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管理中语言使用的艺术性探究

2023-10-06吕苏荣蔡昌杰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张李老师高职

吕苏荣 蔡昌杰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2

作为高职教育的受教主体,在当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并运用相关方法因势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必借助于语言[1]。在学生的管理中,语言包括文字语言、思维语言、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语言,对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凝聚成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因此,探索语言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艺术性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随着生源下降以及出国留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最低录取分数线却在一路下滑,部分学生得益于此而“有学上”,但是,这给高职的学生管理、教学安排和思想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第一,学习基础较差,积极性不高。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老师把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这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往往是被老师忽视的群体,总是在接受相对负面的评价,以至于他们学习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对老师或者对课堂也有一定的排斥感,往往用迟到、旷课等叛逆的行为进行反抗。

第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集体意识缺失。在中学时,他们在班集体中处于被老师忽视的群体,不能在班级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以至于他们的集体意识淡薄。不少高职大学生在自由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呈现出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观念淡薄,更多的是强调对个性的自我追求以及最大化实现个人利益和价值。

第三,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经常在公共场合抽烟,对学校的公共财产不仅不主动保护甚至随意破坏,随地乱扔垃圾等,诚信与服务意识比较欠缺。不少学生宿舍存在脏乱差现象,不注意个人卫生,衣物乱堆乱放;公共场合说话不注意影响,脏话连篇;上网游戏通宵达旦全然不顾他人休息,网上赌博,缺乏最基本的操守。

第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一是社会因素,他们一方面希望毕业后能够找到好工作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而另一方面面临就业竞争,容易过度紧张和焦虑。二是家庭因素,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考试的成绩或者忙于工作,忽视了陪伴,缺乏情感交流;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也较差,不支持孩子上学,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心理。三是学校因素,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若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再加上学习压力,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四是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人格因素、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抑郁、孤僻、崩溃等现象时有发生,自杀的想法或行为也会出现[1]。

二、高职学生管理中语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沟通中的无效性

第一,语言编码缺乏针对性,未能“因材施教”,效果不佳。学生不同于剧院里的观众,也不同于报告会的听众,自有其特殊任务、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语言必须有针对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2000 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曾经这样评价学生的才能,“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可见,孔子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这也使得他的教育更具针对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是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还是讲课,都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知道其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学习状况,做到有的放矢。采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施教,教其所需才能更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了解学情是一个教师备课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第二,语言使用过于直接,未能创设良好的语境,效果不佳。正所谓说话要看场合,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如果说话不注重场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扁鹊多次对一个活生生的人说“你有病”,未能就人就事创设沟通的语境,最终沟通失败。古有“望闻问切”,现如今看病医生也是先询问,再检查,最后才能做出诊断,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语境的建设过程。其实在高职学生管理中,无论是思想工作,还是讲课,都讲求规范合理,循序渐进,教师如果直接在课堂上批评学生或者谈话的时候直接就是扑面而来的叱骂,不注意创设语境,谆谆教导,那么学生管理是无效的。

第三,语言沟通缺少平等互动,交流不够,效果不佳。传统教学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心理上具有一定的上位优势。而学生作为思想、知识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接受者,处于一定的下位心理态势。传统教学关系中的这种不平衡,势必导致师生沟通中不平等地位的状态,教师一贯输出,学生一味接受,缺少良好互动,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由教师把握沟通过程的话语权,部分学生内心想法也未必能得到教师应有的理解。例如,有的同学在为上课迟到、晚归、夜不归宿做解释时,理由通常是常见的几种。按照教师的管理经验,通常内心会认为学生在找托辞,选择无视,学生也会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信任,而对老师存在不满情绪,这是不利于双方有效沟通的。

(二)语言沟通中的冲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意无意输出一些消极性、破坏性语言可能会加剧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沟通的氛围被破坏,冲突或隐藏或爆发,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利于沟通的。所谓消极性、破坏性的语言,包括一些粗暴语,例如:

孤立式语言:“同学们,大家觉得他这是什么行为?”

挖苦式语言:“就你现在这样,还想专升本?”

比较式语言:“你和XX 压根就没法比,你们不是一个级别的。”

告状式语言:“你如果还这样,我只能告知你家长,或者请你家长来学校谈谈。”

结论式语言:“像你这样屡教不改的学生,全校再也找不出来了。”

记账式语言:“你的毕业鉴定上,我可是要签字的,你这样只能毕业鉴定上见了。”

呵斥式语言:“我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就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学生。”

还包括一些反问、质问、疑问语言的使用,例如:

情景1:李老师与小张的对话(李老师音量一度很大)

李老师:小张,你今天为什么又晚归?

小张:低头无语。

李老师:前两次我和你说的那些话你都当空气了吗?

小张:低头无语。

李老师:你自己说说,我前两次是怎么跟你说的,你又是怎么承诺的?学校的规定都是当摆设吗?

小张:抬头看看,继续低头无语。

以上对话很显然,老师一连串的质问,而非询问,学生不敢也不愿意表达,最终未能解决问题。反之,如果换一种方式,又会是另外的效果。例如:

情景2:李老师与小张的对话(李老师态度温和,慢慢询问)

李老师:小张啊,前两次跟你谈话过后,你最近的表现是有很大进步的,但是你昨天又晚归了,我想是有一定原因的,你能跟我说一下吗?

小张:老师,昨天晚上一个好朋友约我吃饭,本来……我一时间忘记了时间。(小张在说情况的时候,老师适时或注视或点头呼应学生的话)

李老师:小张,跟朋友相聚是没有问题的,跟好朋友聚会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其实老师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但是就晚归这个事情,一方面确实违反了学校规定,晚归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而且之前咱们也就这个事情呢私下谈过了两次。另一方面,大晚上在外面玩,对你的朋友对你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不是说一定不安全,而是尽可能避免不安全的行为,你觉得呢?或者,你想想是否有其他办法更好类似的问题?

小张:老师,晚归确实是我的不对,而且我也没及时跟您说明情况。那我以后尽量跟朋友约定其他时间见面,尽量不再晚归。

……(接下来,李老师还就小张的学习、生活开展谈心谈话)

以上对话,老师在语言输出的时候并没有使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用询问的语气沟通解决问题,我们不能保证小张晚归的问题得到永远的解决,但是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循循善诱,而不是一味质问,更不是处罚,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灵活的办法。

三、高职学生管理中语言的艺术性运用

良好的语言沟通带给教师和学生的不仅是快乐和幸福的感受,而且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减缓学生学习生活压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人与人的沟通中,100%信息传递=7%语言+38%语音+55%态势语言,也就是说7%是有声语言,38%是副语言,包括语音、语调、语顿、叹息声、哭声、笑声等,55%是行为语言,包括站姿、卧姿、挥手、握手、着装等。语言体现人的三观,基本的语言,基本的判断,虽不语,但是从坚定的眼神、抑扬顿挫的无声语言,都能看出一个教师的三观。

(一)要提升语言修养,学会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学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语言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懈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课堂语言的规范性训练,正确使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通过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达到抑扬顿挫的审美效果;注意自身行为语言的规范性,重视行为语言潜移默化的力量,用微笑、点头等给予学生肯定、自信,来引导学生学会优雅、学会尊重、学会表达。重视课堂着装修养,着装对视觉的冲击力能够达到83%,是视觉的第一语言。莎士比亚说:你的服装就是你的人格,不在于质地好与坏,而在于你的选择是否适合你自己,这就是一个人的水准和修养。

另一方面,教师要备好每一堂课,提前创设语言沟通的良好环境。例如,我们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想要开玩笑,学生会很难配合,作为教师会突然发现不适合开玩笑,原因是还没有建立一定的情感语境。学生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思想教育、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第一步也是要了解学生。了解是沟通的基础,在与学生谈心谈话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反馈。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提前做好准备,理清语言表达思路,充分利用情境、案例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交流。

同时,提高语言编码的能力。在备课的时候,将所要输出的语言进行编码,增强语言的得体性、正确性和适用性。当下处于信息化时代,高职学生基本上是“00 后”,学生的信息量是极丰富的,我们可能无法跟学生比掌握的信息量,但是我们唯一能让学生折服的是理论修养。崇拜是爱的基础,学生如果对老师产生崇拜心理,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更加高效,管理也会更加顺畅,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巩固自身知识修养,锤炼品格,用深厚的知识功底、崇高的人格魅力来获得学生的喜爱,增强语言使用的有效性,减少或避免语言沟通的冲突性。

(二)要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年龄、知识、阅历等方面存在差距,但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该保持平等、平和的视角。我们都听过苏东坡与和尚的故事。和尚对苏东坡说:“你打禅的时候像佛。”苏东坡:“你打禅的时候像一堆牛粪。”苏东坡将自己与和尚交换的信息告诉自己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因为和尚心里有佛,看你就像一尊佛,因为你心里有粪,所以你看对方就像一堆牛粪,所以你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的言谈举止就表明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能看出尊重他人以及能够读懂他人语义的重要性,简单的一句话的输出,或如和风细雨滋润心田,或若针刺留下疤痕。教师在对高职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以尊重学生和学会倾听学生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与支持[2]。那么,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保持积极的外表,充分利用好无声的语言。

情景3:一个女同学来到老师办公室,控诉着室友的“罪行”,情绪激动,要求老师帮忙调整宿舍。在听学生诉说的过程中,教师在以往了解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判断,学生的控诉可能不客观,但是老师尽量不要和学生争辩,而是要学会倾听学生,配合以积极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不断轻轻点头,做好记录。在平复学生的情绪后,再去跟学生厘清具体情况,在冷静的状态下寻求解决办法。

二是要保持同理之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以平等和尊重为前提[3]。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要尽量避免以己度人的回应方式,教师要掌握聆听的艺术。在提建议的时候,虽好为人师,但是不要急于给出学生建议、劝告及问题的对策等,因为我们的目的在于了解对方,而不是表达自己;在探究问题的时候,不要单纯依据自己的看法、经历、经验去质问、诠释学生的动机和行为,更不要主观臆断,在对方说话的时候打断、质疑、纠正、补充对方。例如“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要狡辩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不用多说”之类的话语。

(三)要欣赏学生,学会激励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一种社会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叫做人际期望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一旦认为自身的价值、潜力被发现、被肯定,并被同学、老师重视了,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那种由内而外的自豪感又会形成强大持久的动力,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争取在各方面不断进步。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真诚的关爱和科学的激励,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心理等方面顺利成长。在学生管理中,保持欣赏的态度是爱学生的基础[4]。高职学生有其不足的地方,但这不是他们的错误,作为老师要正视并弱化他们的缺点,在沟通中,态度亲和、温馨、信任,肯定说话人的价值。在面对有抑郁人格倾向的学生,要避免太快下结论,而是要放慢节奏,问一些开放式的问句,让学生有说话的空间,故事自然流露出来,感觉到被重视,值得信赖,也更愿意分享,从而了解过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提前将今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思想问题等进行预防控制。善于激励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一味歧视、冷漠、嫌弃、体罚,不仅导致课堂冲突、沟通无效,还会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而我们希望的是学生从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声音、眼神里学到知识、看到信任、得到力量,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四)要注重反思,学会积累

高职学生管理的语言艺术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时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可以探讨总结管理的语言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管理的语言艺术体现在语言起承转合的全过程,从引起对方的注意,到彼此互动,再到适时转移方向,最后完美结束都讲究方式方法,处处体现语言的艺术性。高职学生管理中语言艺术也有一定的模式和原则可以遵循,包括以下:

第一式:动情式=情+说爱+讲理,即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

第二式:抽离式=不同视角+改变看法+自我调整,即从当前问题中抽离出来,赋予多维视角;

第三式:合作式=尊重+同理+理解+解决,即接纳对方的观点和看法,关心尊重此时此刻的感觉;适时的自我揭露,并分享自己是如何应对的;最后争取合作;

第四式:客观式=事实+感受+原因+解决,即客观描述事实,摒弃主观臆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第五式:探究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即深度沟通,形成共识,协商解决;

第六式:动力式=明目标+强自信+提要求,即树立目标,抓关键,生动力,促进步;

第七式:延缓式=接收信息+择期解决+反馈,即暂时搁置,重新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解决,并准备反馈,灵活评价;

第八式:三明治式=表扬+批评+表扬,即肯定优点,找出不足,让对方记住你的话,用赞美的语言化解冲突;

第九式:双色糕式=表扬+批评,即满足一定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语境基础,再解决问题;

第十式:辅助式=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即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互相搭配,互为辅助。

四、结语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必须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情况,深入分析问题的现象和本质,从而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交流学习,总结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语言管理方式。

猜你喜欢

小张李老师高职
该得奖的李老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谁逗谁
李老师的心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