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管路结合预见性护理策略

2023-10-12章晓红张文婧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9期
关键词:管路患病肾病

章晓红,张 炀,张文婧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214000)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病终末期较严重的疾病,肾小球出现硬化剂引发肾周围主动脉及肾小动脉出现堵塞和硬化,最终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发生[1]。当前糖尿病肾病主要治疗方式为血液透析,但由于临床透析过程中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史等方面不同,导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不同临床表现的并发症,进而影响透析治疗效果[2]。血液透析期间患者易发生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其中急性并发症是在透析中发生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病快、病情重,患病期间需进行急诊治疗;远期并发症是患者长期透析发生的并发症,患病缓慢但病情重、危害大,因此,临床针对该类患者需加强防治[3]。因此,为探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给予对应的有效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4]。临床相关研究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患病机制较集中,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及护理策略相关研究较少[5]。基于此,通过相关调查数据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并发症影响因素,并制订管路结合预见性护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9年7月1日~2022年4月1日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且及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院期间出现蛋白尿、贫血、水肿症状,经激发试验肾功能、尿液、眼底检查,24 h尿蛋白指数<150 mg,尿中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排出升高,结节性肾小球出现硬化,免疫荧光检查后肾小球及肾小管表面白蛋白及IgG出现沉积,符合《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诊断标准[6]者;②年龄>18岁者;③糖尿病肾病分期I~IV期,生命体征稳定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者;④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⑤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 μg/min,肾小球滤过率(GFR)<10 ml/min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晚期肿瘤或全身衰竭者;③合并缺血性心脏病,腹膜结构不完整者;④上腹部手术史者;⑤不能配合治疗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并发症调查表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包括年龄、性别、BMI、透析时间、透析次数、合并疾病、患病时间、血红蛋白(HGB)(正常参考范围:男120~160 g/L,女110~150 g/L)、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ALB)(正常值60~80 g/L)、C-反应蛋白(CRP)(正常值0~8 mg/L)、血管通路、透析室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根据《基层医院腹膜透析技术与管理专家共识》作为评判标准)[7]。

1.2.2 调查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由研究人员发放问卷,并由护理人员填写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并发症调查表并收回,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根据并发症发生分为未发生并发症组100例和发生并发症组20例。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并发症影响单因素比较 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并发症影响单因素比较[例(%)]

2.2 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见表2。

表2 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指机体出现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且患病因素较多并对肾脏造成损害,最终导致肾单位出现严重破坏,肾功能代谢异常、酸碱平衡异常的综合征[8]。但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尚无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可应用肾功能、X线、超声检测肾体积,检查肾脏是否发生体积增大、GFR指标增高现象,同时尿蛋白是诊断糖尿病肾脏的主要因素,当白蛋白测定指标超出20 μg/min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9]。血液透析治疗是当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措施,且在血液透析期间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将血液排出体外再经透析器械对排出血液与机体相似的透析液进行对流交换,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排除体内多余且不易吸收的水分[10]。而血液透析治疗已在临床多学科中得以应用,但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低血压、恶心、发热等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引起心力衰竭、凝血功能异常、透析低血压、透析高血压、肝炎、心律失常、透析膜破裂等并发症[11]。同时在透析过程中放弃其他治疗措施,肾脏病变会出现恶化。患者在此阶段产生心理情绪异常情况,将并发症认为病情出现恶化,且加深恐惧,降低预后自信心,且透析期间维持患者积极心理状态对其疾病治疗效果尤为重要[12]。本次调查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年龄>59岁、BMI≥23、患病时间≥4年、ALB<39 g/L、HGB<96 g/L、透析室操作未符合标准是影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

3.1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独立因素 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患病时间、ALB、HGB、CRP、透析室操作是否符合标准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①年龄:年龄>59岁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当机体出现感染受创时,机体较难自行自我调节,同时随着年龄增加患者合并慢性疾病较多,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随之增加[13]。②BMI: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常见营养不良。患者饮食调整复杂,部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难以坚持,身体营养需求较难维持平衡。③患病时间:随着病情时间增加,患者面对疾病的心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进而出现睡眠障碍、内疚感等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④ALB:该指标的作用用于维持血液内胶体渗透压及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当ALB>39 g/L,血清总蛋白水平随之升高,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及饮水量不足、休克,进而导致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⑤HGB:肾脏可促进红细胞生成素,而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而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产生的激素,该激素刺激红细胞生成,当肾脏出现损伤时,血红蛋白指标降低,进一步加重贫血并发症发生率,因此,HGB是影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⑥CRP:是机体受感染或损伤时血浆出现急性蛋白,并激活补体和吞噬细胞的调理作用,继而清除机体内病原微生物,当该指标升高或降低时,细胞吞噬功能受限病原微生物出现机体后未得到有效清除,造成病原微生物繁殖增长,最终加重感染。⑦透析室操作是否符合标准:透析室护理操作是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当透析过程中出现管路堵塞或透析消毒设施未完成标准时,患者感染发生率随之增加。

3.2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管路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①组建管路结合预见性护理小组:由医院护理人员为护理主要负责人,成员为科室护士、主治医师、心理医生,且小组成员均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小组成立后每个月培训1次,每个月末接受专业技术考核。同时在患者透析治疗前,护理人员对透析设备进行紫外线消毒灭菌,按照医疗设备消毒流程作为标准,保障透析无菌;同时严格控制消毒的面积,记录管路暴露空气的时间,透析过程中禁止向管路注入其他药物,保持透析室内温湿度。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制订常规饮食计划;透析后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嘱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及后续治疗相关药物使用方法。②透析管路预见性护理:在患者透析前,护理人员应用消毒设备对透析室进行消毒,观察透析通道、纤维导管内部是否堵塞,根据医院消毒管理制度加强透析室消毒管理,应用氯己定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若患者局部出现炎症给予抗生素后再次透析。在透析开始数分钟至1 h加强观察,可继续进行血液透析,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③心理护理:在透析前,心理医生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由1名家属陪同透析患者进行透析,嘱家属与患者保持交流,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同时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相关治疗。在透析过程中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并在透析前心理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多媒体形式播放透析过程并讲解透析过程的重要性,待患者情绪稳定后进行透析。透析后与患者建立沟通,了解其日常生活的心理状态。④免疫调节护理:血液透析患者对饮食要求较高,当BMI出现异常会影响透析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营养师制订适应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计划,保持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严格控制水及盐的摄入量,减轻肾脏滤过功能,同时制订适当运动量,保持慢走30 min/d,关节伸展20 min/d,避免肢体僵硬并提高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年龄、BMI、患病时间、ALB、HGB、CRP、透析室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管理者管路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管路患病肾病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重女轻男”的肾病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