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

2023-11-17何盈盈黄家韦

大医生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存活收缩压急性

何盈盈,黄家韦,唐 晨

(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泛指食管、胃部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病变引发的急性出血,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随着失血量增加可引起休克、周围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临床常通过血常规检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等方式明确病因,随后采取及时止血、抗休克及补充血容量等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部分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即可自愈,但因急性出血患者基础情况各异,并且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存在差异,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再出血风险,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尽早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关注,是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本研究分析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以期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 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8 例)和存活组(90例)。死亡组患者中男性5 例,女性3 例;年龄40~71 岁,平均年龄(57.45±12.23)岁;吸烟史6 例,饮酒史7 例。存活组患者中男性62 例,女性28 例;年龄41~70 岁,平均年龄(56.93±12.61)岁;吸烟史54 例,饮酒史6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专家共识》[3]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 岁;③入院时存在活动性出血;④均为消化系统疾病引发出血;⑤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肾、肝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认知、精神障碍者;④不明原因引发消化道出血者。

1.2 研究方法①一般资料信息收集。收集并记录患者既往出血史、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病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急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表现(呕血、黑便及晕厥)、收缩压及心率等一般资料。②记录患者实验室指标,患者入院后采集其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型号:XN-10(B4)]检测血红蛋白水平。③采用Glasgow-Blatchford 评分(GBS)[4]评估患者病情,GBS 包括血尿素氮、血红蛋白、收缩压、黑便等临床表现、心力衰竭、肝脏疾病等项目,依据每项严重程度进行赋分,分数越高则病情越严重。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②分析收缩压、GBS 评分、血红蛋白水平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价值。③分析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收缩压、GBS 评分、血红蛋白水平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既往出血史、合并症、病因、临床表现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GBS 评分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2.2 收缩压、GBS 评分、血红蛋白水平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ROC 分析ROC 分析证实,收缩压、GBS 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均可用于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风险,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737、0.746(P<0.05),见表2。各项指标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ROC 曲线,见图1。

图1 各项指标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ROC 曲线

表2 收缩压、GBS 评分、血红蛋白水平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ROC 分析

2.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将可能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因素进行量化赋值,见表3。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收缩压<100.965 mmHg、GBS 评分>9.315 分及血红蛋白<78.875 g/L 均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3 量化赋值表

表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及胃癌等均为引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其中静脉曲张性出血病情严重程度高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且占比更高[5]。即使目前临床已有多种治疗方法,此类患者再出血率及死亡率也无明显下降,其中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大及活动性出血等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特征,亦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对于存在以上特征的患者应进行重点筛查,但仅依据病因及临床特征进行筛选缺乏一定敏感度及特异度,故寻找新的指标以进一步明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以延长生存期仍是国内外学者研究重点[6-7]。

本研究结果显示,98 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为8.16%,刘霜等[8]研究发现1 072 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为10.9%,再出血率为11.8%,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是因大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肝硬化、脑梗死等疾病,且自身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导致治疗难度更大,死亡风险随之上升[9]。本研究显示,死亡组患者GBS 评分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ROC 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GBS 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均可用于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风险,提示以上因素均为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证实,收缩压<100.965 mmHg、GBS 评分>9.315 分及血红蛋白<78.875 g/L 均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预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风险时应对具备以上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筛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杨威等[10]研究发现早期乳酸清除率、血红蛋白水平及GBS 评分是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相互印证。GBS 评分是临床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订干预措施的主要评分量表,亦是急诊诊治过程中评估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量表,该量表由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等项目组成,具有操作便捷、快速等优点,且可有效避免内镜检查造成的出血量增加,其应用价值已获得临床广泛肯定[11]。收缩压不仅是重要的生命指征,亦是反映机体循坏状态与血容量的关键指标,90~139 mmHg是健康人群收缩压的正常范围,但随着血液持续流失,有效循环血容量逐渐减少,收缩压随之下降,进而增加休克风险,应及时开放静脉通道,给予对症治疗[12]。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存在于机体各器官及组织中,发挥输送氧气及交换二氧化碳作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为110~160 g/L,当其水平异常降低则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或大出血,但引发血红蛋白水平异常的因素较多,医师可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共同判断失血量及急性出血的严重程度。指南中指出当血红蛋白<70 g/L,血细胞比容<25%时具有输血指征,而大量失血患者输血达到血红蛋白80 g/L、血细胞比容达到25%~30%为宜[13]。结合本研究结果及既往报道,当血红蛋白降低时应积极扩容,及时备血、输血,从而改善预后。但本研究纳入样本容量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以期后续扩大样本容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收缩压<100.965 mmHg、GBS 评分>9.315 分及血红蛋白<78.875 g/L,临床应对符合以上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筛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猜你喜欢

存活收缩压急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