师可以从语言基础的回顾和拓展完成文言文教学的衔接,也可以通过学生思维的拓展、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进行中小学教育的衔接,还可以通过挖掘文言文的美、融入传统文化来促进有效衔接,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

猜你喜欢

文言文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