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开发价值与开发流程
——以淮南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开发为例

2023-11-21刘伟菁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9期
关键词:研修课程内容名师

刘伟菁 王 涛

(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安徽淮南 232000)

网络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影响其质量的核心因素是课程资源建设。目前,我国仅部分教育发达省市有服务于本区域教师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大部分市县采用购买第三方平台服务的方式实施教师网络培训。第三方平台的用户众多,涵盖全国各省市,即使平台的课程资源丰富多样,也很难顾及区域间教师的差异,精准地为某一区域提供培训课程,个性化支持某一区域的教师培训。因而,网络培训存在课程内容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契合度不够、授课形式较单一、无法满足学习需求等问题。

区域间存在的整体性、层次性、差异性等特征决定了教师的继续教育难以打破区域界限,规划实施“国培计划”最终统筹落地的也是市县,基于区域、为了区域、在区域中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以优质市县教师发展机构为引领……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和网络平台建设,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因此,依托区域内培训者的力量,开发建设服务于本区域教师的培训课程,是提高教师网络培训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区域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的价值

(一)有利于区域教师培训项目规划的系统推进

在职中小学教师每年度需要参加的教师研修项目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全员参与的继续教育项目,形式有网络培训、集中研修、校本研修;二是部分教师参与的专项培训项目,按照实施主体的行政级别,分别统称为国培、省培、市培、县培等,以淮南市为例,市级层面每年规划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十几项。如何把众多培训项目整合起来系统设计,让每一个项目精准落地,既满足教师当下的需求,又不重复培训浪费时间,培训课程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发后,为了让新课标理念得到有效贯彻,淮南市在各类培训项目中设置了“落实新课标”主题课程,采用了先网络培训,再集中研修,最后骨干教师培训的三步走策略系统推进新课标的实施。第一步,在全员网络培训中将“课程标准解读”设置为必修课程;第二步,组织区域内名师开发落实新课标的实践应用类课程。在全员集中研修时以学科教研片区或学校学科组为单位组织各科教师观摩示范课教学案例,然后由名师开设讲座讲授课程,阐释示范课案例中贯彻新课标理念的策略。第三步,安排市级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其间设计学员同课异构研讨环节,选择若干学员以说课的形式汇报自己教学设计中落实新课标理念的依据,并由名师组织研讨。这样系统地将网络培训、集中研修、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三个项目中的“落实新课标”主题课程串联在一起,层层推进。

(二)有利于凸显“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的优势

随着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不断创新,强调实践导向,注重情境体验,促进深度参与,让教师在研修中实践、在应用中提升的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得到提倡。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要求“优化培训内容、打造高水平课程源……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化学学科教学)》中指出“重在推动各地创新培训模式,推行集中面授、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确保课程实施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第三方平台虽然会根据培训方的要求结合网络培训开展线下送教,却很难做到线上培训与线下研修有效结合,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现象,如需求调研者与课程开发者不一致、线上授课者与线下送教者不一致、线上培训与线下研修时间不一致等,体现不出混合式培训的优势与价值。

区域内名师开发网络培训课程,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不一致现象。比如针对高中化学名师开发的网络培训课程“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优质课研究”,在开展教师网络培训的同时开展名师入校指导,进行听评课、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线下研修活动。在此过程中,课程开发者、授课者、入校指导者三位一体,既可以实际督促教师的网络学习,检验网络课程的质量,又可以真正将网络培训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相结合,保证混合式培训的质量。

(三)有利于区域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培训的融合

课程开发能力是名师的一个重要能力,课程开发是名师工作室的一项重点工作。市县教师发展机构将名师工作室建设融入区域教师培训工作中,聘请名师工作室成员为培训授课者,组织他们开发培训课程,并参与到培训的全过程。一是能补充市县教师发展机构的专业力量,有效解决区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量大、培训需求多样化的实际问题。二是利用培训为本土名师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关注教师实践问题和专业发展需求,让他们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改探索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培训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能力,促使名师自我不断更新成长。三是能够拉近普通教师与名师之间的距离,使其与名师面对面交流,获得名师指导,快速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能够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更大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教师的特长,吸纳遴选工作室成员。

以“国培计划——淮南市卓越教师培养”三年周期性项目为例,该项目共五十多名学员,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十一门学科。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作为项目承办方聘请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卓越教师培养对象的导师、为学员“量身打造”了“教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导”“学校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双减背景下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新征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诊断与教学改进”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不是常见的单一性的培训讲座,而是包含教学内容讲座、教学实践指导、教研成果提炼,有目的、有计划的综合性培训活动。目前,该项目的所有学员经过培训,能够自主开发培训课程,帮扶薄弱学校的教师,形成了淮南市名师梯队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区域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开发流程

规范流程指引下的专业化课程开发是确保网络培训课程水平高、质量优、效益好的基础。按课程开发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每阶段两个步骤,即“三段六步”的开发流程,能够使课程开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课程开发前期——组织策划、分析需求

第一步,组织策划。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承担起管理职责,尤其是课程开发前的组织策划工作。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是对已有的、可使用的各项资源和数据的掌握,如区域内已有的培训课程资源、可使用的本土专家资源、区域教师培训项目年度规划数据以及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反馈的问题等,资源和数据掌握得越细致,越有助于课程开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骨干力量是区域名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选拔学科名师,建立培训课程开发团队,依照培训者必先受培训的基本思路,组织课程开发团队成员通过多种形式学习领会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人网络学习的特点、年度培训规划等,对课程开发进度,培训课程的框架、时长、呈现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反复研讨,形成团队共识。

第二步,分析需求。需求是诱发人的积极动机的内在因素,教师培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培训需求并非通常意义上个体期望、愿望、矛盾等心理层面的想法和要求,分析时要考虑到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区域教育的发展、一线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等综合要素,关注操作层面“现有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差距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一是定量分析,依据《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中自我诊断“发展水平级差表”设计调研问卷,找到差距。为避免问卷调研时可能存在的非真实填写情况,要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二是定性分析,课程开发团队通过学员访谈、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文本材料分析等来推断可能存在的差距,将其作为对定量分析的补充。

(二)课程开发中期——设计内容、编写脚本

第三步,设计内容。内容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包括确定培训课程目标,确定所要呈现的知识点或论点,选择对应的案例、课例、论文、图片、视频、故事等素材。培训课程目标和知识点一旦确定会相对固定,而论证、支持和帮助理解知识点的载体则较为多样。不同载体对实践经验的抽象化程度不同,在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区别对待。如:课堂实录视频、电子教案等能够呈现教师教学过程和设计的载体,属于相对原始的经验,具有直观性,应当作为实例直接展示;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教学反思中有对教育教学行为的论证与思考,具有特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直接呈现不能够让学员在短时间内理解、消化、吸收,需要设计者、开发者再加工、再提炼、再讲解才能应用到课程中。

第四步,编写脚本。脚本原指戏剧、电影、曲艺等表演艺术所依据的底本,本文是指教师讲课时所用的文本、课件、讲稿等资料。脚本编写的目标指向一定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必须清晰地展示课程内容的结构、层次与关系,突出重点难点。脚本编写时有四个关键步骤,以“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新征程”这门课程为例,开发者是思政教研员,在调研需求时发现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于是决定开发相关培训课程。首先,确定课程名称,提炼课程内容关键词,依据关键词用短语或短句对课程内容做出简洁且明确的表述,如上述课程名称;其次,分块搭建,将课程内容合理分块,按一定的逻辑层次组织起来,可以按章、节、点呈现,也可以用一、二、三级标题呈现;再次,归纳素材,标题框架内要素不重复,要点不遗漏,每个篇章讲述的概念、论点都应该属于同范畴;最后,整理逻辑,归纳各个章节的内容素材后,有可能会出现部分要点之间逻辑关系混乱或有误、课程内容知识点遗漏或缺失的情况,需要精心审核,审慎检索,精准纠错。章节内容要根据其内在联系及认知规律,按照适当的逻辑结构有序排列。

(三)课程开发后期——试用评估、迭代完善

第五步,试用评估。课程开发阶段的试用评估,其主要目的是改进和完善第二阶段的开发工作,可以参照《干部网络培训课程评价》(GB/T 38859-2020)中的课程内容维度,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并结合访谈进行评估。课程内容维度可分为内容设计与脚本编写,有课程说明、内容目标一致性、政治立场、内容科学性、学习资源扩展性、内容分块合适性、内容编排合理性、内容链接准确性等8个评估指标,其中前5个为课程内容评估的必备指标,后3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要从对课程的整体体验、学习后的收获、授课者表现几个维度进行评估。具体见下表:

第六步,迭代完善。虽然迭代完善是课程开发的最后一步,但迭代的思维应该贯穿于从课程开发到结束的每一个环节。迭代是重复反馈的过程,其目的是无限趋于完善,达到预期的目标。试用评估后市县教师发展机构要组织课程开发团队召开试用评估总结会,反馈试用评估结果,结合课程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团队成员共同研讨完善课程的方案,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和优化。迭代完善后的培训课程还要进行新一轮的试用评估,可以针对改进的内容,开展小范围的问卷调研,或采用专家评估方式,保证最终课程的高品质呈现,满足培训需求。

区域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市县教师发展机构需要重视此项工作。课程开发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既需要理论的指导,又需要实践经验的运用。开发前市县教师发展机构科学策划、严格管理,专家团队把握需求、通力合作,开发后总结评估、持续迭代,并且将网络培训与其他培训项目统筹规划实施,才能满足教师不断变化的培训学习需求,提升网络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研修课程内容名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名师简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