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感与知性展开写作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

2023-09-10霍爱云

小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爬山虎无缝导图

☉霍爱云

为了实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将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教学进行融合,积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阅读和写作可以无缝对接。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教师要以语感、知性为中心,让学生在写作中应用阅读知识,在阅读中积累写作要领,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

在教师开展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应当使用多种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赋予更多色彩,保证学生可在灵活的教学实践中获得更多语文知识。尽管阅读材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实际教学中更要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用以满足学生提出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自身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收获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等。阅读与写作的无缝对接模式可以推动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由于语言属于思维的载体,作为促进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师要认识到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致力于强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反思,让学生可以进行语言的积累,具备更强的知识应用意识,在阅读中能够有意识地积累更多好词好句,逐渐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确保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1]。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若能针对阅读材料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便会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渐对文章的内涵产生深刻印象。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在阅读后以写作活动的方式抒发自身的情感,将有利于增强阅读和写作体验,以阅读和写作整合的方式,实现学生潜能被科学开发的目标。以阅读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只侧重于以机械的方法进行逐句、逐段模仿写作的过程,更要在阅读理解的条件下,使学生对文章进行再度认知、发现、创造。学生可通过阅读而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将自身的阅读感受与认知以协作为载体渗透新的创作和表达,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有裨益[2]。

(三)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阅读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内容的理解,获知文章中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学生进行文章阅读之时,还可对文中涉及的写作技巧、内容安排、行文思路等加以学习,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说明阅读和写作的无缝对接具有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与能力发展的作用。教师可将原本单独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加以统一,以二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达到学生从语言文字表象,至中心思想内部进行双向互动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的应用原则

第一,学生主体原则。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教学的落实中,需要教师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好教学组织工作,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保证全体学生均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捕捉在阅读中的各种发现,为其后续的写作埋下伏笔。

第二,先读后写原则。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的前提是安排学生读懂、读透文章后,再进行写作的尝试,有助于让学生结合在阅读中的感悟,获得更多写作思路和灵感,以防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

第三,共同进步原则。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并非单纯地将读与写两方面进行拼接,而需要使学生在读中掌握写作方法,在写中回顾阅读时的发现,不仅要读懂文章,更要坚持读与写的共同进步,循序提升[3]。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的应用策略

(一)打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更多教师认识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开始使用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境教学法属于小学语文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创设真实、趣味教学情境之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学习的天地。按照学生的兴趣点和自身想法,结合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衔接点,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思考、写作训练中发展自身的语文思维,切实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4]。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月亮》,本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景,体会作者同阿妈间的浓厚亲情,在调动情感体验的条件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在阅读教学导入阶段中,教师可采用知识拓展导入的方法,从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若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可直接带领学生分析本文题目——“走月亮”中的文化习俗知识,即在我国南方地区,在有月亮的夜晚来到户外月光下散步、游玩的活动,由于这一活动通常发生在家庭中,其中便隐含了亲情的内容,学生可隐约感受到这一层面;若从科学的角度入手,可适当引入天文、地理等知识,为学生简单普及月亮的形象特点,说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法。两种导入方式创设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均起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教师之后可引入文章内容,让学生在初读、精读中逐渐将自己的想象和文中作者的童年欢乐有所融合,使学生产生自我代入感,同文章内容进行共情,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认知。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深刻了解后,教师可指引学生开展写作活动。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可知,全文一共出现了九处省略号,但并非所有省略号都是前一句话中某部分的重复,可考虑安排学生对省略号的位置进行内容填充,限制字数,使填充内容后的文章上下衔接连贯。为了使写作内容更加完整,教师可提出指引性的问题,例如“如果我是作者,我会以怎样的心情将省略号的位置进行补充?”等,指导学生参考文中类似或相同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文字表达。这种以教学引导创设情境进行阅读和写作无缝对接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写作素材,主动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和人文素养均能有所提升。

(二)使用思维导图,梳理阅读写作结构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通常是学生在教师的指示下进行阅读,再将教师强调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记录,尽管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最后的教学目标,但长此以往会消磨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将阅读和写作教学加以结合,关注学生语感、思维等的培养。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辅助工具,彰显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模式的应用优点,使学生可在文章阅读时,凭借思维导图的力量理顺结构,将思路清晰的导图作为写作的指导纲要,辅助学生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达成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目标[5]。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本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认识文章在语言叙述上的顺序,明确作者如何以爬山虎的特征为核心行文。由于部分学生缺少在现实生活中观察爬山虎的机会,对于爬山虎相对陌生,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准备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文件,整合成演示文稿后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让学生对爬山虎产生直观的认知。在学生自由阅读阶段,教师可提出指向思维导图绘制的思考性问题,例如“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征有哪些?”“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对爬山虎进行了描写?”等。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参考上述问题,先将文章划分出段落,再按照内容将段落进行分层,绘制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找到文章的中心内容作为导图的主干部分,提取文中出现的实词关键词,还可加入在写作思路、描写方式方面的内容,如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思想感情等,将文章的段落内容和结构进行填充,使导图成为完整的文章内容表面和内在两方面的集合。教师带领学生参考导图内容重新对全文进行分析,重点积累写作经验,借鉴作者在文中的写作优势。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采用同样的思路,先按照“爬山虎的脚”的思维导图列出一个描写其他植物的写作提纲,再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创作一篇所有学生写作结构相同但描写对象、写作内容不同的结构仿写文。按照导图列出的结构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描写,确保学生具备清晰的写作思路,使学生逐渐养成在写作前进行框架确定的习惯,在今后可在脑海中形成清楚的思维导图,让创作出的文章更加严谨,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目标。

(三)引入生活元素,强化思想情感渗透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深挖教学资源,才能达到生活与学习间进行知识迁移的目的,同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使用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模式之后,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准确把握引入生活元素的时机,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阅读后可以获得丰富的思想情感,并渗透至后期的写作中,指引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的启发和心得,实现语文理解力和情感感知力全面提高的目标。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本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想象文中描写的作者在园子内的生活情景,体会作者快乐的童年情趣,学习作者用心观察、感受生活的精神。本文情感真挚、充满童趣、修辞手法丰富、语言优美,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针对这些特征,教师要指引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以祖父的形象、祖父园子的大小和园子内的事物等为核心,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想象,由此联想到自身同长辈之间的关系。因本文选自《呼兰河传》,教师还可适当为学生讲述《呼兰河传》和作者萧红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联系写作背景更真切地感悟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当学生产生较多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情况,使用多种修辞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同时引入生活中的动物、植物等自然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增强想象力的“道具”,使学生在想象中仿佛置身于祖父园子的情境中。在进行写作构思中,学生可对自己童年的田园生活的方式进行想象,联系原文中描写的情境,动用自身积累的写作素材,最终完成写作任务。经过生活元素的引入,阅读和写作教学内容可得到良好的衔接,便于学生认识到阅读和写作间的相互作用,逐步积累更多语文知识。

(四)优化教学评价,多种方式加以结合

教学评价是阅读与写作无缝对接模式应用的最后一步,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正确评价,使学生了解在阅读与写作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可凭借开讲评课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反思阅读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个人自主评价和改正的机会。教师应当重点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对所有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指引学生按照其自身的写作情况进行修改。或采用小组互相批改的方式,安排其他学生找出写作中的问题,确保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写作思路和经验。最后配合使用教师修改的方法,集中解决个人评价、学生互评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突破写作的重难点。不同教学评价方式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今后更加明确阅读和写作要求,达成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无缝衔接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同步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自身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打造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用思维导图以梳理阅读写作结构”“引入生活元素以强化思想情感渗透”“优化教学评价与多种方式加以结合”等手段的应用,带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爬山虎无缝导图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烃思维导图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无缝对接”打开国地税合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