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全流程健康管理在县域公立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23-11-06李秋云黄荷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1期
关键词:依从性量表流程

李秋云,周 欢,黄荷芳,苗 雯

(洪湖市人民医院 湖北洪湖433200)

缺血性脑卒中(IS)是由于脑供血局部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脑组织坏死、软化的综合征[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局灶性或弥散性的神经功能缺损[2]。IS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3]。全流程健康管理是指针对慢性疾病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标准化及全程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其可提升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其病发率与复发率[4]。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医院线下开展疾病健康管理受限,使“互联网+”医疗服务备受瞩目。基于此,我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特探讨“互联网+”全流程健康管理在县域公立医院IS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1日~2022年6月 30日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IS患者311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者;②确诊为IS患者[5];③距离上次脑梗死发病时间>6个月者;④病情稳定者。排除标准:①精神、认知、听力以及视力障碍者;②恶性肿瘤者;③四肢不健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④不会使用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者。终止标准:中途脱靶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163例和观察组148例。对照组男84例、女79例,年龄(63.38±7.47)岁;基础疾病:冠心病17例(11.49%),高血压32例(21.62%),糖尿病21例(14.19%),高血脂17例(11.49%);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17.80%),初中、高中及中专80例(49.08%),大专及以上54例(33.13%)。观察组男81例、女67例,年龄(63.12±7.53)岁;基础疾病:冠心病12例(8.11%),高血压28例(18.92%),糖尿病16例(10.81%),高血脂13例(8.78%);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5例(16.89%),初中、高中及中专77例(52.03%),大专及以上46例(31.08%)。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患者初入组时向其发放脑卒中健康教育科普手册,讲解手册中知识重点,并针对患者难以理解方面给予详细解答。②住院期间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常规康复锻炼。③增强护患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④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全流程健康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健康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1名科护士长、1名主治医生、5名责任护士、1名康复治疗师及1名营养师;其中护士长负责协调团队具体事务,主治医生负责解答患者线上疾病相关提问与健康教育,责任护士负责履行团队具体事务,康复治疗师负责线上指导患者康复锻炼,营养师负责线上指导患者日常饮食。②规范健康管理全流程:全队成员开启头脑风暴,制订管理流程,并严格按照具体管理流程进行健康管理,且要求每名成员认真履行自我职责。③具体干预措施:a.健康教育。主治医生根据临床工作经验,应用腾讯会议以PPT宣讲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入组患者及家属宣讲IS相关疾病知识,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b.康复指导。康复师将患者日常康复锻炼内容,依据患者锻炼节奏录制成每节15 min 左右的短视频,以便患者每次锻炼时可以参照视频,内容包括翻身(被动翻身时监护人员对患者肩关节和髋关节同时用力,缓慢帮助患者翻身;主动健侧翻身时患者将健侧下肢插到瘫侧下肢下面,将瘫侧上肢放到腹部,在转颅及肩的同时,健足用力蹬床铺,瘫侧肢体随之翻向侧上方,呈健侧卧位姿势;自主患侧翻身运动时健侧下肢伸向外侧并立膝,健足蹬着床铺,患者在抬头、颈前屈、叉开腿的同时转上半身等)、坐起(被动坐起时患者靠监护人员外力被动坐起后,家属于患者背后放软枕使患者上身保持正直舒适位置,下肢伸直,两手相握,伸肘放于身前桌子上,保持被动坐位平衡;主动坐起时患者取健侧卧位姿势,健侧肘及前臂尺侧支撑上半身,并在抬头抬身的同时,肘及前臂随抬身动作向下移动,以便使上半身抬得更高,借助外力平衡健侧肩部或肘部,并适当给予助力)、床边活动(患者能在床边坐平衡后,可依靠健侧的肢体力量,逐渐带动患侧进行纵、横向的平移)及站立(开始在家属帮助下单人搀扶或双人搀扶站立,监护人员身稍向前倾,两膝略弯曲,用膝盖支撑患者膝部,一只手扶于患者腰骶部,并用力上托,另一手扶于病侧肘部,患者则将健臂手搭在监护人员肩背部,然后两人同时直腰并伸直膝部)等,每段视频开头需提醒患者佩戴运动手表,监测心率变化,若中途出现不适情况应立即终止锻炼。c.饮食管理。营养师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制订适宜患者的营养膳食方案,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如每日保障摄入膳食纤维为25~30 g/kg,蛋白质约1 g/kg,能量约104.5 kJ/kg,如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可考虑肠外营养支持。d.监督管理。责任护士负责每天于患教微信群定时分享疾病相关健康管理内容,监督患者每日康复训练打卡情况,并汇总患者于患教微信群内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后汇报给医生,便于医生于每周六7:00线上网络直播互动教育课内进行答疑,并嘱患者按时复查等。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健康行为水平: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6]进行评价,该表从6个维度,健康责任感(9项)、运动锻炼(8项)、自我实现(9项)、营养(9项)、压力管理(9项)及人际关系(9项),共53项,每项得分范围1~4分,量表总分53~212分,所得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日常健康行为越好。②运动功能: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进行评价,FMA有2个部分:下肢功能活动(17条)、上肢功能活动(33条),共50条,每条赋值范围0~2分,FMA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肢体活动能力越强。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7]进行评价,该表分为10个维度,分别为意识水平(3项)、凝视(1项)、视野(1项)、面瘫(1项)、肢体运动(2项)、肢体共济失调(1项)、感觉(1项)、语言(1项)、构音障碍(1项)及忽视(1项),量表总分0~42 分,患者得分越高说明其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④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以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8]进行评价,该表包括12个维度,活动能力(6条)、体能(3条)、自理能力(5条)、上肢功能(5条)、社会角色(5条)、思维(3条)、工作能力(3条)、家庭角色(3条)、视力(3条)、语言(5条)、个性(3条)及情绪(5条),共49条,每条得分范围1~5分,该量表总分49~245分,患者所得分值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⑤功能锻炼依从性: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9]进行评价,该表包含3个维度,身体锻炼相关依从(7条)、主动学习相关依从(5条)及患肢功能位依从(2条),共14条,每条得分范围1~4分,总分14~5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越优。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S-QOL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HPLP-Ⅱ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HPLP-Ⅱ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干预前后EAQ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EA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I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患者发病后通常会留下不同程度功能损伤后遗症,致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0]。在我国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选择在医院度过疾病危险期后,待病情稳定后回归家庭进行静养[11]。而因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认知水平、日常注意事项、照顾技能等方面普遍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其院外自理与护理能力较差,日常照顾负担较重,对患者疾病恢复信心易造成不良影响[12]。据调查显示,县级医院线下开展IS健康教育与随访活动受阻。因此,我院特开展“互联网+”全流程健康管理院外护理模式,以期将优质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

王心悦等[13]研究显示,基于互联网的脑卒中全程二级预防干预,可以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程管理指导,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避免疾病高危影响因素。刘小明等[14]研究表明,互联网下远程护理模式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改善饮食习惯,提升生活活动能力与肢体运动能力,改善不良情绪,有利于其更好地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HPLP-Ⅱ、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互联网+”全流程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县域公立医院IS患者健康行为水平与运动功能。分析原因:全流程健康管理借助“互联网+”模式贯穿于患者院外护理的日常生活中,首先主治医生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对患者进行线上针对性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及家属对IS的认知水平;其次康复师依据患者锻炼节奏录制每日锻炼短视频,方便患者及监护人借鉴;再次营养师从患者体质量指数和日常营养需求出发,为患者制订科学营养膳食方案;最后责任护士监督患者每日康复训练执行情况等,从而提高患者健康行为与运动水平。

陈金花等[15]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的脑卒中护理干预模式可提升患者锻炼依从性,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徐卫娜等[16]研究发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延续康复护理,可以改善其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品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S-QOL、E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互联网+”全流程健康管理可以改善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其院外生活质量和锻炼依从性。究其原因:借“互联网+”的平台,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可较好地在疫情下县域公立医院发挥其效能,且可利用线上远程指导将医护人员将优质服务延续至院外,改变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丰富院外健康管理方案,保证全程护理的连续性与实效性,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有效支持与陪伴感,提高其在康复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锻炼依从性,进而有助于其病情的转归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县域公立医将“互联网+”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IS患者中,经初步观察可以提高其院外健康行为水平与运动功能,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生活质量,增强其功能锻炼依从性。

猜你喜欢

依从性量表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