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构建“3+1+1”课后服务模式

2023-09-10路永娟

小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减课外阅读政策

☉路永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维护了教育的公平性,同时也有利于人民幸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起完善的课后服务模式至关重要。“3 +1 +1”是在“5 +2”总方针引导之下,重新规划每周5 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其中3 天用来作业辅导,1 天开展“素拓课程”,1 天开展“校本课程”。

一、“双减”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

在我国教育部门的五项管理当中,作业管理是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响应“双减”政策,学校必须对作业设计、作业总量以及作业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作业的科学指导。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布置,使作业质量大大提升,在减少作业量的前提下提高育人质量,避免为了作业而作业,而是要充分发挥出作业提高和巩固学业的目的,增强教师职责,使广大家长的负担得以减轻。

(二)有利于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针对现阶段各种培训班发展火热的情况,学校必须要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并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加强主题探究和项目学习,将跨学科整合作为基本策略,立足于学生发展实际情况,设计出与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相符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挖掘与探究,灵活掌握知识,并能学以致用。目前,很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课后时间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拓展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空间,也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对于其信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很有帮助[1]。

(三)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少了课外培训的情况,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内将专业知识学习好。对于学校而言,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的钻研,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将知识学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对整个社会以及广大家长的焦虑情绪进行缓解,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四)有利于规范校外培训

在“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到校内教学工作当中,不得违背教育规范私自在校外开展培训,而是要维护好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学校在发现教师有校外私自培训的情况,必须要严肃查处,杜绝后患。总之,在“双减”政策之下,更加有利于校外培训行为的规范,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在当前的“双减”政策之下,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我国提出了延时服务教育这一发展政策。但由于这一政策实施时间较短,很多区域在对该政策进行落实的过程中仍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很多小学,在对课后服务模式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十分显著。例如,很多教师的课后服务都是以完成课堂作业为主,有的教师会向学生实施生命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会组织学生参与户外活动,如排球、篮球、足球等,除此之外,很少会涉及其他的课后服务内容,从整体上来看比较单一,且服务模式基本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在课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设计方面参与度较低,因而很难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2]。

(二)教师对政策的片面认知

要想提高小学课后服务质量,首先就是要确保教师能够对此项政策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但就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对该项政策的认识都存在偏差。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执行者,其对于政策的理解程度与服务质量息息相关。当前,很多教师都片面地将课后服务理解为看护学生,负责为那些工作繁忙而不能及时接送学生的家长临时看护,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后服务就是另一种课堂教学,在这些片面思想的引导之下,也对课后服务质量和效果造成了直接影响。

(三)家长对政策的片面认知

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课后服务政策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家长的压力,与此同时,也是为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其专长和兴趣爱好,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部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政策十分认可和支持,并坚信学校专业的教育环境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能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但也有部分家长对课后服务政策不予支持,从而在认知上产生偏差,认为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不需要开展那些五花八门的实践拓展活动,只需要将当天所学内容加以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即可,而这种片面的思想和认知也阻碍了课后服务效果的提高[3]。

三、“双减”背景下构建“3+1 +1”课后服务模式的有效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3 +1 +1”课后服务模式是对“5 +2”指导思想的细化,其中,“3”主要就是指3 天的作业辅导,“1”是指一天的素拓课程,另外一个“1”是指一天的校本课程,兼顾学习管理和时间管理。具体阐述如下:

(一)多方面入手,完善作业辅导

1.参考学情,合理布置作业

在当前的“双减”政策之下,学校必须要加强对作业数量和质量的管理,作业难度设计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巩固新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析学情、检测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实践过程中,学校可成立课后服务工作小组,立足于教学研究的视角加强作业管理,与此同时,还要与各班班主任进行沟通,完善作业总量制度,使作业总量能够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结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对作业进行系统化设计,设计个性化、分层化作业,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各班级任课教师还要相互沟通,合理安排当天作业量,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指导,依照学生平时完成作业的速度、正确度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优等生,可布置带有挑战性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基础性作业为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增强成就感。

2.加强课后作业,分层指导

在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质量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在各组内选出小组长。组长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也应主动给予其他同学帮助,辅助教师监督组内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于整体基础较好的小组,教师可重点讲解习题解答技巧,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对于中等层次水平的小组,课上重点指导其解题方法,意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提高做题效率;对于基础较差的小组,要重点巩固基础知识,使其能够逐渐赶上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进度,降低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积极创新,强化素质拓展

在“双减”政策之下,广大教师还要积极创新,强化素质拓展。课外阅读是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其重要作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出版业发展十分迅速,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越来越丰富,这就为小学生接触优秀书籍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在对小学课后服务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推广课外阅读。作为教师,必须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收获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例如,通过观看科普文章、漫画、作文等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其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因而能够刺激学生对外界的探索欲望,增长学生的语文素养[4]。

在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当中推广课外阅读,教师必须要加强组织与管理。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择加以指导。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现有教材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还要尽可能多地阅读课外书籍。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和中国四大名著等书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想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对相关课外书籍进行推荐。例如,在学习完《丑小鸭》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对相关童话进行阅读;在学习完老舍的《猫》之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紧扣文本,实现素质拓展,加深学生对文本的透彻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次,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进行指导。一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倡导亲子和师生阅读,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其能够主动交流和分享在阅读当中的收获;三是坚持写阅读笔记,教师可鼓励学生对阅读过程中的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长此以往,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是积极开展阅读相关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可组织开展故事会等实践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可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提高学生对经典诗歌著作的欣赏和阅读能力[5]。

(三)积极开展多样化社团活动

在课后服务的社团活动建设工作中,首先就是要解决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例如,音乐兴趣班、体育兴趣班等的开设经常需要各种各样的器材,若这些硬件条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就会对社团活动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必须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团建设,通过家校合作,使广大家长以能为社团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还可以与社会团体、社区进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在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方面也要尽量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后服务,例如,普惠性课后服务、个性化课后服务等。普惠性课后服务主要就是充分利用校内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舞蹈训练、音乐合唱、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服务内容;个性化课后服务主要就是对校外优质资源进行应用,为学生提供地方戏曲、冰雪项目、智力开发、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其次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模式构建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对基于“双减”政策的“3 +1 +1”课后服务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为了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在对小学课后服务模式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可尝试对“3 +1 +1”模式进行应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课后作业辅导、素质拓展和社团活动,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缓解广大家长压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双减课外阅读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