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医院基于信息平台的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及对策

2023-11-06王俊杰蔡雪娇张丽霞谭红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1期
关键词:错误护理人员医院

王俊杰,蔡雪娇,张丽霞,谭红英

(浙江省荣军医院 浙江嘉兴314000)

在全球医疗服务领域,保障患者安全是基础要求,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护理环节发生医疗差错与医疗事故概率较高,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与沉重经济负担,同时护患关系恶化[1]。Mikos等[2]研究提到,在导致严重伤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前,会发生多例近似错误事件,且两两事件原因近乎相同。其中,护理不良事件指患者因医疗护理行为出现出院时间延后、死亡或出院时仍存在某种程度的失能,并且不在计划之中以及难以预计[3]。近似错误事件指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在发生之前已被阻止,故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4]。统计既往医院信息平台内上报的近似错误事件与护理不良事件,并对两种事件的发生类别、发生率及原因等进行针对性分析,有助于为后续护理安全工作的完善提供指导依据,进而加强医院护理流程的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风险[5]。2021年1月1日~12月1日,我们回顾性分析某医院376例次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探讨降低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管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分析同期信息平台上报(经各科室护士长审核)的245例次近似错误事件与131例次护理不良事件,共376例次。

1.2 调查方法 实施回顾性分析,对245例次近似错误事件与131例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如跌倒、院内压力性损伤、管路、其他不良(坠床、给药错误、标本差错、失禁相关性皮炎等)、发生原因(评估不足、沟通不足、医嘱错误、不遵守操作规程、设备设施、防护用品伤害、交接班不严、患者疾病因素、能力不足及患者年龄因素等)、发生班次如A1班(8:00~16:00)、A2班(8:00~12:00,14:00~18:00)、D班(8:00~12:00,15:00~19:00)、P班(16:00~23:00)、N班(23:00~8:00)、交接班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近似错误事件与护理不良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风险管理策略。

1.3 质量控制 医院实施双监管质量控制,科室发现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后由当事人向护士长汇报,然后上报给医院护理信息平台“近似错误事件系统”与“不良事件系统”,护理部核实无误后将反馈结果上报给安全管理部门审核汇总。本研究近似错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均经医院信息平台调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分析 见表1。

表1 本组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类型分析

2.2 本组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见表2。

表2 本组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原因分析

2.3 本组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班次分析 见表3。

表3 本组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班次分析

2.4 分析近似错误事件与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例次与近似错误事件拦截例次呈正相关(r=0.346,P<0.05)。

3 讨论

在医院管理中,及时准确向医院信息平台上报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十分重要,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干预措施阻断隐患[6-7]。通过医院信息平台,各科护理管理人员可立刻获知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原因及时间等,并从中挖掘护理流程中不规范之处及可能损害患者安全的其他问题,有助于后续制订应急策略与具体措施,加强医院预警管理[8-9]。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年376例次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包括245例次近似错误事件、131例次护理不良事件,四个季度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95%、24.43%、22.90%、26.72%,具体不良事件类型为跌倒、院内压力性损伤、管路及其他等。在临床护理中,跌倒是较常见的不良事件,也是多因素(老年患者、影响中枢神经疾病或药物、环境等)叠加的累积效应[10]。院内压力性损伤可分为可避免性与难免性,前者与护理人员未充分评估患者不良事件危险因素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等有关,后者与患者脊柱功能、活动能力及配合度等有关。管路不良事件包括患者自行拔管、管路滑脱、管路堵塞。非计划拔管指患者体内留置的引流管意外滑脱,可能原因在于护理人员教育不足、医护沟通不足、护理人员对患者拔管风险评估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等。管路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是临床应积极预防的事件。

本研究结果发现,245例次近似错误事件及131例次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评估不足、沟通不足、设备设施、医嘱错误、患者疾病因素、不遵守操作规程、防护用品伤害、交接班不严、能力不足、患者年龄因素。针对以上原因,本研究拟对医院护理管理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包括专科知识、药物知识、药品管理及相关法规制度,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规程,严格保障护理操作、给药流程、药物核对等准确安全;培养新进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引导护理人员对患者用药及治疗等进行评判性思维查对,降低医疗风险[11]。②完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方案。首先需提高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素养,加强培养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的安全评估能力;最后,明确高危人群后进一步加强相关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护理人员需严格监督患者活动行为,尽可能预防各种护理不良事件。③加强医、护、患沟通。首先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守病历记录与检查,严格把关患者的整体情况;然后,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药物查对,引导患者及家属积极询问护理人员任何疑惑之处;最后尽量使用书面医嘱。④营建安全的医疗环境。首先定时检修患者床旁设备设施,保证其功能正常使用且不存在安全隐患;指导患者正确应用床头呼叫器;定时安排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病区地面干净干燥,在较湿滑区域放置警示牌;确保病区照明系统功能正常,保障光线充足;避免患者穿着不便于活动的服装或易打滑的鞋子;增加管理薄弱时段的人力资源并加强巡视[12]。

本研究还发现,A1班、A2班、交接班时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提示应完善护理人员的排班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如在治疗高峰期、工作量大、操作经手人员多等时段实行弹性排班,在交接班期间加强管理,在此期间尽可能不进行常规治疗、给药,并加强给药查对工作,同时减少交接班次数。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例次与近似错误事件拦截例次呈正相关(P<0.05),提示近似错误事件的频繁发生可能会提高部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提高医疗工作者对近似错误事件的重视程度,护理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近似错误事件原因的关注度,提高护理人员近似错误事件的敏感性与认知程度,完善近似错误事件管理制度与措施,如规范管理文件与上报系统,健全非惩罚制度,营造积极的近似错误事件上报分为,为出现近似错误事件的护理人员设立合理的支持与保护机制,进而减少近似错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13]。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选取年限单一,不便于纵向分析不同时期近似错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趋势;另外,未能进一步细化分析不同科室、不同资历护理人员等近似错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本研究部分结果存在偏倚,后续有望针对性完善。

综上所述,医院应加强建设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系统及管理系统,消除护理管理薄弱部分,完善近似错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与措施,优化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错误护理人员医院
在错误中成长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不犯同样错误
为县级医院定锚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