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方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023-10-12许迪迪晁文倩于洋宗胡弘毅史灵芝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9期
关键词:驱动力肾衰竭入院

许迪迪,晁文倩,于洋宗,胡弘毅,史灵芝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据调查,全球肾衰竭的患病率为9.4%~12.1%,随着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病率增加,肾衰竭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1]。现阶段,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以清除机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治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治疗进展,从而严重增加其心理阴影。加之常规健康教育仅为单一填鸭式指导输注,患者与护理人员认知体系均存在差异,难以全面内化宣教知识点,从而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严重下降,延缓病程恢复[2-4]。而激发患者内在行为驱动力,可提升其遵医行为。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即为以需求为主旨,在此基础上引发的紧张状态或唤醒内部情况,可通过实施有机活动达到弥补需求的内部动能性。护理人员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逐渐激发患者学习积极性,促使患者自觉掌握准确的自护能力,在不间断的正向支持中,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邹惠琴等[5]研究可知,通过对肾衰竭患者实施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的护理方案,可改善其肾功能指标。本研究主要探讨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方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6]中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②透析时间≥2个月者;③通过影像学检测,进行上肢动静脉内瘘透析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脏器功能异常者,如心功能异常;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随机编号(1~90)后混合,根据抽样的起点和规定的抽样顺序依次从随机号码表上抽取样本单位号码进行录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2(57.89±4.77)岁;透析时间7~22(18.74±3.31)个月;受教育程度:高中23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7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1~71(57.99±4.98)岁;透析时间7~22(19.74±3.31)个月;受教育程度:高中21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体征检测: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动脉搏动情况,于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心电监护。注意观察治疗期间患者恢复情况。②健康教育:每次透析前1 h,护理人员采用血液透析相关书籍为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知识,同时还可借助短视频(即为将血液透析治疗方案等相关视频收集整理)帮助患者明确了解透析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以提升其护理配合度。健康教育结束后,护理人员随机抽查健康教育知识点对患者进行考核,查看患者掌握情况,针对掌握不佳者,再次采取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强化指导。频率为每次30 min。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延长每次与患者交谈时间(25 min左右),采取问答式对话明确患者的治疗需求及心理变化(如“您需希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或“您对预后康复护理有哪些意见”等),针对性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缓解其情绪(鼓励患者可将自身情绪及需求进行宣泄)。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监督其按照要求进食,定时定量的进食。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的优质蛋白,同时需控制食物中的钾和磷。

1.2.2 观察组 实施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方案,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小组:由10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及2名主管护师组建小组,所有人员均具备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其中主管护师担组长和副组长职位,负责方案拟定、修改及最终决定权。由科室主任对组内成员开展健康培训,采用相关书籍讲解血液净化和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等相关知识,于下次培训开始前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后续照护工作(其中满分100分,≥90分合格),频率为每次40 min,每2 d 1次。②激发学习主动性:当患者首次入院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开展为期10 min的健康访谈,通过问答式交谈明确患者当前阶段所存在的行为问题(如因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其对疾病的认知与治疗的配合度较低,致使治疗效率较差),从而结合患者当前情况结合本院治疗进展制订针对性干预,即为护理人员分别将患者及家属组成干预对子,发放笔和记事本。首先,引导患者及家属采用文字的形式将本次治疗中的需求、想掌握和了解的知识点记录至记事本中。并抽取3 min的时间帮助患者明确最终想掌握的认知描写出。随后护理人员整理、分析患者及其家属的共性知识点进行报备,记录在档案内,将其作为干预关键点以实施后续研究阐述。为最大限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求知欲望,护理人员将所讲述的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点采取手机进行录制(如实施频率、形式等),约为15 min。视频录制结束后,护理人员重新播放视频,根据录制内容再次实施教育讲解,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重点记忆。最后,护理人员指导双方以文字的形式将自身所掌握的健康知识点记录在记事本中。于每天睡前15 min,患者及家属采用回顾式分析相关知识点,针对记忆模糊或遗漏处的内容,可查询记录视频进行回忆,重点讲解谨遵医嘱和积极配合治疗的意义(缩短治疗周期),频率为每次30 min。③正向情感护理:于患者第2次入院后开始,护理人员准备好若干张纸质卡片、黑笔和垃圾桶。于安静、舒适的房间内与患者开展为期20 min的健康交谈,即为护理人员以患者的情感精神为话题,内容为:“请将我视为您最好的朋友,您将现阶段的消极心态或情绪书写在卡片上,并缓慢地采取简洁的语言描述,随后将卡片扔进垃圾桶内”“现在起,我则是心理辅导朋友,将从情绪宣泄中分析您现阶段的心态变化,从中查询影响因素,以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请您对您目前生活状态及治疗生活进行全面思考,并将消极情绪状态记录在白色卡片上”。护理人员则阅读卡片上内容,将重心放置于情绪问题。护理人员可巧妙阐述心理状况对疾病进程的影响,从而指引患者以积极的健康信念面对治疗。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如转移注意力,当患者自身存在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可聆听20 min的轻音乐,或进行户外散步、打太极等活动,频率为30 min),确保其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并邀请治疗成功者讲述自身治疗经历及经验,以改正其认知偏差,从而激发患者内在的行为转变意愿,使其从内在动机层面逐渐剖析,给予情感反馈[7]。

1.3 评价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情况:由护理人员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贫血(表现为乏力、易疲劳及头晕等症状)、皮肤瘙痒(透析部位局部瘙痒,瘙痒处无原发的皮肤病损,抓挠过后皮肤可出现抓痕、血痂,进而诱发皮肤感染)及低血压[即为患者血压低于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②知识掌握程度:由本院护理人员参考自拟血液透析健康知识掌握问卷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两组患者发放,详细记录并对比收回结果。内容包含血液透析、肾衰竭及预后康复护理3个方面,共计21题,每题3分,满分63分,分数越高表明知识掌握程度越强。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94,再测信度为0.871,信效度较好。③自我管理能力:于入院时、干预后由护理人员采用疾病自我管理评分量表(CDSMS)对两组进行评估,包括运动锻炼、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及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3个测评维度,各包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以Likert 5评分法计分,总分为50分,总分越高表明其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量表的Cronbach′s α与半信度均为0.876,重测效度为0.844,信效度较好[8]。④心理状态:于入院时、干预后护理人员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POMS)对两组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含4个分量表(紧张、压抑、愤怒及慌乱)。每个分量表分别包括若干个形容词(如不愉快、不称心、恐慌及无精打采)共10个形容词。每项评价分量表均采用5级答题,即为0~4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76,分半系数为0.875,信效度较好[9]。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分,

2.3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POM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POM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CDSM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CDSM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由本研究可知,观察组POM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付华等[9]研究一致。分析原因: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方案以激发患者内在行为驱动力为主旨,为患者预后病情恢复提供基础的保障与前提。经研究显示,内在行为驱动力与认知架构、贮备等存在直接的关系,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入院首日,护理人员通过激发患者学习主动性,鼓励患者详细描述自身问题,可更加深入明确其当前心理状态及治疗需求,并将其详细记录至记事本中,便于后续研究。通过正向情感支持,采取情感传递、情绪宣泄及复述等方式,积极引导患者描述自身现阶段所存在心理问题,调节其兴趣点,逐渐提升内在驱动力,以强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认知度[10-12]。同时,护理人员强化与患者间沟通,结合其心理矛盾实施相应的心理开导,并讲述本院治疗成功案例,可增强患者参与性,并在参与过程中收获更多正能量,从而缓解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知识掌握度、CDS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夏丹等[13]研究一致。究其原因:一方面,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方案更加注重健康教育的多样性、全面性及互动性,以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作为干预点,通过线下互动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主动掌握准确的自护行为与意识,逐渐梳理认知能力,以达到消除错误,开展正确自护能力和提升知识掌握度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传递信息,使复杂抽象的健康教育内容更为直接,促使护理人员更为明确掌握患者病程进展,帮助其树立正确治疗观念[14-15]。在不间断的记事本记录中,激发患者内在行为驱动力,调整其主观动能性,可使患者主动参与至预后恢复及病情管理中,提升其认知能力及疾病管理能力,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6-17]。

综上所述,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方案有利于帮助血液透析患者补充疾病相关知识,纠正其错误的治疗观念,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养好良好的治疗意识与习惯,提高其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家庭负担及再次入院风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但因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数量受限,代表性较小,缺乏科学的依据,往后续临床研究者可针对该项不足进行改进。

猜你喜欢

驱动力肾衰竭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