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AP-HBM联合干预模式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3-11-06张新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1期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疾病

李 巍,张新红,王 珂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河南驻马店463000)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随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高血压患者通常会出现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液对血管内壁压力增大,大部分患者合并冠心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其发病及病情发展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2]。目前临床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虽然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疗效并不乐观。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时接受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治疗疗效,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知信行-健康信念(KAP-HBM)联合干预模式是一种基于人们健康信念的社会心理学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度,促进患者养成健康行为的习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4]。2020年1月1日~ 2022年1月31日,我们将KAP-HBM联合干预模式应用于5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同期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5]中冠心病诊断标准者;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6]中高血压诊断标准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愿意接受定期随访者。排除标准:①心功能为Ⅳ级者;②伴有中晚期肿瘤者;③伴有严重心肺肾等器官疾病者;④生活不能自理者;⑤伴有精神异常者;⑥随访期间失访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60~90(70.52±6.12)岁;冠心病病程5~19(12.36±5.54)年;高血压病程12~29(19.26±5.48)年。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60~90(71.11±6.37)岁;冠心病病程5~20(12.67±6.07)年;高血压病程13~29(20.29±5.8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KAP-HBM联合干预模式,共干预6个月,自患者入院第2天起进行干预,1次/d,每次30 min,患者出院后,每个月随访2次,具体干预方式如下。①健康教育: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图像和文字的形式制成宣传手册或视频,并向患者发放学习手册及视频,结合宣传内容向患者详细说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导致疾病的因素、预防知识、合理用药、治疗方式、自我救护等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对不了解的问题积极提问,并耐心解答,结束后从各方面了解患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对不熟悉版块重新进行宣讲,加强患者印象。还可告知患者疾病相关书籍、视频,让患者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疾病相关知识,并全面了解疾病情况。②信念建立:医护人员从患者角度考虑,了解其身心感受,并给予患者关心,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向患者宣讲健康生活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结合其他错误行为方式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加强患者对复查及用药的重视。③行为强化:护理人员根据疾病及个人情况安排合理饮食及用药计划,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并发放给患者,按时检查患者完成情况,鼓励完成度较好的患者,询问完成度较差患者的原因,帮助改正错误行为的同时重新建立治疗信念,家属也可督促患者,从而提升患者的执行力及执行质量。④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可如家人般与患者沟通,用药前,可详细向患者说明药物使用方式、药物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及服药后症状调整最佳服药量,当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及时给予沟通及疏导,干预期间及时、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多与患者交流轻松愉快的话题,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帮助患者度过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⑤饮食及运动干预:为患者制订健康的饮食表,戒烟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订运动计划,以轻体力、有氧运动为主。

1.3 观察指标 ①于干预前后检测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②自护能力。于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7]进行评估,共4个方面、43个条目,每条评分0~4分,总分0~172分,总分越高表明自护能力越强。③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8]评估,包括8个维度,共36个条目,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④抑郁、焦虑情绪。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9]评估两组抑郁程度,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4分,总分0~56分,总分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高;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9]评估两组焦虑程度,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4分,总分0~68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BMI、血压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MI、血压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 比较(分,

3 讨论

冠心病是公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虽然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原发性高血压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0]。血压合并冠心病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使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良好心态、按时复诊及用药可有效提升疾病治疗效果。目前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方式大多局限于面授或口头,且内容乏味单一,患者不愿参与健康知识的学习,但由于缺乏健康知识,患者对其不良行为习惯的控制力不足,因此常规教育干预受到限制,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BMI、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经KAP-HBM模式干预后患者BMI和血压水平得到改善。可能是由于KAP-HBM联合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且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情况,改变患者不良习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有助于改善患者BMI和血压水平。相关研究显示,生活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水平[12]。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KAP-HBM模型结合了健康信息和信念这两种不同的保健方案的优点,通过激发患者内心动机,促使患者自己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获得预期效果,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提高遵医嘱行为和治疗依从性[13]。从临床角度分析,知信行指导模式的干预有助于保持临床护理方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KAP-HBM模式可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本次护理模式优势在于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需求针对性护理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为患者制订多种健康管理计划,并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的主动性;同时KAP-HBM模式使患者更加注重对医疗要求的依从性,帮助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而防止疾病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SF-36在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可用于验证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病的改善效果[1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说明本研究干预模式可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等,从而有助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和全面改善。相关研究表明,KAP-HBM联合干预模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主要是由于长期用药,导致焦躁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可能是因为KAP-HBM模式以关爱患者为前提,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认识到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疾病可能带来的益处和危害,从而有效引导和激励患者增强康复信心,同时使患者调整不良行为习惯,并减少消极行为。有研究表明,KAP-HBM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信念行为,增强健康意识,让患者接受并自觉控制自己,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缓解负性情绪[17]。

综上所述,KAP-HBM联合干预模式可提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并降低负性情绪影响。

猜你喜欢

冠心病高血压疾病
全国高血压日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警惕冠心病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