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分析

2023-10-27熊思勇

天津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苏州市小微

张 鹏,杨 莹,熊思勇

(苏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江苏苏州 215011)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1]。近年来,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国家出台了研发费加计扣除等一系列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上也频出真招实举。依托国家、省各级科技创新政策框架,苏州市推进相应举措,不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巩固。通过深入分析近几年科技创新相关数据,发现苏州在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 苏州企业创新主体现状

1.1 企业创新主体队伍不断扩大

2017—2021年,苏州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由4 464家增加至11 165家,年均增幅达25.76%。2021年,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157家,较上年增长53.9%;瞪羚企业528家,较上年增长35.04%;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7 942家,较上年增长42.46%。苏州市创新型企业呈梯度式持续发展,创新主体队伍不断壮大。

1.2 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大幅提高

创新投入方面,2017—2021年,苏州市全社会R&D经费投入由479.2亿元逐步提升至888.7亿元,R&D投入强度也由2.77%上升到3.91%;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全社会R&D经费超80%(表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来源中,来自企业自身的研发经费占比介于96% ~ 99%之间。因此,从R&D经费支出的规模及结构上看,苏州企业不仅重视研发投入,而且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的主要力量。

表1 2017—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情况Tab.1 R&D investmen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from 2017 to 2021

创新产出方面,2017—2021年,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15 300亿元增长到21 686.5亿元,年均增幅达9.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47.9%提升至52.5%;专利授权量由53 220件增长到185 13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由11 618件增长至14 677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由113.09亿元增长到625.52亿元,年均增幅达53.36%。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3 企业融资能力显著提高

2017—2021年,苏州市企业登陆各级资本市场势头迅猛,上市公司总数由113家增长到216家,融资额由1 910亿元提升到4 456.1亿元。2021年,全市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216家,位列全国第5,数量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其中境内A股上市企业175家,总市值1.90万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38家,位居全国第3。

1.4 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2021年,全市人才总量达342.8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3.77万人,高技能人才累计82.36万人。2017—2021年,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人才总量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0.93%、10.69%、7.16%。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拥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累计达到361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 236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 233人,其中90%以上的人才都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2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存在的短板和难题

近年来,苏州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企业创新地位不断夯实,但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为全面了解苏州市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与难题,通过研究分析苏州市企业自主创新现状,结合对5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情况,梳理归纳出以下企业创新存在的短板和难题。

2.1 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带动性不强

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2],苏州仅有3家企业(智加科技、初速度、智慧芽)上榜,而北上杭深4个城市有171家,占比68.1%。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革新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带动作用,在科技创新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苏州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尚未形成“带动效应”,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引擎”企业。创新“引擎”企业不仅是地方科技投入和产出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地方创新产业集群形成的引领者[3]。苏州在创新“引擎”企业的培育和集聚方面不仅与国际著名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城市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2.2 高校、科研院所对企业创新的支撑作用不够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苏州无高校上榜;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苏州仅有苏州大学入选,其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专业被列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而同省份的南京共拥有“双一流”建设高校12所,与苏州毗邻的上海则拥有“双一流”建设高校共14所。

大学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创新活动中人才资源和技术知识的供给者,苏州市科教资源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在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的配置资源效率。虽然为了扭转这一失衡局面,苏州在大院大所引进上付出巨大努力,建设投用一大批“国家队”科研院所和产业方向多样的技术研究院,显示出产业研发龙头作用,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效果未能完全显现。

2.3 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

2021年,苏州市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447.4亿元,输出技术合同9 019项。同年,北京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达7 005.7亿元,成交项达93 563项,而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的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均超过2 000亿元。与这些城市相比,苏州在成果转化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是由于苏州本地高校数量和质量相较于这些城市有先天的实力差距;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苏州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有所欠缺,企业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投入和产出都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4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

2.4.1 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部门通过公众号、线上平台、专题政策宣讲等多种形式对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通过对5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近一半的企业获取政策的途径是通过政府宣传,印证了多形式政策宣传取得初步成效;此外,31.74%的企业通过自主查询获取,19.34%的企业经由合作伙伴或中介代理机构获取(图1)。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及时全面掌握各类适用政策存在困扰,导致企业无法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科技创新政策系统性解读工作还不够深入。

图1 企业获取科技政策途径Fig.1 Ways for enterprises to obt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2.4.2 企业获取科技公共服务信息渠道不畅通

587家企业中,31.25%的企业对研发服务平台服务需求迫切,31.20%的企业对人才服务平台服务需求明显,18.61%的企业希望可以在融资服务平台获得帮助(图2)。目前全市已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共计31个,涵盖研发设计、检测评价、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业务,如科技部门有苏州市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苏州市科技金融生态圈平台、苏州市成果转化平台、苏州市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等业务平台,但由于平台比较分散、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相关平台效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工作还需加强。

图2 企业发展对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需求情况Fig.2 Demand for public platform services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4.3 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迫切

各类人才匮乏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587家调查企业中,53.66%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迫切,劳动力成本高、引才渠道窄、人才供给不足已成为企业自身发展中最大的难题。一方面,高层次人才、管理人才、国际人才引进渠道狭窄,人才岗位适配度低,薪资高、猎头费用高,企业用人成本负担重;另一方面,本地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学科专业与苏州市企业技术岗位缺口不匹配,大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2.4.4 小微企业融资议价能力较弱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困扰小微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2021年,苏州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较前2年增长超1万家,苏州市“科贷通”贷款当年覆盖企业2 092家,发放贷款84.11亿元。小微企业大幅增长带来的资金需求与金融支撑力度不足之间的不平衡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为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府出台了税收、信贷等诸多优惠政策,但仍有不少小微企业反映,由于其自身经营风险较高、固定资产较少等,导致和银行议价的能力天生较弱,使其很难享受到上述政策红利。之所以形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金融体制、政策导向、外部环境的制约密切相关,多种因素交织作用,致使小微企业倍受资金短缺困扰[4]。

3 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目标思路

苏州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就应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对此,我们提出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目标思路。

①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环境方面,要增强政策服务的主动性、政策执行的包容性和政策落实的主体责任,要在全市形成对科技创新创业最友好、最适宜的政策环境。

②在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尽快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根植于苏州本地的创新型“引擎”企业,集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隐形冠军”中小企业,持续涌现一大批初创企业,培育大中小企业多元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

③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支撑作用方面,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批世界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功能型平台,产出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要集聚一大批具有全球顶尖水平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要有支持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水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现价值的服务能力。

4 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对策建议

4.1 发挥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作用

当前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融合,因此,加强部门统筹是推进科技治理的必然趋势。一是健全一套“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的政策体系。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能源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大政策倾斜,加大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首购补助和应用场景开放等非项目类政策扶持的力度。二是建设一支“懂政策、能宣讲”的政策服务队伍。加强政策宣讲服务力度,筛选一批重点科技创新企业,派驻工作人员长期入驻,帮助各类创新主体“学好政策、用活政策”。三是打造一款“跨部门、广适用”的政策工具。集成多部门政策资源,探索建立企业创新积分制度,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积分化管理,扶持资金等形式兑换,推动建设科技创新政策智能服务系统,以实现“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4.2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实力

着力培育创新“引擎”企业,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激励措施,积极培育和集聚各类优秀科技创新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民资和国资组建“航母型”大企业,打造大企业牵头、供应链上各类企业协同研发的产业创新生态,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培育标杆性企业[5];另一方面,壮大培育企业梯队,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4.3 发挥平台资源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科技服务平台是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枢纽,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一方面,积极推动各单位的企业库、成果库、平台等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助推“互联网+”、大数据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以沪苏共同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协同发展服务平台为契机,推进上海技术转移、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向苏州延伸,增强企业管理能力。

4.4 完善有利于企业创新创业的科技金融环境

金融是创新的血液,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及服务是推动创新成果迭代和转化的强劲动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对初创型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境内外各类资本和投资机构在苏州开展创业投资;另一方面,设立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通过融资担保、再担保等方式提供信用增进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融资成本[6]。

4.5 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企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一是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促进高校科技管理由注重数量扩张向注重内涵和质量建设转变、由注重出短期成果向注重解决国家科学发展重大问题转变。二是实行长周期考核机制,在凝练选题、遴选路线、成果产出等方面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由度,使他们能够潜心研究、十年磨剑,提升科研成果的原创价值,增大转化、应用的可能性。三是鼓励校企开展优势学科共建与联合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创新型人才培训基地,为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储备高技能应用人才、复合型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苏州市小微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小微课大应用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