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试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3-11-21胡英俊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9期
关键词:考试题植被试题

胡英俊

(无为中学 安徽芜湖 238300)

高考评价体系明确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理顺教考关系和优化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对高考试题深入剖析,有助于弄清其中考查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明确教考的一致性。在此背景下,可将高考试题用作课堂教学资源,探讨如何分析,如何使用,如何在教学中高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高考试题情境与设问的启示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高考由能力立意向素养考查转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以文字、图表为载体的情境化试题已成为考查学生的普遍形式。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结合课程标准,创设相应情境,利用情境进行设问,从而达到综合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情境—问题”的试题形式和“情境-探究”的考查方式,实际上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考查学生应对新情境时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试题情境是素养考查和链式设问的基础。高考试题情境是通过对相关素材的专业加工和整合,形成利于核心素养考查,贴近学生认知水平,承载丰富信息的综合载体。首先,这些情境素材多来源于专业刊物、新闻报道和相关政府报道,从而保证了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试题情境多围绕某一主题,融合丰富而复杂的地理信息,甚至有些以不良结构呈现。因此,学生在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时,不仅要对复杂情境做出正确推断,更要对不良结构情境去伪存真。

设问是核心素养考查的直接表现形式。高考地理试题依托情境设置链式问题,对学科知识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考查,要么以纵向的层层递进式考查知识深度,要么从横向的多角度考查知识联系。戴何明通过比较链式问题与相应研究的成果和思路,发现二者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说明了高考试题结论的准确性,也说明了高考地理试题探究过程的科学性。

高考试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一种情境探究过程,与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探究教学过程类似。因此,在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以高考试题为依托,将真实的试题情境和科学的链式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高考试题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能够近距离触摸高考,并从中得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考查下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学生对高考试题普遍感觉难度越来越大。这其中有相关知识点本身难度的原因,但更多的反映出学生情境探究能力较低。综合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分成以下几种:一是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低,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选择题组整组连错,综合题无从下手;二是情境和所学知识间联系不能建立,规律、原理无法应用,选择题错多对少,综合题答题思路不清;三是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不足,不能清晰地还原和再现地理过程,选择题组对多错少、前对后错,综合题丢点漏点。

学生的答题情况折射出课堂教学中情境探究活动的不足。首先,重视知识传授,缺少情境探究。地理学科知识点多,难度大,加上高考复习时间紧,一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情境问题探究浪费时间,同时受传统地理教学方式影响,因而不愿意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其次,主观臆造情境,丧失探究基础。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指导生活。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它本身偏离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即使探究也得不出科学的结论。再次,情境流于形式,探究难以深入。没有文本的情境是虚设的情境,探究难以展开,更无法深入。同样,不能基于学生认知和知识发展的任务驱动,也无法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继续下去。

高考地理试题具有情境的真实性、过程的严谨性和答案的准确性等特点,使其在课堂教学的情境探究中具有明显优势。教学中,借助高考试题或试题情境,围绕主干知识,从纵向深入或横向融合方面对链式设问进行探究,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知识联系构建,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因此,高考试题在课堂探究中的高效应用,就是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链式问题—情境活动—核心素养”之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锻炼情境探究能力,形成应对新情境的正确思维。

三、高考试题的情境探究与核心素养分析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的体现,也是当前高考试题考查的落脚点,更是高中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不同维度折射出学生的地理品质。

下面以2022年文科综合全国乙卷第6题为例(题略)。此题曾引起很多学生的困惑,为消除误区,依据情境对该题做核心素养方面的综合研析。

保障当雄漫长寒季草料供应问题,应该立足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或加强本地牧草生产,或从外部输入草料。透过试题情境和题组前两问可知,当雄以甲公司为依托,通过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使牦牛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实现了牦牛价值的提高和牧民的增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人地协调观是指导区域发展的正确观念,结合区域的综合分析,不仅可以发现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有助于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当雄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开垦草原种植牧草易造成生态破坏,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其次,产业化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也造成劳动力价格上涨,加上当雄牧草很矮,刈割难度大,易造成刈割时劳动力短缺和生产成本提高。最后,当雄属拉萨下辖县,拉萨范围内的区域差异形成产业差异,为区域间的经济互补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为当雄建设温室和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在资金、技术和交通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雄产业扶贫之路,以甲公司为依托,内联牧民,外联市场,实现牦牛价值提升和牧民收入增加。改善生产条件,壮大牦牛产业,让牧民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因此,产业扶贫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整体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使当雄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当雄自然条件下,牧草产量有限,且刈割难度大、成本高,寒季草料供应问题突出。如何在产业扶贫形势下解决好牧草短缺问题,不仅关乎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牧民增收脱贫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试题情境和本题组前两问都是探究牦牛产业化的经济效益,隐藏了牦牛产业化带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这种不良结构情境,造成学生对有效信息的解读和获取不完整,增加了学生的解题难度。因此,解决寒季草料短缺问题,必须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结合区域认知,尊重自然规律,用综合思维去看待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突破传统定式,以创新思维找出具有实践性的解决方法。

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既是高考试题考查的落脚点,也是学生用来厘清高考试题误区的重要工具,更是开启学生还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可以不良情境结构试题为载体,通过情境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隐藏的有效信息。通过相应的训练,使学生触类旁通,能熟练运用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审视情境,促进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提升。依靠获取的有效信息,结合区域认知,对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进行时空比较和综合分析,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四、高考试题在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情境探究既是高考试题的常见形式之一,也是当前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探究中获得知识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性体验,获得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下面将2017年全国课标Ⅱ卷第44题作为“植被与环境关系”课堂情境探究素材(题略)。课堂上,试题做如下处理:第一,补充了南方丘陵山区的人工松林和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景观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指出二者的景观差异;第二,点拨学生思考,植被破坏后,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第三,提示学生分析植被的不同景观差异对水土流失过程相关环节影响;第四,总结“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启示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理环境”。

本题以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两类不同植被在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方面的差异,考查植被对水土流失形成过程的影响。首先,比较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和人工松林两种植被景观的差异可知,与人工松林相比,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物种组成复杂,树龄不同,地上和地下丰富度高且垂直分层更加显著。其次,探究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可知,降落到地表的雨水,不能被就地吸纳而形成地表径流,并顺地势而下,侵蚀土壤。最后,探究在水土流失形成过程中,不同景观特征植被在径流形成和流水侵蚀等环节上产生的差别,由此可得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的效果好。

地理环境是由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不断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参与地理过程,从而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植被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通过地理过程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影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进而影响地理环境。不同的植被类型,在物种组成、丰富度、树龄、垂直结构以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其在参与地理过程时的物质和能量阈值产生差异,造成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在质或量方面产生差异,进而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反之,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也是通过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在质和量方面的差异来影响植被的。组成植被的各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环境当中获取所必需的生存资源,但地理环境的梯度和各种植物的耐受性差异,使不同植物在空间分布和长势方面产生差异,进而形成不同区域的植被特征差异。

植被通过地理过程来影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进而影响地理环境。地理过程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传递是植被与其他地理要素发生联系的纽带,不同特征植被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是通过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质或量差异的影响来实现的,不同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区域植被特征的差异性。如此,将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探究置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之中,使学生将“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迁移到“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使知识点在对比中实现扩展,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中,以高考典型试题为依托,构建情境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情境探究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让学生在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实践中获得体验,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对教学主题做知识生成或应用过程的分解,确定探究内容,设置探究问题。同时,基于探究主题选择高考试题,结合查找的相关素材,创设与探究问题具有一致性的教学情境。教学实践中,依据课堂探究活动的展开情况,做适时追问和及时点拨,将课堂探究引向深处,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展望

高考试题在情境、问题、知识、素养方面的综合性和一致性,使其在课堂探究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教学中,围绕高考试题情境进行核心素养探究,有利于学生感悟高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巧借高考试题创设主干知识教学情境,展开课堂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不同学生的学情也有差异。高效发挥高考试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仍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为此,以下五个方面将是接下来的努力方向:第一,综合分析高考试题的情境与问题,弄清考查的学科素养,厘清探究方向;第二,基于学情和知识特征,精选高考试题,以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查找并补充试题的相关素材,创设教学良境,增强学生在新情境下的应变能力;第四,设置链式问题或辅助点拨,使课堂探究走向深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第五,注重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探究中得到锻炼,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考试题植被试题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