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工作法”答好“心理约谈”答卷
——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2023-10-06邵丹倩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谈话心理健康心理

邵丹倩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12

“心理约谈是指通过语言交流和非言语的观察,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判定是否需要和如何开展心理干预,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前置环节”[1]。心理咨询则是通过简短的一对一面谈,来初步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一般情况下,整个心理约谈过程控制在20 至30 分钟内,约谈教师“通过观察约谈学生的言语反馈及非语言信息,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心理咨询和治疗。”[2]。本案例以“一名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约谈”为例,在面临“沟通难”这一问题时,如何运用心理约谈的方法和技巧,来提升心理约谈的质量,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挖掘更有价值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

一、案例概述:领题——提出疑难问题,精准把脉

小裕(化名)同学近期不接父亲、家人电话,短暂“失联”一周,父亲来学校找该生,并告知老师这一情况寻求老师帮助。分院老师、班主任均与该生开展谈话,该生一直沉默不语,甚至一提起“为什么不接父亲电话”“你现在有什么想法”“是否要与父亲聊聊”等话题就落泪。在难以沟通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小裕打开内心,获取小裕不接电话的关键信息,实施后续帮扶工作就成了关键所在,同时也对心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难题。

二、案例分析:破题——找寻问题症结,对症下药

在解决“沟通难”这一问题中,找到症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本案例中,如何帮助小裕打开内心,让他愿意倾诉与交流,表达自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其次,如何引导小裕正确处理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是本案例的重点。

三、处理方法:解题——根据问题导向,逐个击破

心理约谈直接关系到心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心理工作中,秉承着“早发现、早辅导、早预防”的原则,是否有一套规范的、科学的心理约谈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此案例,运用心理咨询“四步工作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解决该难题。

(一)开场接待阶段

约谈前,我采用的是间接邀约的方式,利用辅导员的身份邀约该生,只说明此次谈话是想要了解该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情况,是辅导员的日常谈话工作,不会涉及处罚与奖励,也不是训话,打消学生的思想包袱与顾虑。当学生进入咨询室时,教师可以起身迎接,引导学生入座,学生坐定后,不要马上开始谈话,可以先用亲切的口吻问候学生,例如“你吃饭了吗?”“今天有没有课?”之类的问候开场,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接着,告知学生此次约谈的原因和目的,告知学生约谈的保密原则及例外情况,告知学生此次约谈内容不影响评奖评优,只是普通的对话,和学生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为后续的主体谈话做好铺垫。

(二)主体谈话阶段

主体谈话阶段是心理约谈中最重要的部分,对负责心理约谈老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基本技能,才能迅速与学生达成共情。且教师在约谈前要事先掌握约谈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向约谈学生的室友了解学生在寝室、班级的基本表现,掌握基本信息后再进行约谈,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在约谈时才能做到灵活应变。主体谈话主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人际关系网络、近期情绪状态等方面切入,全方位评估学生的整体状态。

主体谈话阶段一般以“问答”的方式进行。在该案例中,小裕不接父亲电话,既是导火索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以“我了解到你父亲来学校了,我想和你聊聊这件事情,你愿意和我说说吗?”询问式的聊天作为主体谈话的开头。刚开始时,学生往往会沉默不语,这时就要运用拉家常的方式,从其生活、学习、人际等方面入手,在“闲聊”的过程中让学生放松心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利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提问方式。开放式的提问范围较广,例如在谈及小裕与父亲的关系时,我就会问“你觉得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人呢?”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表达。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或者无从说起,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封闭式的提问“你觉得你父亲对你好不好?”“你心里有没有对父亲怪罪的时候?”学生可以用“是”和“否”来回答,可以用于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对话的范围,以便我们能快速获取信息。约谈时间有限,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地询问学生相对敏感薄弱的问题,能够快速捕捉到学生受过的负性事件和心理问题的根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主体谈话过程中,约谈老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神情变化,迅速把握住学生异常点适当深入下去。当我和小裕聊到其母亲时,小裕眼眶湿润,我迅速抓住这一点,深入与小裕聊起母亲,小裕母亲在其很小时便离开家,小裕从小跟随父亲长大,父亲不善言辞,小裕在母亲关怀这一方面是比较空缺的,家庭支持系统薄弱。然后从这一点慢慢切到此次事件的导火索“小裕不接父亲电话”这一事件上,再次询问:“你昨天见过你的父亲了吧,我想和你聊聊这件事情,你愿意和我说说吗?”经过前期交谈,该生已与咨询老师建立初步信任,逐渐敞开心扉。小裕告诉我自己想要独立、不再依靠父亲,所以不接父亲电话。

很明显小裕的情感认知出现了偏差,这时我们不能直接批评“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等怪罪的言语,可以先适当安抚情绪:“老师觉得你想要独立,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你认为怎样才算独立呢?”运用引导式的谈话,让学生来具体解释其行为内在的真实想法,再找到契机去探讨他的心理困惑。并且利用同理心,提出“如果父亲不接你电话,你会不会担心”,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个行为是不妥的。再以此契机深入挖掘一下该生与父亲的关系,尝试让学生直述与父亲的心结,重新审视与父亲交往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付出的多少。

(三)结束谈话阶段

在结束谈话阶段,约谈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老师会遵守保密原则,让学生安心,并可以保证下次咨询能顺利开展。抓住三个点:第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并感谢,“很感谢有这个和你深入交流的机会,我们今天就像是朋友一样,谢谢你的信任。我感觉到你还是一个很有想法、善良的同学,只是不太会表达自己,相信从这次事件中你一定会有新的领悟。”第二,对谈话重点做一个总结,加强学生的意识,“今天我们聊到了你的家庭,我相信这个对你的影响肯定很大,你和父亲都是不太善于表达感情,没有很好的沟通,但是都很爱彼此的,需要更多地表达彼此的心意。”第三,提供心理支持,心理问题正常化,“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烦恼、困惑,心情压抑都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只要及时调整,积极看待,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并提供该生心理咨询的途径和方法,必要时预约下一次咨询。

(四)后续处理阶段

心理约谈结束后,需要对约谈进行复盘与总结,将没有了解到或者疏忽的问题留到下一次的约谈中。约谈中,约谈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约谈的节奏,约谈过程中,如果学生思路散发了不停地说,教师可以适时打断,说明因为时间原因不得不终止谈话,可以把这个问题留到下一次咨询时再来深入探究。如果经过心理约谈后,该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棘手,可以转介到学校心理中心或者专业的心理医院进行诊治。此次约谈中,结合小裕的家庭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对其心理情况给予初步评估。将其纳入心理危机库,定期回访,与班主任、小裕父亲及时沟通,家校联动,确保小裕的身心健康、安全。

四、案例反思:答题——透过问题本质,触类旁通

(一)主动拓展自身心理育人方法与技巧

“心理约谈需要在短时间内与学生交谈间准确收集信息并做出评估鉴别,给出后续的干预建议,对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包括如何建立关系、筛选有用信息、心理约谈方式方法、危机评估、危机鉴别及干预能力的要求较高”[3]。所以需要更高的心理育人方法和技巧,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

掌握与提高技能是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咨询教师来说,掌握了心理约谈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技巧是能否约谈成功的前提,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约谈能力。对于学校来说,要形成心理约谈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和指导,全面设计心理约谈的整体框架内容,积极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心理约谈的专题培训,如:心理约谈的谈话技巧、心理约谈的难点与应对措施等,开展心理工作坊、心理团辅、心理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心理约谈教师的专业素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判断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熟悉心理咨询流程,更有效地开展心理约谈工作。

尊重与共情是前提。在心理咨询中,共情是很重要的,是能否打开咨询者心扉的第一把钥匙,尊重当事人的一切想法与感受,允许学生的一切想法,不要刻意去改变,不要将我们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身上。保持中立的态度,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思考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即“我不一定赞同你,但我可以理解你为何如此”的理念是很重要的。

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一定要保持真诚,不要欺瞒与哄骗,尤其是在学生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急于下结论,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并且敏锐地去察觉学生的表情、语言和坐姿等种种细微的变化,细心察觉到学生陈述表达时语气、微表情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的正面安抚,运用共情和同理心,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

(二)积极探索学生正向资源与优势

在心理约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心理,充分利用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挖掘其潜力,培养其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就目前来看,很多来咨询的学生都是极度不自信的,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些会存在自卑的心理。在谈话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看见自己身上的优势和资源,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自卑胆小的学生来说,被老师表扬和肯定也是一种激励。

同时,引导学生科学看待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疾病只不过是心理“感冒了”,只要及时治疗就可以痊愈,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消除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病耻感,及时接受咨询和治疗。

(三)实现多方联动,筑牢社会支持网络

心理问题不只是解决“此时此刻”的危机问题,更多的是“那时那刻”的长远问题,需要多方联动,全方位覆盖心理关怀,帮助学生缓解成长压力,要采用多种手段、途径,适时挖掘学生干部、普通同学、班主任和家长的力量,借助外力,通过多方联动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温暖、收获爱心。

对于学校来说,心理健康工作不仅要“全覆盖”,还要治“未病”,最重要的是心理工作要“前置”。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门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大学生始业教育、日常教育中。做好重点人群、一般心理问题学生的追踪,每学期初、学期末对所有在校学生开展心理摸排,重点关注四类人群:一是因为心理问题正在休学或有心理疾病史的学生,二是存在较高心理风险或潜在风险的学生,三是近期突发危机或经历创伤事件的学生,四是潜在易感人群,由各个分院统一建档,班主任做好关注。

对于老师来说,要密切关注全体学生心理状况,当前,“00 后”大学生占据大学生人数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容易出现心理亚健康的情况,对于心理健康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多,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老师要善于调动学校资源,通过班级心理气象员(心理委员、寝室长)反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排查出需要心理帮扶的学生进行日常关注和持续追踪工作。

对于家长来说,在家校联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获取更多学生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能够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的支持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向家长讲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呼吁家长在关心孩子成绩的同时更多地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心理状态,更好地发挥家校联动的合力,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不仅需要有恒心、有爱心、责任心,还要有方法,要运用各种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和技能技巧,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心理约谈也已成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工作,心理约谈“四步法”模式构建的探究也将继续深入,“心理约谈”的答卷也将越来越标准和完善。

猜你喜欢

谈话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心理感受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