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游戏化策略研究

2023-09-10王康虎

小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教师应环节

☉王康虎

在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体能训练环节的教育价值,将游戏化教学思路合理运用于体能训练中,以便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拓展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体能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自身教育经验对游戏化思路的运用进行科学判断,使学生不仅能在体能训练中掌握完成体育运动的技巧,还能增强自身体能和肢体力量。将体育技能学习与游戏运动有机结合,有利于满足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多元化需求,能提升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便于完成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

一、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专项体能训练时,以游戏化教学思路为基础组织训练活动,符合小学生现阶段活泼好动的特点,能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便于增强学生对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熟悉度,能有效增强学生运动能力。同时,教师应明确体能训练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时应更加关注运动基础差的学生,观察其身体承受度和训练强度的变化,以便达到班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这种游戏化的体能训练方法,既能改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刻板印象,提升其对理论性体育知识的积累,还能增强其多方面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其逐渐意识到规范化训练对提升运动能力的重要性,便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体育学科新课改提出应重视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其身体健康状态实现全方面发展。在此理念下,将游戏化教学思路引入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结合现今体育教学课堂来说,教师应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思路,不断将新型训练方式引入体育课堂中,并吸收他人的教育经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为成为全能型体育教师而奋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考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需求和看法,以便提升自身应对突发教学情况的能力,提升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训练内容,优化体育训练效果

在小学阶段,教师将游戏化教学思路渗透在体能训练环节的过程中,应首先对体育训练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考虑影响体能训练效果的教育因素,如班内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还应考虑学生的运动承受能力和天气等因素。在体育学科中,体能训练是需要参与者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教师不能对学生在短时间内的训练效果进行严格要求。因此,在设计体能训练内容时,教师应兼顾体育教学的阶段性要求,从不同方面对体能训练进行综合考量,在降低训练难度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运动体验感和参与感。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运动练习过程进行科学观察,以便找到与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承受力相符合的训练方式,并应依据训练内容选用相应的体育游戏,吸引更多学生自觉参与体能训练中,以便实现体能训练效果的提升[1]。通过在体能训练中加入体育游戏的方式,能拓展小学体育教学形式,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体能训练活动的固有印象,能真正发挥体能训练的教育价值,便于学生认识体能训练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能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调节学生心理状态,有利于在体育运动中完成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

以苏教版三年级《基本体操与游戏单元》为例,在本课体能训练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本课训练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在课程刚开始时应要求学生以集体跑的形式围绕操场跑圈,使学生身体的各个运动器官活跃起来,以便完成本课体操训练的热身环节。下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基本的体操动作练习,组织学生两两一组进行体操的步法练习,并对学生的行走发力点和体操动作规范性进行检查,以确保小组练习中体操动作的规范性。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节奏欢快的音乐伴奏,组织学生开展体操练习的游戏活动,引导其依次完成前滚翻和向左、向右转圈的体操动作。另外,学生可以对体操动作进行创新展示,并邀请其他同学模仿,以便更好地完成体操动作的技能训练。

(二)丰富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课堂参与

小学体育教师在优化体能训练模式的过程中,应意识到教学环节的不同安排对体育教育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体育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设计能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体能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能训练教学环节时,应充分了解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看法和建议,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教学沟通,增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以便提升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教师应从多角度观察学生的训练过程,分析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不足和发展空间,并依据班内学生的运动基础设计个性化的训练目标,为开展后续训练活动奠定基础[2]。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明确游戏情境在体能训练中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多样化的训练游戏,以提升体能训练环节的趣味性和独特性。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参与游戏,以便完成本课体能训练任务。另外,还可以将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与体育游戏融合,提升学生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并依据训练过程中学生学习情绪和状态的变化调整游戏方式,对体育课堂环节进行科学设计,提高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的参与度。

以苏教版三年级《跑与游戏单元》为例,在该节体能训练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区播放节奏感强的歌曲,引导学生在用手打节拍的过程中完成不同队形的排列。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应紧跟音乐节奏的变化,又应对队形的变化规则深入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将班内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组织两个小组之间完成丢沙包的训练游戏,以便掌握基本的跑步动作提升随机应变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丢沙包游戏的时间进行限制,最后由被沙包砸中次数最多的学生进行简单表演。这种游戏化的体能训练模式不仅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环节的拓展,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跑步训练的积极性。

(三)增强师生互动频率,引导学生自主实践

良好的课堂教育模式不能脱离师生的密切配合。这也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一大特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和运动经验的限制,其尚未建立独立的学习意识和训练能力,需要合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来提升训练效果。因此,在小学体能训练环节中,教师应通过组织体育游戏增加师生互动频率,鼓励学生向教师表达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小学阶段的体育训练需要重视实践部分,教师不能只讲解不同运动项目中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还应提供自由活动空间让学生开展自主训练,这样能使学生在练习中回忆体能训练的要点,并能依据自身运动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练习,以便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3]。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综合体能训练增强师生互动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运动项目的要求选用多样化训练方法,并将问题教学法与游戏化教学思路进行融合,重视对学生的游戏过程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体育训练中,以便培养其健康科学的体育训练思维,强化体能训练效果。

以苏教版三年级《篮球与游戏单元》为例,在本课体能训练活动中,体育教师应事先询问学生是否参与过篮球运动,并鼓励学生展示自身篮球技能。接着,教师应向学生示范篮球运动中的标准化投篮动作,使学生明确篮球比赛中的计分规则和运球姿势。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型篮球比赛,由小组内部选出两名同学作为裁判,将其他同学分为两个阵营,比较在规定时间内哪队可以投入更多的篮球数。在学生参与比赛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投球和运球的动作进行评价,以便充分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投篮动作中的发力点。

(四)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体育素养

在现阶段学科新课改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小组合作教学成为学科教育中应用度较高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围绕不同的训练主题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能通过观察明确自身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方面和他人的差距,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在组织游戏式体能训练环节时,应依据训练水平和运动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由组内自行选择小组组长,承担检查其他成员训练效果和落实教师训练任务的责任。小组合作式的体能训练,能使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训练实践中增强体育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推动全面运动能力的养成[4]。同时,教师应重视科学分组和多元化评价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应通过对分组流程和课堂设计的优化,营造公平合理的体育训练环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能训练的乐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游戏和训练的搭档,借助良好的团体配合提升体能训练质量,以便增强学生对体育竞技活动的参与热情。

以苏教版三年级《小足球与游戏单元》为例,在依据本课足球运动技能开展体能训练时,体育教师应邀请其他班级共同组织足球比赛。正式开始比赛前,在班内选拔参赛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在体能训练中重点讲不同的传球技巧,使学生能依据场内人员阵型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站位,由观察应变能力敏锐的学生作为前锋队员,借此完成对足球运动阵型的优化。同时,教师应组织班内其他未参赛学生组建啦啦队,并设置不同等级的游戏奖品,在鼓舞参赛学生士气的基础上提升其对足球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科学设计游戏选题,培养体育竞争意识

对课堂游戏内容进行科学选择是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对体能训练环节游戏内容的选择,应兼顾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小学阶段体能训练标准,既应简化体能训练方式,又应确保体育训练活动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运动基础不同,在体育运动兴趣点方面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体育教育理念组织体能训练环节。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应重点对跑步练习方式进行调整,通过组织小组跑步比赛和跑步接力等游戏的方式开展跑步训练,改变低年级学生对跑步运动的刻板印象,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应对球类运动技能的训练环节进行优化,多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竞技游戏,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明确体能训练的价值。这样通过对不同阶段游戏选题的科学设计,能更好地满足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能真正发挥游戏化教学思路在体能训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合作能力和运动意识。

以苏教版三年级《跳跃与游戏单元》为例,在本课体能训练游戏中,教师可以先组织班内学生两两一组进行背人的游戏,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和默契度。随后开展跳山羊的跳跃训练游戏,指导学生通过完成支撑起跳、腾空分腿和支撑落地的动作开展跳山羊游戏,使其能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不同的跳跃动作。这种游戏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跳跃运动项目的兴趣,还能通过阶段性的游戏安排提升学生体能训练质量。

综上所述,运用游戏化思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能提升学科教育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运动素养。因此,教师应将体育游戏与体能训练活动有机结合,将技术性的体育动作融入游戏活动中,降低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难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教师应环节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