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策略探索一流期刊建设实践

2023-10-27冉明会唐秋姗唐宗顺张辉洁

天津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客座约稿科技期刊

彭 智,冉明会,唐秋姗,唐宗顺,曾 玲,张辉洁*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重庆 400010;2.重庆医科大学期刊社 重庆 401331)

随着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战略目标的提出,一系列推动中国本土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举措从国家层面重磅推出: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6年3月27日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要“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1];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于2019年7月24日由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成文[3],明确了未来5~15年我国科技期刊的建设目标 ,提出了“优化科技期刊与出版结构布局”“着力提升科技期刊专业管理能力”“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出版市场运营能力”和“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四大重要任务。在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时期,期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校主办的医学综合科技期刊作为4 958种[4]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突破自身综合性和内向性瓶颈,冲刺一流期刊,成为了广大医学综合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重大课题。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以下简称重医学报)作为高校医学综合科技期刊,与专业期刊相比,学科宽泛、受众范围广、总体量大,但学科体量小,存在学科方向不集中、学科特色不鲜明、受众不稳定、品牌建设困难等[5-6]缺点。为解决稿件质量下降、优质稿源不足、同学科期刊稿件同质化等问题,重医学报经历了传统办刊模式——编辑部主动策划(约稿+设置特色栏目)——邀请业界专家担任客座编辑组稿的探索之路,突破以往“坐等优稿”模式,充分发挥编辑主观能动性,追踪学术前沿与重大事件,邀请有学术影响力的专家担任客座编辑组织策划出版专刊 /专栏,引领学科发展,为行业服务,从而大幅提高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现将本刊探索一流期刊建设实践做一介绍,以期为医学综合期刊编辑同行提供参考。

1 以自然来稿为主的办刊模式

重医学报原办刊模式的特点是以自然来稿为主,几乎没有主动策划和约稿。这种情况下的栏目设置呈“千刊一面”:几乎所有医学综合类期刊的栏目设置要么以文章体裁设置栏目(学术论文、学术交流、文献综述或综述、讲座、文摘、短篇报道、病例报告),要么以宽泛内容作为栏目(实验研究、实验及调查研究、教学研究、中医研究、临床应用、临床报道、祖国医学、技术改革、技术革新),与专业医学期刊相比没有特色可言,对优质稿源没有吸引力。

2 主动策划约稿和设置特色栏目

2.1 主动策划约稿

2008年开始,编辑部开始改变原有的坐等稿件办刊方式,主动策划,结合重庆医科大学“专业齐全、专家教授资源丰富、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实力强、国家级基金项目多”等自身优势,走进学校各院系和附属医院、重点实验室及国自然项目组实施主动约稿。通过这些举措,加强了与作为学报读者和作者双重身份的专家学者的相互沟通交流,尤其是加强了与高被引作者的联系,有效提高了组稿针对性,也让编辑能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新动态,了解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组稿。

2008—2014年,编辑部与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和国际脂质代谢年会2家国家级学会联系,通过主动参加学术会议,向参会专家约稿47篇,其中专家述评3篇,综述9篇,基础研究24篇,临床研究11篇;共出版1期临床神经生化专刊和2期脂质代谢与器官损害专栏。与学校附属医院重点学科放射医学和儿科学主动联系,约稿59篇,出版1期放射学专刊和1期围产医学专栏。在此期间,还分别在2010和2013年成功邀约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昌孝院士和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研究所刘国庆教授,2位老师各撰写专家述评1篇。编辑部主动约稿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主动策划约稿出版的专刊/专栏Tab.1 Special issues/columns published by active manuscript invitation

2.2 设置特色栏目

随着自然来稿数量逐年增多,在稿件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情况下,编辑部从2013年开始主动改变固有的传统栏目设置,根据自然来稿内容组成专业栏目,增强了期刊的专业性。本刊2018—2019年由自然来稿组成的特色栏目见表2。

表2 自然来稿组成的特色栏目Tab.2 Featured columns composed of natural contributions

特色栏目的设置为重医学报突破“千刊一面”的窘境,在综合性基础上向一定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由表2可以看出,这些栏目不再囿于文章体裁,而是可以跟医学亚学科更好地联系起来,既丰富了期刊栏目,又避免了重复性;同时,还在实现专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然而由于组成特色栏目的稿件是自然来稿,整个栏目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策划,也缺乏对学科前沿和热点的把握,因此,这种做法存在内容滞后的缺点,没有获得显著成效[7-8]。

重医学报通过实施主动策划约稿和特色栏目设置两大举措,虽对提升稿件整体质量和提升期刊影响力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达到编辑部期望的冲击一流期刊的目的。原因一是在于承担期刊编辑任务的编辑人员均为全职编辑而非学者型编辑[8],囿于自身学术水平及影响力,导致与专家学者直接约稿不易成功,故约稿会出现编辑部有主观能动性但无客观实际效果的结果;二是,编辑部设置的特色栏目存在对热点和学科前沿缺乏把握导致信息滞后的缺点。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科技期刊发展竞争中增强竞争实力,重医学报还需思考开拓其他办刊方式助力期刊发展,以期为建设期刊一流提供可靠助力。

3 邀请学者担任客座编辑实施“精准约稿”

从2015年开始,重医学报编辑部借鉴国际主流期刊做法[10-12],邀请知名学者担任期刊客座编辑,全程参与某一主题或热点、热门科学研究成果的选题策划,运用学者自身学术影响力实施精准约稿,通过组织同行评议,以专刊[13-14]或专栏[15]形式集中统一出版,实现了出版内容新颖、学科集中,提升了期刊学术影响力。自此,重医学报编辑部开启邀请专家学者担任客座编辑实施“精准约稿”的探索实践。

3.1 遴选客座编辑的思路和标准

客座编辑的遴选关键在于寻找到既有行业影响力,又对重医学报约稿组稿工作有足够热情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编辑。为解决这一首要难题,重医学报编辑部首先从与编辑部关系密切的编委会、审稿专家团队入手,打感情牌,尤其是关注那些由作者发展为审稿专家的知名院校中青年专家。这类专家事业处于上升期,虽然自身承担较为繁重的科研教学管理任务,但对期刊依赖性较强,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更强烈的主观意愿承担编辑部的约稿任务。据此思路,编辑部筛选出了国内顶尖医学院校——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内分泌学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的两名中青年专家担任客座编辑,其中内分泌学科学者曾在2015年与编辑部共同策划出版“糖尿病”专刊,神经内科学者则与编辑部共同策划出版了2017年的“神经病学——神经变性和脱髓鞘疾病”专刊和2019年的“脑计划”专刊[16],以此为契机,编辑部开始拓展客座编辑的专家人选。如以内分泌学科为抓手,由上一届客座编辑推荐下一届客座编辑人选或以该学科领域学者自荐方式保证客座编辑人选的延续性;神经内科则以客座编辑学者本身为抓手,由学者固定担任神经学科领域的客座编辑,2年1次组织策划神经亚学科内容的专题约稿;另外,还可通过其他学科不同学者自荐,或编辑部主动邀请担任客座编辑组织不同学科的不同专题约稿。

3.2 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实践探索和成效

3.2.1 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实施

2015—2021年7年时间中,重医学报共邀请到22位相关学科知名教授担任客座编辑,实施精准约稿。其中2015—2019年共约稿284篇,出版8期专刊,3期专栏,具体情况见表3。2020年受疫情影响,未实施客座编辑精准约稿,2021年邀请10位专家担任客座编辑,组织策划了“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认知障碍心理评估及与生物标志物关系”“儿童内分泌与遗传代谢病”“急危重症内分泌代谢病”“妇科肿瘤”5个专题出版。担任客座编辑的学者行业影响力强,学术地位高,由其组稿、约稿能收获更多专业机构大咖的文章,故稿件学术质量高,下载和引用均高于自然来稿,从而能大幅度提高本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16]。

表3 2015—2019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专刊/专栏出版Tab.3 Special issue/column published by accurate manuscript invitation to guest editors with from 2015 to 2019

3.2.2 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成效

在繁多的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中,本课题组选择了基于单篇论文的“下载”和“引用”指标分析客座编辑精准约稿成效,将2015—2019年客座编辑约稿文章与自然来稿文章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进行比较,客座编辑精准约稿文章的篇均下载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均高于同年自然来稿文章。由表4结果可看出,2015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文章的篇均下载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311.68次/篇和11.15次/篇,较自然来稿文章篇均下载量168.84次/篇、篇均被引频次4.60次/篇分别提高了84.60% 和142.39%。2016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篇均下载量是243.96次/篇,较自然来稿(137.81次/篇)增长77.03%;客座编辑约稿的篇均被引频次是4.00次/篇,与自然来稿(3.70次/篇)相比该指标该年增长不明显,仅为8.10%。2017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篇均下载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234.45次/篇和4.80次/篇,较当年自然来稿(143.58次/篇和1.77次/篇)分别提高63.29% 和171.19%。2018 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篇均下载量(175.66次/篇)和篇均被引频次(2.69次/篇)与自然来稿文章的篇均下载量(139.47次/篇)和篇均被引频(1.34次/篇)相比,分别提高了25.95% 和100.75%。2019年,客座编辑约稿文章的篇均下载量(226.81次/篇)和篇均被引频次(0.51次/篇)较同期自然来稿文章均大幅提升,其中篇均下载量增长115.68%,篇均被引频增长121.74%。

重医学报2015—2019年5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文章的篇均下载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均高于同年自然来稿文章,其中篇均被引频次这一关键性学术指标更是增长明显,如本刊目前下载和引用最高的文章即来自首次客座编辑约稿的糖尿病专刊中出版的廖涌教授《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一文,下载量高达5 933次,引用高达378次,是居于第二引用频次的2.5倍。下载频次居于第二的文章则来自1992年刊出的《人实体瘤抗癌药物敏感试验MTT法的建立》,该文出版时限早于前文23年,引用频次为125次。以上分析充分证明了客座编辑精准约稿文章整体质量很高。

3.3 客座编辑约稿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3.3.1 客座编辑约稿过程中的优势

客座编辑均是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拥有期刊编辑自身不具备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与期刊编辑比较而言,其对吸引优质稿源有着天然优势。前期,客座编辑能利用自身更熟悉和了解学科前沿的优势找准重点、找对专家[17],从而为期刊约取业界“大咖”或“大腕”级学者的专家述评;中期,客座编辑能利用自身学术水平对约稿稿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来稿的学术质量;后期,客座编辑能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参与和推广期刊,使期刊更多的关注和认可[18]。

3.3.2 客座编辑约稿过程中的劣势

客座编辑约稿能够全面提高稿件质量和大幅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但也并非完美无缺、毫无瑕疵。主要存在以下2点问题:①约稿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如前文阐述的本刊目前下载和引用最高的文章来自客座编辑约稿,但约稿文章零引用情况每期都存在;②担任客座编辑的学者队伍还需壮大,重医学报担任客座编辑的学者存在固定学科固定学者、固定学科不同学者、不同学科不同学者3种情况[16],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存在学者队伍还需壮大的情形。考虑到客座编辑约稿工作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编辑部将在未来开展与国际期刊界接轨的客座编辑申请制度,并完善编辑部和客座编辑的相关责任、权利和义务,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4 结 语

重医学报作为医学综合科技期刊,改变原有传统办刊模式,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组织策划,进行编辑走出编辑部主动约稿、增设特色栏目、邀请客座编辑约稿出版专刊专栏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稿件质量,大幅提升了期刊学术影响力。重医学报将以进入一流期刊梯队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改进,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猜你喜欢

客座约稿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客座编辑团队介绍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科技期刊的分类
《难熔金属》专辑客座主编寄语
“车联网与车路协同”专栏客座主编简介
科技期刊”
约稿启事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