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教育背景下纺织类专业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

2023-10-06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分纺织银行

高 源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吴忠 751100

一、学分银行的内涵及功能

(一)学分银行内涵

从学分来源角度看,学分银行的学分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课程学分,指的是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内,根据不同课程课时、考核要求设定的学分。此类学分属于传统考核产生的结果,部分学校将其命名为课程学分制,但未将其纳入学分银行管理范围。二是通过评定非学历高等教育课程结果转化的学分。当前,在书证融通、“1+X”制度背景下,学生通过参加行业机构考核获得的证书,可被纳入学分银行管理范围。三是并无明确形式上的由科技成果、实际工作经验转化而产生的学分,包括科技成果、项目技术、比赛奖项、技术创新、项目经验等,这也是学分认证的重要方面。但是,此类学分尚未形成完整的学分建设制度和机制,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二)学分银行功能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指构建具有存储、兑换、转换功能的系统,为学生转换、认证和积累各种学习成果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构建基于学生需求的成果兑换、学分获取、学业拓展的平台。通过中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帮助,学生可以丰富自己所学的课程类型、内涵和空间,除此之外,院校和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也可以参照学生现有的成绩情况,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加以判断,从而实现针对性训练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并支持其成才与发展,有利于形成终身化、弹性化、多元化的学业制度[1]。通过建立学分银行,院校可以全面进行结果认证、教学管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校兴趣、非正式教学与正式教育有效整合起来,这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二、终身教育背景下纺织类专业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意义

(一)提供多种学习制度,促进纺织类职业教育模式转型

高等职业院校传统教育模式所培育的人力资源,已无法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性、实用性、专业性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因此,学分制模式和学分银行形式便应运而生。学分银行的建设,不但能够适应学生的专业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还有利于实现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创造才能,为社会输出大量优秀人才,奠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石。通过建设学分银行,能够促进职业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为学生构筑职业发展桥梁。[2]把握学分银行的基本性质,应澄清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学术性与行政性、服务性与管控性三对关系,从治理架构、业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网络系统及技术支持等方面采用适切的策略。相关部门应重视促进纺织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之间的互相融通、互认提供制度保障,指引院校内学分银行加强行业资历等级标准的建设,发挥出学分银行在带动学校制度的破旧立新,作为终身教育领域的机制创新的重大积极作用。

(二)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实现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

学分银行制度以学习成绩认定、累积和转化为主体职能,是个体的、不连续的、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是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原则的一项重大政策创新。学分银行的建立将能够协助学生及其院校学生更好地完成对其学习成绩的认可、累积与转化,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培训学校中的正式学习成绩得到承认,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部分或非正式学习成绩得到确认,与学历教育、职业培养和其他培训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不同学历结果的互认和衔接,极大地调动学生进行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我国纺织类职业教育人才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具备一定的现代纺织技术岗位工作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及制定生产计划、协调运营能力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3]

(三)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助力培养高端的纺织业人才

随着完备学分银行的建立,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方面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和开展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加速职业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也能更便捷地按照自己职业的发展愿望和自身要求,开展跨区域培训,从而使学习结果更富有影响力。以学分银行的建立为核心的新学分制度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培养提供了制度路径,打破了以往的培养制度中对学生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评估标准等方方面面的束缚,成功模拟了储存学生通过利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所获得的学习结果——成绩。依托于这个制度设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发展方向可以从中国传统教学体制中脱离出来,技术人才个体也能够按照自己要求,通过弹性学习、碎片化学习、网络自学等多样化渠道与方法实现学科能力进阶,取得和中国传统学历教育一样的学业成绩,并获得我国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的普遍承认。这也可以极大提高社会技能型人才自主学习、深造研修的主动性,更有利于有效推动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积累。

三、终身教育背景下纺织类专业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策略

(一)明确纺织类专业职业学分银行建设的功能需求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母亲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纺织行业提供的新机遇,行业发展逐渐繁荣起来,为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就业情况很好。当前,职业院校纺织类专业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业务体系及实际运行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同时亟待突破的问题是:厘清学分银行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属性、明晰其在纺织类专业运行中具体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指导,以及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基础技术规范。建立我国独具特色的学分银行机制与组织体制,要逐步对学分银行的内涵、功能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统筹推动及深化理论研究与实际探索,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4]学院教师要注重对公共文化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和技术专业技能等教学标准的建设和运用,要根据院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合理设定学科培育目标,确定培养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需求,合理确定纺织类人才培养规格,不断顺应现代纺织的发展趋势,同时强调纺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纺织专业技术基础和较宽广的交叉学科知识面。重视学以致用相长、实事求是,着力培育毕业生的创业精神和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把明确学分银行建设的功能要求,作为纺织类专业教师工作发展的重点任务,不断加强专业学分银行建设管理工作,将培养全方位的纺织类人才培养目标渗透到思想道德教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技术技能训练、社区实践教学等环节,积极推动学分银行体系涵盖的课程、教师制度、生活制度,切实促进学分银行建设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学生既能从事纺织制品及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及性能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又能从事生产管理、经营贸易等方面工作。

(二)重视为纺织类专业职业学分银行建设培养教师

教师作为学校课堂教育开展的主体领导人物,其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整体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方式培养。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职业院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我国职业院校纺织类专业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有效有序高效开展,培养具备一定的重视该工作开展的纺织类教师人才很有必要。教育部门要重视对教师的有关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带动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我国学分银行构建的理论,提升教师对于学分银行意义的认知,把对教师有关素养的培训工作纳入工作重点,对教师的学习成果予以考核,从而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意识支撑以及方式方法支持。除此之外,在纺织类专业学分银行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开展者以及领导者,在运用学分银行制度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尊重学生的具体所需并予以有效引导,根据学生对于纺织技术的实际掌握能力来选择教学方式,重视利用多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相关素养。此外,纺织类专业相关部门也要重视推进纺织技术知识教材、课程、教学模式革新,打造适应项目制、模块化教学需求的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纺织类师资力量体系。要完善课程选择体系,选择反映新时代纺织技术新科技、新工艺、新规范等的优秀课程,引进经典生产项目,鼓励教师深入纺织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与学习,培训出具有相应课程水平的师资,引入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采取课题教学方式、项目学习、情景教学、模块化课程等方式,积极应用激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活跃型等教学模式,引入翻转教学、混合型教学、理实合一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纺织类专业教学革新工作的开展。

(三)有关部门要给予学分银行建设政策与资源支持

学分银行的建立离不开政府对高等教育政策的指导、教育方针的支持以及现代教学体制的保证。但就高等教育政策的建立与实施方面来看,外国多是先立法、后实施,而中国则是通过先行建立试点单位,逐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后,在确定可行性的前提下,再开始实施有关教育政策。目前,中国教育部已制订并实施了大量有关学分银行建设的立法与规章条例,各部门也坚持因人制宜的基本原则。针对实际情形,国家出台了有关学分银行建立的具体工作指导意见。虽然这种宏观经济趋势对界定学分商业银行的根本性质、机制和职能地位有意义,但是上述国家政策文本只能提供框架性质的工作指引作用,促进技术和教育有机融合,按照既定规范对知识认证单元作出比对和分类。学业成绩认定是指使用国家统一标准将各个学科组成认定单位,以学分的形式如实反映学生的综合成绩,认定单位一般包括专业课程类别、学时分值总和、学业时间期限之和等专业技能。其次,相关部门在促进纺织类专业学分银行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针对传统非正式的学习方式,提出学习认可要求,同时结合企事业组织和社会机构,联合建立认证评价制度,带领学生在深入实践中提升自己纺织技术专业技能,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纺织知识。[5]并利用转换机制,根据各方的不同特点进行融合转化,以实现学习结果的学分量化。顺应“互联网+职业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运用水平,积极促进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纺织类课程教育培训授课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高效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纺织技术的不足开展定向技术培训,积极促进学校教育职能的全面转换以及在教育思想、课堂观念、内容、方法和课堂评价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加速构建智能课程资源平台,综合线上纺织技术资源,融合国内外先进纺织技术和产业介绍,提升学生的专业了解度,积极打造可以适应学生多元化需要的纺织类专业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内容提供方式,全面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综上所述,深入抓好新时代纺织类专业的职业教学管理工作,培育纺织类高级技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良好教学机制的支撑,通过尽快建立职业教学国家的学分银行,进一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途径,将能够更加激活纺织类专业职业教学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纺织类职业教学工作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并为新时代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育优秀人才。因此,职业院校一定要重视采取措施来促进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建设。

猜你喜欢

学分纺织银行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银行激进求变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