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对实习医生心肺复苏掌握情况的影响

2023-10-29徐嫒娜钱晓娟刘华祝兵赵江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实习医生喉罩考核成绩

徐嫒娜 钱晓娟 刘华 祝兵 赵江峰

心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患者需要在发生心搏骤停后的4 min 内接受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同时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患者预后[1]。喉罩建立气道是临床常用的人工通气方法,广泛应用于紧急气道的开放,具有易于掌握、操作难度小、无需特殊设备需求等优点,但其存在气道管理缺陷、通气不足、插管技术不娴熟导致的气道损伤等可影响喉罩建立气道的效果,进而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因此在实习期间对实习医生进行心肺复苏及喉罩建立气道的教学至关重要[2]。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主要采用灌输式教育和教师做学员看的模式,不能有效促进学员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难以满足现代医学临床的要求[3]。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设置一定的情景,并让学员扮演情景模式中的角色,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促进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际操作的感性认识,促进学员积极思考和探索,对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5]。目前关于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在实习医生心肺复苏及喉罩建立气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对实习医生进行心肺复苏及喉罩建立气道的教学,分析其对学员心肺复苏及喉罩建立气道的掌握情况及对团队技能的提高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入的62 名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 名)和观察组(31 名)。对照组男18 名,女13 名;年龄19~23 岁,平均(21.73±0.41)岁。观察组男15 名,女16 名;年龄19~22 岁,平均(21.49±0.3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东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高等学校完成国家规定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实习生者;年龄超过18 周岁者;首次实习者;视听正常,能够进行良好沟通交流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等。排除标准:既往有违法、违纪、违规史者;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者;伴有传染性疾病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主要为心脏骤停的原因、心律失常的识别、2005 年心肺复苏指南及心肺复苏、喉罩建立气道的操作流程等。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幻灯片,寻找相关教学视频,后根据幻灯片内容对学员进行授课、讲解视频内容,并指导学员在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型号:ZE-CPR100,上海泽间教育设备有限公司,中国)上进行实践操作等;在进行心肺复苏、喉罩建立气道临床实践时,教师选择两名气道评估良好、年龄l8~60 岁、体格健康、各器官功能正常或代偿健全、身体质量指数l8~24 kg/m2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在进行心肺复苏后,全麻状态下分别进行直接喉镜下置入气管导管和置入一次性喉罩的实际操作演练。培训结束后,再次遇到心搏骤停的病例则由学员实际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观察组采取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心脏骤停病例相关的情景演练,由教师先进行简单的演练和要点讲解,后对学员进行分组,每组5~6 名,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等角色,首先由“护士”发现由SimMan 综合模拟人(型号:211-00050,Laerdal 公司,挪威)充当的患者意识丧失,然后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医生”指导“护士”进行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等,扮演医生的学员指挥其他学员对患者进行抢救,1 名学员负责静脉给药、2 名学员分别负责胸外按压和气道管理,“患者家属”需要向医生询问患者病情,而“医生”要耐心给予专业且通俗的解释;然后进行喉罩建立气道的演练,角色扮演与心肺复苏一致,“医生”主要对患者睫毛反射、头部嗅物位摆放情况进行观察及进行喉罩建立气道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等,患者仍由SimMan 综合模拟人充当,具体操作流程为“医生”右手执笔式持一次性喉罩紧贴患者硬腭,并沿口咽部曲度滑动将喉罩推进入咽部,若过程中遇到阻力即停止,套囊注气并连接麻醉机手动控制患者呼吸,测量气道密封性,观察有无明显漏气,听诊患者两肺呼吸音,观看患者胸腹部的起伏情况、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波形是否正常,判断喉罩通气情况,在确定喉罩通气情况良好,潮气量正常、无明显漏气、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正常、患者胸廓起伏良好、两肺呼吸音对称清晰后连接麻醉机;固定好一次性喉罩,麻醉机控制呼吸。在临床实践中,若学员置入一次性喉罩3 次以上仍不成功,则由教师操作。两组均教学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考核情况

教学完成后,统计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情景模拟考核成绩,总分均为100 分;统计两组简易呼吸器、喉罩置入、胸外按压、电除颤考核通过情况。

1.3.2 学员对课程内容评价

教学完成后,设计调查问卷[6-7]统计两组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提升情况,总分均为100 分,得分80分及以上为熟练掌握/提升幅度较大,总分60~79 分为基本掌握/提升幅度一般,总分60 分以下为未掌握/未提升,总掌握率/总提升率=(熟练掌握/提升幅度较大+基本掌握/提升幅度一般)学员例数/总例数×100%。

1.3.3 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完成后,参考文献[8]设计调查问卷,统计两组学员在对教学模式感兴趣、学习收获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可提高观察和应变能力、可提高专业知识、可提高临床操作规范程度、可促进人文关怀改进、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1.3.4 教学满意度

教学完成后,设计教学满意度调查表[9]调查两组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情况,总分为100 分,得分80 分及以上为完全满意,总分60~79 分为满意,总分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完全满意+满意)学员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情况比较

教学完成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情景模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胸外按压、电除颤考核通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分,±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分,±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技能考核通过率比较[名(%)]

2.2 两组学员对课程内容评价比较

教学完成后,观察组理论知识总掌握率、实践能力总提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课程内容评价比较[名(%)]

2.3 两组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

教学完成后,观察组在教学模式感兴趣、学习收获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可提高观察和应变能力、可提高专业知识、可提高临床操作规范程度、可促进人文关怀改进、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学员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名(%)]

2.4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教学完成后,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心肺复苏是一项基本的临床技能,是抢救呼吸、心脏骤停等急危重症的必备流程,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早期有效的心外按压、气道开放、循环建立和抢救药物使用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其中人工通气道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复苏效果和患者预后[10]。喉罩建立气道介于气管插管和面罩通气之间,其在短时间内即可促进患者通气功能恢复,同时还可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因此十分适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而由于其是在不使用肌松剂和喉镜的情况下对患者气道进行盲插,极易对患者气道造成损伤,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实习医生掌握心肺复苏和喉罩建立气道具有重要意义[11-12]。传统教学方法重在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技能操作的机会较少,但心肺复苏和喉罩建立气道是理论和技术并重的急救方法,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员常常感觉课程内容艰涩难懂,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对掌握操作技巧和流程,使得传统教学越来越难适应临床要求[13]。

医学教材及理论课程大多枯燥,学员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使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通常导致学员考核难以达标,难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教学完成后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情景模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电除颤考核通过率及理论知识总掌握率、实践能力总提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用于实习医生心肺复苏和喉罩建立气道的教学可有效提高学员的考核成绩,提高其对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实践能力。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更加注重专业的素质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具体情境,并将知识点融入情境模式中,由学员扮演情境模式中角色,并根据角色性质设定相应的任务和目标,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应用到情境演练中,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一方面通过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促进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情境演练帮助学员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助于将心肺复苏、喉罩建立气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能技巧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实际中,因此可有效提高学员的考核成绩及其对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实践能力[15-16]。

在心肺复苏、喉罩建立气道的实际操作流程中,并非是个人完成整体操作,而是整个团队的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不仅局限于学员考核成绩和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还需要对整个团队技能进行评估[17]。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完成后,观察组对教学模式感兴趣、学习收获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可提高观察和应变能力、可提高专业知识、可提高临床操作规范程度、可促进人文关怀改进、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学员占比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用于实习医生心肺复苏和喉罩建立气道的教学可有效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活跃课堂氛围,并可提高团队技能。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改变了重教师讲授、轻学员参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况,其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处于不同角色和角度应该担负的职责和应该思考的问题,诱导学员独立思考,增强其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课堂教学对学员的吸引力,因此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18-19];且学员处于不同的角度,学习根据角色的定义思考相关的问题,如学生处于患者家属的角色时,应想象作为患者家属应该处于怎样焦急的心情,会对医护人员提出怎样的疑问,而当其在处于医生的角色时,就会更加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以更加耐心、负责的态度对其解释疑问,安抚其情绪,使得对患者的抢救更加顺利,因此可有效提高团队技能水平[20]。

综上,应用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对实习医生进行心肺复苏及喉罩建立气道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员考核成绩、技能考核通过率,改善学员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效果评价,提高其满意度及团队技能水平,教学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实习医生喉罩考核成绩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鼓励自己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的应用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Supreme喉罩全身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英国40年来最大规模医生罢工
喉罩在小儿拇再造手术复合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