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在经外周静脉输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中的应用

2023-11-06陈菲菲王伟平林志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1期
关键词:喹诺酮静脉炎类药物

陈菲菲,王伟平,林志芳

(1.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510420;2.广东省中医院;3.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可广泛用于各种感染治疗,具有广谱抗菌、杀菌力强、作用迅速、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给药方便及价格适中等特点[1]。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是医院使用较多的一类抗菌药[2]。其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强,易导致患者发生静脉炎,引起局部水肿,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3]。因此如何预防及降低喹诺酮类药物输液静脉炎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是指对护理服务全程进行护理动态监测,并对并发症及不安全事情进行分析、预警,为医院预防风险、解决问题提供可靠依据,进而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4]。本研究主要探讨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在经外周静脉输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0年10月4日~2021年2月7日单纯经外周静脉输注喹诺酮类药物、意识清楚且行常规护理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2月8日~10月31日单纯经外周静脉输注喹诺酮类药物、意识清楚且行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的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纳入标准:①符合喹诺酮类药物输液标准[5]者;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③意识清楚,沟通能力良好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严重不全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长期卧床、难以自理者。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0~75(39.80±13.3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9例。实验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19~75(44.23±13.6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2例,初中、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护理人员共21名,均为女性,年龄28~54(40.95±10.16)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9名,护士1名;受教育程度:本科14名,大专5名,中专2名。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均为同一批人员。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确认患者信息并明确有无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禁忌证,加强输液药品质量与用量管理,加强巡视,如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损伤静脉,告知家属及患者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并对喹诺酮类药物出现的风险及可能导致的静脉炎等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风险预警理念小组:组织优秀的护士成立小组,由资历较高的护士担任组长,负责组内整体工作部署,并了解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的意义及价值,各护士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护理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提升护士风险预警理念意识、风险预见能力。②明确患者风险: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以“喹诺酮类药物输液性静脉炎”“对策”“风险”为关键词,共同学习相关资料,将资料内容与患者实际年龄、病史、穿刺部位、药物输液量、静脉输液穿刺方式等情况相结合,筛选出患者的风险因素,并结合医院实际制订输液风险措施。③强化护理机制:结合喹诺酮类药物药敏案例,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风险事故暴露机制,并结合实际,建立转诊机制、护理文书机制、消毒护理机制,护理人员需按照护理制度严格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输液前仔细核对药品名称、剂量,有无禁忌。④强化风险预警管理培训:对基本知识理论、输液操作程序、输液安全风险评估、防御性技术等加强培训,并通过定期考核来保证培训效果,考核程序和绩效挂钩;明确输液步骤,做好无菌操作;明确喹诺酮类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掌握用药的注意事项;穿刺时,选择容易穿刺、方便固定的静脉进行;输液过程中,为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如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终止输液。⑤输液管理:加强输液巡视,每10~30 min巡视1次,包括患者静脉输液周围皮肤颜色、血管是否疼痛、存在局部水肿等情况进行仔细询问及查看,如有液体渗漏,需要及时处理,避免静脉壁受到损失及回血情况出现;加强老人的输液管理,在实施中不断评估实施效果,针对新风险因素及时给予反馈。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喹诺酮类药物输液静脉炎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输液静脉炎风险因素的认知水平,以降低其风险发生率,避免因输液风险引起静脉炎而导致护理纠纷。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判定[6]。0级:无症状;1级:穿刺部位有红斑,伴有或不伴有痛感;2级:穿刺部位疼痛,有红斑和/或水肿;3级:穿刺部位疼偏,有红斑,条纹形成,静脉条索;4级:穿刺部位疼痛,有红斑,条纹形成,静脉条索长度>2.54 cm,脓液流出。②比较两组输液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输液期间并发症发生包括堵管、导管脱落、导管移位、药物外渗、输液反应等。③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院内组织护理质量评分考核,评分内容包括科学输液、检查巡视、病情观察、风险防护、正规操作、沟通交流,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④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情况:采用风险意识调查表进行评估[7],主要包括风险处理能力、风险管理意向、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意识4个维度,各维度5个条目,评分为0~20分,得分越高表示风险意识认知程度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输液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输液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分,

2.4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 比较(分,

3 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在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中排在第2位[8],可用于治疗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统、皮肤的组织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9]。临床上在使用时常采用静脉注射滴注类喹诺酮类药物,但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药物毒性反应,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刺激性从而产生炎性反应而发生输液性静脉炎,增加静脉管道堵塞风险及穿刺失败率,增加患者痛苦[10]。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是护理人员明确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学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升临床护理的整体效率与质量[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干预后,能降低患者喹诺酮类药物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输液中并发症发生率。考虑原因为: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与输入药物的浓度、pH值、刺激反应有关,同时与静脉穿刺不当、留置导管时间过久、血管的粗细、管壁薄厚、有无栓塞及感染也有关[12]。而喹诺酮类药物的是一种杀菌力强的广谱抗菌药物,对血管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如果配置时浓度过高,稀释液选择不当,滴注速度过快,均能引起静脉无菌性炎症的发生[13]。采用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后,在喹诺酮类药物输液治疗前,通过对其存在危险因素进行监控、监督与评估,将各种不安全因素控制或消灭在护理措施实施前或下次护理活动开展前,起到控制护理风险的目的。同时根据风险评估量表评定,有利于对患者风险等级评定,并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解决输液治疗时出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静脉炎及输液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1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表明采用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可提高护理质量及风险意识。考虑原因: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是通过预测和分析喹诺酮类药物输液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用风险预警等级表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然后制订相应的措施,以提前预防风险的发生[15]。在开展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前,对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专业技能、风险预见能力等进行综合配合考核,从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带来的风险。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喹诺酮类药物输液导致静脉炎发生的风险、并发症及输液期间的注意事项、拔管后的防护,对患者有针对地给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识,有助于增强风险意识及安全意识[16]。

综上所述,将风险预警理念的干预策略运用到喹诺酮类药物患者的输液治疗中,有效降低静脉炎及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增强其风险意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喹诺酮静脉炎类药物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关于粪便类药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