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路径

2023-09-10杨丽蓉

小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环境生态评价

☉杨丽蓉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并且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还是采用题海战术或填鸭式教学,这不符合新课堂的要求,也与教育生态化发展相违背。在小学数学中,构建生态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教育中的优势,落实新课改要求并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生态课堂的开展中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理念的局限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一、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生态课堂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创新的教学课堂。但这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生态学理念对传统课堂进行完善改革,摒弃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不足以及弊端,从教育生态视角剖析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和自然。学生、教学环境以及教师都可以相互作用并回归本位,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人人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而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发展[2]。通过生态课堂学生可以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学生还能够用数学思维看待客观世界、发现客观世界中的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思维下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可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课堂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要以系统的、动态的、开放的、多样的、和谐的眼光来审视。在生态学理论中有一个耐度定律,它主要是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态度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每个因子想要存活发展就必须依存外部的环境,而这个外部环境必须在生态因子的承受范围内。环境具有最小量和最大量,如果环境量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让生态因子的生长被抑制。因此,要把环境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在生态课堂上也叫做适度原则[3]。

同时生态学理论中还有一个花盆效应,这是指人为创造非常舒适的小范围环境。这种环境与自然的大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物种长期在小环境当中生存就容易对小环境产生依赖,那么物种对外界的适应性就会大大地降低。一旦脱离小环境,那么物种将难以在外部环境下得以良好地生存。

(二)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的本质是把生态学和教育学进行结合,用生态学的视角分析教育现象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实现教育生态平衡。教育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以及信息交流,是开放的系统。正是在这种不断输出、输入的相互作用下,生态系统才建立了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循环更新过程。

但生态系统的稳固并不代表生态系统是不变的,生态系统也会因为某一生态因子变化而出现不稳定状态,这叫生态失衡[4]。生态系统是动态的,为了让数学课堂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在人为因素下建立新的平衡,这样可以让数学课堂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完善。并且就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平衡的循环过程,促进了数学课堂生态系统的创新发展。

三、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途径

(一)营造自然的数学课堂环境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的主体因子,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课堂生态环境。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主体和课堂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换传递,这样可以促进课堂各个生态因子的平衡发展[5]。因此,要想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就要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1.构建良好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教学的基础,对学生以及教师都有隐性作用,物质环境包括设施环境、自然环境等等。小学应该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设备展开教学,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几何画板、多媒体设备等等,通过设施环境给学生创建更好的教学条件。而自然环境主要指的是自然要素如教室里的光线、温度以及教室里声音的大小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影响。教师要对教室里的颜色进行生态优化,根据科学研究,不同的颜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例如蓝、绿色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疲劳,深色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但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焦虑感。基于此,教师在选择教室物体的颜色时不建议选择大量的深色,可以以浅蓝色或者浅绿色为主,这样可以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深色用于刺激学生的大脑,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对问题探究十分重要,教师选择冷色系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教师还应关注教室里的光线与温度变化。根据科学研究,光线和温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造成重要影响,一般最优的亮度在180 勒克斯。在阅读时光线要更强,学生进行思考或进行探讨时光线要稍微弱一点。而温度最好控制在20 ~25 度之间,如果温度过高,那么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脑力,这样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会下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窗、开风扇或者空调来调节教室温度,从而让学生保持脑力消耗和动手操作能力较为平衡的状态。噪音主要影响的是正常的学习秩序,教室里尽量要减少噪音,让教室尽量保证安静。如果噪音过大,会让学生产生烦躁心理,这样对学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时,还要让学生保持平静,并尽量让教室远离喧嚣的地方。

2.创建非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主要指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课堂教学往往伴随着多向的人际交往、人际互动,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平等和谐,而学生之间要团结合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稳定数学生态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能把自己放在绝对权威的位置,而是要在平等的位置采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生态良性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乐趣。心理环境又叫精神环境,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情感体验,要尊重学生的观点、见解,给学生营造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构建开放的数学教学过程

在人本主义理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兴趣。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要给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创设情境也不能滥用教学情境,要让教学情境符合教学实际,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主动地实现知识建构,教师还要注意在数学思维基础上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积极地活跃数学思维。

以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这一课为例,教师给学生设计了游戏情境。首先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给出了一个拼图,这个拼图展示的是一个立体几何图形从不同角度上观察所得来的平面图形,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观察这个拼图,你们能不能大致地猜到这个图案是什么呢?”部分学生表示拼图较为零乱,难以通过拼图掌握整个几何图形,那么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游戏,这是一个立体拼图游戏。请同学们开动自己的脑筋根据拼图拼出一个完整的几何图形。”然后教师请同学们纷纷起来尝试。在拼图的过程中有些学生逐渐发现这些细小的拼图都来源于不同的视角。于是教师继续启发学生:“请同学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这些拼图可能是来源于哪些视角呢?要如何把这些视角进行灵活的运用?”然后就可以引入本课的学习。

人的动机是在情境中诱发出来的,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但是,对于实现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还是有较大的难度,在生活中也较少会涉及二维转化为三维空间的情况。因此,教师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在生活中较少出现的二维到三维的转换,这相比于以往的教学更能够让学生接受。并且拼图游戏是小学生感兴趣且熟悉的事物,从这一个角度出发教师通过有趣、熟悉又合理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认知特点,还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受到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图形的过程,形成思维对比,这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生态课堂是开放的、动态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在这一过程中尽管学生发生了错误或者问题,但是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解决。教师要帮助学生动态地构建数学思维、动态地掌握数学知识,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参与并合作沟通对话的过程。

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有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分数作为客观的数学知识为什么有真假之分呢?难道是说假分数是错误的知识吗?”教师提出这一个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依据真假纷纷展开对分数的讨论。在学生进行了交流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起来阐述对真假分数的观点和看法,但根据学生的阐述发现学生的关注点都在于假分数是否正确的知识点上,这显然偏离了教师的教学初衷,于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真假是相对的概念,那么假就一定对应着错误吗?”然后依据学生对真假分数的探究兴趣引入课堂教学。

(三)构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课堂生态因子间的均衡发展,也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生态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落后的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全面化。传统的评价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即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评价内容方面要遵循全面性原则,以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逻辑发展能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等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且除了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师进行评价,如教师在公开课的表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等等,通过全面地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进行评判,才会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

2.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上还要遵循多样性的评价原则。教师要以学生长期的学习发展和身心发展为基础展开评价。一般教师通过纸笔检测、观察交流、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评判。教师可以生成趋势表,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趋势对学生展开客观评价。纸笔检测是最普遍的方式,对于数学而言也是最快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在一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并且要根据刚开始的情况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而在平时的测验中教师主要进行形成性评价,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期末考试则是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总结。

教师在评价时可以把观察交流与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结合,大数据系统从科学的角度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让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生态课堂,就要对生态学、教育生态学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科学,教师也能顺利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生态评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