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10-18周肖华叶玉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药学依从性

周肖华 叶玉清

社区卫生服务属于基层卫生服务, 基层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许多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 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实施合理药学服务十分重要[1]。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 人口逐渐老龄化, 近年来慢性病患病率也在不断攀升[2]。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不足, 工作紧张, 可能会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故国家鼓励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基层健康管理[3]。在临床采取有效、连续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合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健康水平。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是指以家庭医生为中心的一种药学服务方式, 可对老年患者管理能力与疾病治疗效果产生极大影响[4,5]。本研究拟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5 月于本社区进行疾病管理的40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0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5 岁;②在本社区生活时间>6 个月;③确诊患有1 种及以上慢性疾病;④语言沟通和精神认知无障碍者;⑤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者;②近6 个月参加过相似研究者;③存在感官障碍,无正常沟通能力者。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慢性疾病类型、危险因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n(%), ±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n(%), ±s]

注:两组对比, P>0.05

项目 类别 观察组(n=200) 对照组(n=200) χ2/t P性别 男 105(52.50) 102(51.00) 0.090 >0.05女95(47.50) 98(49.00)年龄(岁) 68.02±7.32 67.25±5.65 1.178 >0.05病程(年) 6.23±2.32 6.59±2.70 1.430 >0.05慢性疾病类型 高血压 102(51.00) 95(47.50) 0.490 >0.05糖尿病 92(46.00) 98(49.00) 0.361 >0.05冠心病 67(33.50) 59(29.50) 0.742 >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7(28.50) 68(34.00) 1.408 >0.05疾病危险因素 按时用药 148(74.00) 151(75.50) 0.119 >0.05定时复查 153(76.50) 148(74.00) 0.336 >0.05合理饮食 150(75.00) 157(78.50) 0.686 >0.05合理作息 169(84.50) 163(81.50) 0.638 >0.05运动习惯 144(72.00) 150(75.00) 0.462 >0.05不吸烟饮酒 139(69.50) 131(65.50) 0.729 >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药学服务, 具体流程如下:①疾病讲解:社区工作人员为患者具体讲解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病原理及会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②饮食及用药指导:说明饮食健康对疾病的重要性, 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③技能指导:对患者进行血糖、血压监测培训, 指导患者日常血压、血糖监测, 当患者自行监测时发现指标不正常, 应立即就医。④患者家属培训: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 让患者家属掌握基本急救技术。

1.2.2 观察组 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 具体流程如下:①个人档案建立:针对每例患者治疗史、不良反应等个体情况制定不同健康档案, 个人档案特点为完整并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病情评估:家庭医生与药师及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在对患者病情有具体了解基础上制定具体管理方案。③患者签订家庭医生协议。④基本培训:对患者进行基本医学操作培训, 并使患者家属掌握基本急救知识。⑤用药教育: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教育, 给予患者用药手册, 增强患者合理用药意识。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药物的问题, 并对最佳用药时间、相关药品给药方式、药物合理保存等进行指导。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普及基本药物知识, 包括药物种类, 处方非处方区别等。⑥用药指导与监督:在家庭医生及药师帮助下掌握各种药物正确使用方式, 增强药物使用合理性。对药品使用频率、有效成分等进行分析, 并增强患者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名称药物分辨能力,避免患者重复使用药物。监督患者对药物有效日期定时查看, 防止使用过期药物。重点关注药物储存与用药注意事项, 强调药物合理管理重要性。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提供个体用药指导, 注重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建立公众号, 为患者微信推送有关合理用药、自我用药管理文章, 提高对药物的认知, 提供用药问题等咨询服务, 提高患者自我用药管理能力。⑦家庭药箱管理:对药品存放等问题进行监督, 指导患者进行家庭药箱管理, 定期清理家庭药物, 针对个体情况建立备药目录。⑧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 并对导致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详细说明, 说明遵医嘱、合理运动的重要性。⑨随访监督:定期更新患者档案信息, 与家庭医生一起定期探访患者或患者定期复诊, 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 个月后慢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 满分100 分, 分值高低与掌握程度呈正比。②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主要包括按时用药、定时复查、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习惯、不吸烟饮酒。③对比两组患者干预6 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6]评定, 共4 个维度, 每个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 分值高低与生活质量呈正比。④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坚持按医嘱按时定量服药, 不存在服药不规范行为, 如自行停药、减药、加药;比较依从:基本上按医嘱按时定量服药, 偶有漏服药, 但不存在服药不规范行为, 如自行停药、减药、加药;不依从:用药不按医嘱, 存在自行停药、减药、加药等行为。依从性=完全依从率+比较依从率。⑤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水肿、皮疹、肝功能损害、腹泻、电解质紊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对比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对比 干预6 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按时用药、定时复查、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习惯、不吸烟饮酒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比 干预6 个月后,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 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6 个月后, 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2 两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对比( ±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干预6 个月后对比, b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6 个月后对照组 200 65.23±5.23 70.23±6.23a观察组 200 65.38±5.21 81.23±6.11ab t 0.287 17.827 P>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的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对比[n(%)]

表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表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对照组 200 62.89±5.26 62.93±6.23 62.82±5.13 72.92±6.18观察组 200 73.32±5.22a 72.62±6.36a 73.06±5.18a 83.11±6.16a t 19.904 15.392 19.864 16.515 P<0.05 <0.05 <0.05 <0.05

表5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比[n(%), %]

表6 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 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对老年人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各种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通常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7]。慢性疾病有病程长等一系列特点, 且慢性疾病通常难以彻底治愈, 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合理药物治疗, 还需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老年人常常记忆力较差, 依从性低于年轻人, 故需要外界干预才能提高治疗效果[8]。采取合理、连续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合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健康水平[9]。在对老年人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社区健康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研究中,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学服务, 观察组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 结果显示, 干预6 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可明显提升患者对慢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原因在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对患者进行完整药学教育, 使患者对慢性疾病有彻底全面的认识, 提高自我健康认识水平, 提高对慢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10-15]。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程度, 结果显示:干预6 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按时用药、定时复查、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习惯、不吸烟饮酒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可提升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程度。原因在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对导致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详细说明, 并进行相应说明, 有利于患者对慢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更好控制。本研究中, 干预6 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原因在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以患者个体为干预对象, 为患者个人建立档案, 个人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患者接受更加合理、综合医疗服务, 针对每例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具体干预措施, 有助于控制病情[16-19]。与每例患者签订合约后, 进行病情评估, 有利于制定具体管理方案, 同时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注重患者自我健康意识, 同时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 患者随访时间明显升高, 加强了与患者良好联系, 保证可实时监测病情发展, 更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同时, 本研究中, 干预6 个月后,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可提升患者依从性。原因在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增强了患者对疾病认识, 患者可将学到的健康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对健康生活方式十分有利, 提升患者依从性, 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且通过用药教育、指导与监督, 能进一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积极配合医嘱, 从而更好控制病情[20,21]。

综上所述,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药学服务可提升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能力,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药学依从性
家庭医生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