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2023-10-06魏宏艳孙程伟李姝杰陈丽珠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技能课堂教学课堂

魏宏艳 孙程伟 李姝杰 杨 慧 陈丽珠

1.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市同盟中等职业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3.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一、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意义

提问技能是老师利用提出问题的手段,经过引导学生思考、作答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加工,完成多种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模式。它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既潜藏于各项教学基本技能的应用之中,又统领各项教学根本技能协同完成教学目的[1]。

(二)提问技能的作用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疑、质疑、释疑等措施手段,充分展开师生间、生生间的研究与探索,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的过程。

1.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发问是信息的来源,学生解答是对来源信息的加工,学生答复是将加工的结果反馈给老师。通过提问,师生可以实现双向互动,并能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控。

2.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情趣是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心理因素,它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情趣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或情景带入,使学生产生需要,进而引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

3.提问能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概括不到位,需要老师给予正确指导。对于较难的问题,老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诱导,有时还需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和目标。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在处理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提问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

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如此,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和提问的方式,好的提问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问点”准确:问题要抓住教学薄弱环节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要紧扣教材、突出问点、突破难点。

2.“问度”适宜:要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问题经个人思考或教师启发后能够作答;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能引发思考,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问面”普遍: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也要充分考虑差异性。

4.“问机”得当:提出的问题与学习进程一致;提问的时机在学生似懂非懂,欲说难说之时。

5.“问法”灵活:发问要多形式多角度;问题应具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善于诱导启发,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的作答迅速判断,并加以归纳总结。

(四)提问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提问要讲求实效。好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动力,“徒劳地提问”必然给教学带来负效应。教学提问上常见的问题有“乱”“虚”“浅”“散”“板”。

“乱”,是指提问目标不清晰,为了形式而发问,多是无效提问;“虚”,即提问目的达不到,落不实;“浅”,就是问题过浅,没有启发性,不能引发学生思考[2]。“散”,是说重要问题没有经过整体设计,没有主线,不成系列,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问时中心不突出。“板”,是指提问较少使用启发、引导等形式,方法过于传统。主要表现为:不能依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提出问题;学生无法作答时,没有及时引导。

(五)提问技能的类型

1.突破式提问:通过提问,解决只有一个难点的问题。这类提问的特点是目标小、角度尖、方向准。

2.揭疑示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揭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式提问:为巩固旧知识,开拓新知识,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式方法提出问题,使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或规律性的认识。

4.诱导式提问:通过提问开启学生心扉,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中的难点。

5.追踪式提问:对于知识的关键处要采取跟踪追击式的提问,逐步深入并实现问题的彻底解决。

6.迂回式提问:它不从概念或定义出发,而是着眼于教学实际,力求问得生动、具体,风趣幽默。表现常为:“问曲答直”“问虚答实”和“问误答正”。

二、组织技能

(一)组织技能的意义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组织技能的合理运用,可有效帮助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组织技能的发挥可提高学生注意力,规范课堂纪律、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组织技术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是课堂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

(二)组织技能的作用

1.引起学生兴趣和动机。兴趣是带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理想、最有效的要素。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的学习动机,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投入学习。

2.增强学生责任感、自信心和进取心,使学生不断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从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

3.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协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主要是培养学生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4.为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成一种具有影响力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易产生学习热情,易于掌握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总结、加工、演化、升华,完成创造性学习。

(三)组织技能运用基本要求

1.通过组织教学,使学生清晰认知学习目标,钻研专业知识,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在新知识讲授之前,要说明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动机,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对学习意义的看法越分明、越深入,就越能有效通过意志努力,将注意从“强迫”的水平发展到自觉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

2.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是达到课堂组织目的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课堂气候”,做到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全程监控课堂教学。

3.要重视集体风气的形成。第一,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引领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健康的集体风气。第二,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健康心态感染学生,影响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往往会促进积极、健康、活跃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4.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创造新颖多变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激发学习动机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5.教师要时刻铭记自己是课堂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身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课堂监管,切实引导、指导、组织、管理、督促学生有效学习。

(四)组织技能运用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细心。不能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全领域,不能全视角把握课堂教学动态,不能及时发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缺乏耐心。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的态度去解决,而是急躁、粗暴对待,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难以共鸣。

3.缺乏爱心。教师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假思索地一味批评、指责、羞辱,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

4.缺乏责任心。对课堂上各种不合理不正常的现象放任不管,不能有效组织学生学习。

(五)组织技能的类型

1.管理性组织。课堂管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认真落实常规要求。

2.诱导性组织。教师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提问、设疑、情境创设、沟通、交流、引导、启发等途径保证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深度启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知识习得,能力形成,思维发展。

3.随机性组织。随机性组织也称课堂教学的随机处置,属于教育智慧的范畴。这要求教师对课堂出现的随机性事件做到机智应变,以智慧的手段加以处理。具体办法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历练,总体来说要避免正面冲突、迎面相撞。

三、总结技能

(一)总结技能的意义

总结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收尾环节,它负有领悟主题、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总结是教师在一节课、一章书教完时或在教授新知识、新概念结尾时有意设计安排的教学步骤。

总结技能则是使教学完美收官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合理运用总结技能可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加固与使用,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储存于个人认知体系中[4]。

(二)总结技能的作用

总结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总结技能就会使总结这一教学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

1.强化作用:在总结环节,教师通过精当的讲解及对重点教学内容加以概括等形式,强调重要事实、概念、规律,使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及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将新内容归入到个人原有的认知体系中,保证了学生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

2.衔接作用:一节课中,各个环节之间都需要衔接和过渡。特别是新知识学完之后,更需要总结。总结既要概括一个问题或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又要建立起与其他问题及内容的联系,这就防止了知识的碎片化,保证了知识的有机衔接[5]。

3.反馈作用:课堂教学中,阶段性小结或整堂课的总结与课堂上其他的反馈形式一样,具有检查学习效果,向老师反馈信息的作用。这样可以使教师在当堂或下一堂课中相应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保证教学效果。

4.发展作用:课堂总结环节,通过思考、练习等活动,不仅能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把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总结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

1.总结要有目的和针对性,要突出学习重点。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围绕重点内容去探索、巩固和运用。

2.总结要有概括性,要总结规律,揭示本质。主要围绕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同时深化对主要概念、事实等的理解并揭示规律。

3.总结要有系统性,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总结环节,把学过的知识精心加工,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

4.总结要具有实践性。要保证学生有效参与,要保证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要保证知识升华为技能和能力。

5.总结要具有启发性。总结有时需要适当埋下伏笔,设置悬念,诱导启发学生继续探索。

(四)总结技能运用存在的问题

教学总结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字:无、残、浅、散、拖。

“无”:有的课堂没有“总结”这一环节,特别是缺失“有意义的”总结。

“残”:没有重点和不注重要害的课堂总结是不够的,没有升华,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浅”:有的课堂教学总结显得很肤浅,缺少对知识等内容的深化。更有甚者,只是把前面学过的内容机械重复,没有概括,没有提炼。

“散”:有的课堂教学中的总结没有起到“收口”作用,不能使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体系,不能协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有机整体。

“拖”:有的老师注重课堂总结,但布置的内容不够精当,导致时间利用不够合理,出现拖堂的情况。

(五)总结技能的类型

1.归纳总结式。是对一堂课的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等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加以归纳、概括、总结,达到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总结方法、揭示规律、升华思想的目的。

2.比较异同式。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及相同点,以及它们的本质特征及不同点。

3.首尾呼应式。是对教学起始阶段设置的疑问或悬念予以揭示,使教学首尾形成有机闭环。首尾呼应要求要扣得准、扣得紧,使学生有豁然之感,求知欲得到满足。

4.延伸迁移式。教师总结要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及任务等向其他方面延伸,实现方法、技能等的迁移。

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的温度,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是体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的衡量标准,对于教师各项技能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工作,要求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充电,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奠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基础。

猜你喜欢

技能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画唇技能轻松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