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警务与大数据赋能一体化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以天津公安智慧警务建设为例

2023-10-27段伟帝张可新

天津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警务公安智慧

段伟帝,张可新,韩 瑛

(天津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总队二支队 天津 300040)

1 智慧警务

1.1 智慧警务概念

“智慧警务”是随着“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城市大脑”等“智慧”型概念应运而生的[1]。“智慧警务”将“智能”科技和警务业务有机结合,围绕“提升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服务能力”这一主线,突出数据赋能、场景牵引、生态打造,以“多维联动”“一盘棋”思维开展顶层设计,以智能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为着力点,多层次打造智慧警务应用新生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形成适应市域社会治理特点的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协同治理新格局,全方位服务天津一体化社会治理。

1.2 智慧警务与大数据的关系

智慧警务是以大数据为核心的警务业务应用工具,顾名思义是以“智慧”的方式释放人力成本,简化警务工作流程,对信息进行自动化、集约化、智能化处理。智慧警务对大数据的处理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是优化数据预处理方式。如户籍民警在人口数据采集时,智慧警务工具的使用打破了原有的固化采集模式,变线下到线上,变人工到智能,变被动采集到主动服务,同时,规范数据的采集形式,简化数据采集流程,提升警务工作效率。第二层是数据的汇聚、处理、加工。智慧警务将收集到的海量数据放到数据仓库中进行存储、处理、加工,加工后的数据以数据接口、数据模型、数据应用的形式使大数据应用成为可能。第三层是大数据应用。“应用”是数据价值的最高级体现。在深度挖掘应用场景后,将业务场景转化为数据值输入,用数据的形式刻画关系、模拟路线,获取数据维度,预测活动轨迹等,为侦查破案中人物画像、多维度活动轨迹呈现、社会关系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同时,在数据的应用过程中,由数据结果转化生成的派生数据可以作为数据输入值反哺于数据应用链中,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数据应用层次,形成数据链应用闭环。

1.3 智慧警务应用现状

根据公安部大数据发展实施战略的基本要求,天津公安将智慧警务建设、数据赋能作为科技创新主攻方向,统筹规划,强力推进。经过不断实践探索,目前提升大数据支撑能力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已初步建设完成,致力于基础层服务的基础警务平台已上线运行,移动警务平台已精准着陆,新一代致力于一体化社会治理、协同交互、便捷应用的信息服务平台已陆续上线,大数据生态体系框架的“四梁八柱”搭建完毕,大数据生态应用体系亟待进行深入探索。

2 智慧警务建设对一体化社会治理的意义

智慧警务以“一盘棋”思维,构建大数据服务平台,打造“四通八达”的数据“蓄水池”,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一体化社会治理。

2.1 “内聚性”数据集约——提供高效运转的管理模式

先有数据再谈贡献,先汇聚数据再赋能一体化社会治理。智慧警务应用工具中大数据平台成为数据汇聚的“蓄水池”。按照统一标准把公安内部数据汇聚到“蓄水池”中,同时,通过和其他社会管理部门、民生企业的协同合作,共享数据,将数据进行“内聚性”集约,打破信息“壁垒”,破除数据“孤岛”;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打造集约型协同工作模式,推动社会治理体制从碎片化到集成化高效转变。

2.2 “靶向型”数据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大数据使用的目的是通过数据算法,把业务场景转化为数据语言,通过数据模拟、数据分析、数据计算,精准定位业务难题,为随机性事件处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升决策准确性。如在失智人员身份确定场景中,通过算法对具体特征进行结构化处理,民警通过核查比对结果,过滤无效信息,快速精准定位目标,帮助确定失智人员身份。依靠“靶向型”数据决策,纠偏传统直觉带来的经验式错误,最大化扩展办案视觉和嗅觉,延伸办案神经末梢,推动社会治理方式根本性变革。

2.3 “全方位”数据保障——带来管理模式根本性变革

本着“服务决策、服务实战、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智慧警务下,构建总揽全局、协同各方、工作联动的管理架构,通过全面及时的“全方位”社会信息数据支撑,推进数据整合共享和智能深度应用,强化社会治理智慧化赋能,实现由人力密集向人机交互、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发现、由经验判断向数据预测、由单一处置向各方联动的四大转变。构建贯通“城市大脑”和“基层细胞”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简单粗放到科学决策演进的转变。

3 大数据赋能一体化社会治理实践途径

智慧警务下大数据赋能一体化社会治理主要是面向3个方向赋能:公安内部警务生态链、委办局和民生企业。以下具体分析赋能路径和赋能3个方向的实践途径。

3.1 数据赋能的具体路径

数据赋能路径是分步骤实施的。首先是数据汇聚,分为公安内部自产数据的汇聚和公安外部数据的汇聚。通过对公安内部的人口、在逃、车辆等自产数据和外部政务服务单位交换共享的数据、民生企业产生有效数据的收集,统一汇聚于数据服务平台后进行融合、处理、加工。在构建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以数据模型、数据接口等多种形式开放共享,为警务生态链、委办局、民生企业等一体化社会治理提供汇聚服务、下载服务、订阅服务、模型服务。同时,在数据汇聚和赋能过程中,根据需求,在数据处理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进行相应的数据元、数据模型等服务。具体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赋能路径Fig.1 Data empowerment path

3.2 数据赋能的实践途径

3.2.1 赋能基层警务机制改革,赋能实战的警务生态链

按照规范标准,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在原来“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的基础上推进“一标N实”工作,推进派出所“一室三队”(情报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执法办案队、巡逻防控队)变更为“一室两队”(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执法办案队),精简人员机构,优化人力资本。进一步提升警务机制改革的战略性思维,在原来被动治理的基础上升级为智能服务。如建立标准地址专项工作,按照地址标准规范调整地址层级位置后,将原有的地址数据清洗成标准地址。在被动治理源地址数据的基础上,智能化各个地址层级编码,通过二维码的数据形式构建底层标准地址服务基座,对外提供智能化、基础化的动态标准地址服务。

同时,打造赋能实战的警务生态链。一是加强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推广,扩展警务生态链数据细胞资源。基于数据治理工作成果和基层业务需求,丰富平台各类数据、模型服务接口,畅通基层申请服务通道,简化基层使用大数据资源流程,拓展警务元数据细胞的资源。二是深化基础警务平台数据模型建设,丰富警务生态链应用场景。围绕社区警务、社区民警的需求,提供定制化、订阅式、可拓展的数据服务,依托基础警务平台中各类数据模型深挖社区警务的规律、特征,推进实有人口核准等工作场景落地。三是加强警务生态链数据实战应用。加强全警培训,结合数据分级分类相关规定,推出数据分析师分级制度,将数据使用权限与人员层级和使用场景相对应。建立疫情防控、数据追逃等工作模型等,做好数据直接支撑实战工作。四是加强警务生态链人才培养,激发民警干事创业热情。在全警推出“十佳数据模型”“十佳场景创新”“两能手一案例”等比赛,以全警实战大练兵的形式激发全体民警科技信息化创新活力,进而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步伐。

3.2.2 赋能委办局,充分发挥公安数据资源优势

创新“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数据共享服务,加强对社会单位的数据服务能力。一是在横向联通互联网、公安信息网的基础上,以“二类区”(一类区为互联网区,二类区是联网服务区,三类区是公安网区)为网络核心纵向辐射,打通政务外网、视频专网、PDT无线通信网等网络,构建网络互通、资源共享的基础网络支撑,加强对社会单位的数据服务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公安数据资源优势,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移动警务联网服务区推动公安数据资源共享服务,配合市委网信办、市诚信办、市大数据中心等有关部门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诚信体系建设、人口库、电子证照库建设等相关工作,实现公安数据资源与其他政务数据的深度融合。三是打破委办局边界,加强横向业务协同,建立多层次横向联动服务机制,促成无缝衔接、服务完善、运行规范、透明高效的辐射效应,提升一体化程度。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通过扩大服务和外对开放数据服务领域,实现平台应用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创新,加快天津公安信息化改革创新;结合数字立体防控平台建设,推进失智人员“人员慧寻”场景建设,探索将数字立体防控平台能力在安全的前提下从公安网侧向政务内网赋能的方式方法。

3.2.3 赋能民生企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体现的是一座城市尊商重企便民的社会氛围,展示的是市委市政府的服务效能,彰显的是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一是坚持服务优先,组织民生企业开展“千个支部联基层,千名书记当先锋”党支部共建活动,实地考察调研、座谈,收集用工方面需求,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相应的服务政策。二是坚持效率优先,为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公安优化营商环境二十项举措,保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地见效,依托市局大数据平台,在保证公民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公安移动警务平台二类区(联网服务区)互联互通的优势,为大型互联网公司、金融单位等民生企业提供在逃人员、用工风险等数据核查服务[3]。三是坚持便利优先,着力打造高效的便利营商环境。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实现审批环节做“减法”、服务效率做“加法”[4]。按照市委网信办相关工作要求,通过市人口库向市场监管委提供市注册企业人员的民族、文化程度信息查询服务;通过相关信息的自动填充,减少企业注册时需要填写的用户信息。

4 大数据赋能实践要点

大数据赋能实践要点主要是抓住3个关键:把数据、重监测、强管控。在数据应用流程中,把住数据的进口和出口的关键环节;在数据的治理过程中加强数据的监测,确保数据的安全应用;同时,以制度的形式加强数据的全流程管控,确保数据可控,保障数据服务安全、便利、高效。

数据赋能实践中的把数据、重监测、强管控三足鼎立、联动互助、有机结合,形成数据赋能要点过程中的全要素。大数据赋能三关键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大数据赋能三关键Fig.2 Three key points of big data empowerment

4.1 把数据

把数据中先保障数据汇聚的进口环节。数据的采集获取和资源的统筹汇聚是智慧警务的源头和保障,是大数据赋能的重要支撑。加强数据汇聚,发挥相关政策、规定和自身职能优势,提升自动化、立体化、智能化的前端感知能力,延伸采集触角,拓展感知维度,加强对公共基础数据、物联感知数据、业务事项数据等公安数据资源进行采集,充分利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大型活动安保、“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契机,打破数据“孤岛”,畅通数据融合渠道。

同时,把住数据服务的出口环节,以制度促规范,以机制促提升。制定数据对外服务管理规定,充分发挥公安数据的资源优势,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延伸,更好地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良性互动,形成政府治理和企业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天津建设新格局。

4.2 重监测

强化数据全过程监测管理,保障数据使用安全。数据的全过程监测环节是基于“零信任”安全框架搭建的基础架构,数据的汇聚过程中保障用户安全、传输安全和采集链路安全。在数据的治理和处理过程中,保障数据安全;在利用数据开展服务时,保障数据使用平台安全、存储安全和运行安全。基于“零信任”的安全架构和模型方法,结合实际业务使用场景,动态引用安全监测环节,有机联动“零信任”基础框架,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的安全应用。大数据安全设计形式如图3所示。

图3 大数据安全设计Fig.3 Big data security design

4.3 强管控

构建全域数据治理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建立数据生命周期及数据质量机制,基于数据资源标准规范管理开展建设,通过监测管理、数据认责、数据质量、考核评价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在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整合、运维、服务、应用的全流程中实现数据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深化数据精细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源目录、分级分类、数据血缘、数据质量、数据运维等管理手段,建立持续型管理机制,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深度管理。三是坚持数据治理由业务引领,充分利用数据治理后的数据产品,根据不同的业务工作场景,深挖数据资源,将工作经验总结形成知识库,以此来支撑全市一体化建设应用。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智慧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公安报道要有度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务专用手机ZD-P1
有智慧的羊
公安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