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图促写 为高效作文导航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3-09-10张嘉云

小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导图框架

☉张嘉云

思维导图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现知识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可结合不同学科课程特色进行灵活使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强化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整合归纳。而运用思维导图展开作文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帮助其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思维导图的内涵和作用,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并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高效作文,提升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分析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能够将人的大脑思维进行可视化、形象化呈现。它也是一种高效记忆学科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思维导图网状结构中,将各部位分散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形成具有一定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联系,构建成完整的思维知识框架体系。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人体大脑中的左右脑互相配合,主要运用左脑功能中的逻辑、线性、文字、数学等要素,运用右脑功能中的图像、维度、色彩、空间意识、节奏等要素,左右脑互相协同运作,搭建起较为完善清晰的思维导图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将不断开发人体大脑潜在优势,促使大脑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不断优化、调整大脑思维思考模式,锻炼个体深层次学习能力。

对思维导图内涵要义进行拆解,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是主关键词、主关键图像。任何形式的思维导图中必不可少的是“中心词”“关键词”,思维导图的支线结构内容都围绕“中心词”“关键词”展开,这代表思维导图的核心内容,在思维导图中的中心位置,也是最容易吸引个体注意力的位置。第二个方面是发散性。围绕思维导图中心主题,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对知识、问题形成发散性思考,逐层递进、逐层发散,串联起思维导图网状结构。第三个方面是思维导图分支结构。思维导图分支结构内容主要是次关键词、次关键图像,在互相联系的结构中,在不同分支之间形成各自的联系,充分体现出思维导图发散性、拓展性特征。第四个方面是思维导图各分支结构连接形式是节点。不同分支结构中的主题内容形成节点结构,成为互相影响的连接关系,可视化呈现个体思维。[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完成写作立意

学习语文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要通过大量文学经典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积累文学佳句,要从反复写作练习中提高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身情感审美体验。在以往作文学习中,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会先阅读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但仍有不少学生阅读完作文题目后,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知道如何去写,也就是常说的“无从下笔”。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写作,学生开始使用大白话记“流水账”,想到什么写什么,作文质量参差不齐。写作是多数小学生心中的“老大难”,普遍存在缺乏写作思路、写作层次、情感表达等问题。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审题立意”方面。[2]为此,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作文题目审题,以此让学生理解作文题目用意,明确写作要求,引导学生始终围绕作文题目展开联想,记录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内容信息,完成审题立意。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学写倡议书”作文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学习什么是倡议书、倡议书格式、写倡议书的技巧要点等。在倡议书内容选择方面,教师可以选择社会热点话题作为学生的思考方向,以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为主题,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破坏环境案例、浪费资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或者组织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材料、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思考从中发现哪些问题。小学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强烈的探索兴趣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思维,稳定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长时间保持精神活力,集中课堂注意力。教师可绘制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心位置处写出“( )倡议书”,组织学生对空白处进行填词,明确倡议书对象,例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接下来围绕主题,设置矛盾对立面,提出具体问题,思维延伸拓展,让学生明确倡议书事项、原因,补充完整这部分内容,形成第二层框架。再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议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构建第三层写作框架,完成对本次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

(二)运用思维导图,完成素材选择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作文教学内容,设置作文教学目标,不断完善作文课程教学方案,并明确作文课程教学重难点,做好前期教学准备。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应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自主选择作文素材。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有你,真好”作文教学中,主要训练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的观察能力、情感感悟能力。分析本次作文题目,将作文中心主题重点集中在“真好”,组织学生对“真好”进行具体化语言描述。通俗来讲,“真好”主要用于形容一种愉悦、开心、积极的感觉。本节作文课主要描写“人”,以具体事物、具体事件描写人物,表现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精神品质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具体人物形象进行刻画,选择、分析作文素材,例如,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朋友等人物角色。这些都是与学生比较亲近的人,彼此之间的情谊比较深刻,容易引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可以充分联系生活经验,再使用思维导图完成人物形象刻画。在思维导图呈现时,可在导图中心位置处标注出主要人物角色名称,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选择作文素材,再梳理所要描写的人物形象特征,形成“有你,真好”作文写作思路。

(三)运用思维导图,构建作文框架

在作文学习中,学习如何构建文章整体写作框架非常重要。写作框架是文章的主体结构,写作框架布局合理,是写出一篇优秀文章的关键所在。构建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作文框架,对写作创作有着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可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作文中构建写作框架,把握文章节奏和思路。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心愿”作文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他们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心愿,围绕“心愿”展开关联性思考,接着,教师再对“心愿”进行简要讲解:“心愿”是希望达成的事情,对这件事情充满美好期待。从微观角度切入,例如,“我想买件新衣服”“我想去旅游”“我想完成某件事”等,再上升到人生价值观角度,例如“我想成为什么”等。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个“心愿”?这个“心愿”对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个“心愿”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接下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文体表达形式,例如记叙文、书信体、诗歌等。以记叙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构建作文框架,在思维导图中心位置处写出关于“心愿”的中心关键词,按照为什么、怎么做、结果形成的顺序,绘制完成思维导图。按照思维导图布局,学生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作文写作框架,也就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创作。

(四)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创作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写作思维,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还能帮助其快速梳理写作要求,形成写作框架,有条不紊展开文章创作,有效提升学生作文质量和效率,进而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写作任务。在运用思维导图展开作文教学时,教师需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辅助作用,组织学生围绕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创作,训练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以及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3]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介绍一种事物”作文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说明文完成作文创作。学生在写作中要按照一定说明顺序,从不同方面介绍某一种具体事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例如某个玩具、某种物品等。教师可收集关于某种具体事物的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先进行自主观察,再运用思维导图,按照观察顺序,梳理说明文写作脉络,明确说明文写作顺序,并针对这一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进行描述。以“玩具”为例,学生可先观察玩具外观形状、玩具构造、了解玩具用途等,并在观察的内容后面附上所使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具体包括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等。然后,学生再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明晰写作思路和框架,把握文章更多的细节,进而能够使用更加清晰、完整的语言进行文章创作,写作一篇优秀的作文。

(五)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写作水平

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工具的应用价值,对作文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通过思维导图实现“以图促学”,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锻炼学生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综合写作水平。[4]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缩写故事”作文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缩写故事的技巧,即对故事内容进行摘录、删减、改写、概括、梳理后,以“短而精”的文体形式呈现。在本节课作文教学中,需同时进行阅读理解教学和作文写作教学。首先,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主体内容,例如故事人物角色、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等,再尝试运用总结性、概括性语句对故事内容进行整理归纳,表达出故事核心内容。

在对故事进行缩写的作文练习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围绕“故事”主题进行文章内容创作,以此收集故事素材,积累写作素材。例如选择《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文成公主进藏》《孟姜女哭长城》等作品进行故事缩写。具体可组织学生收集相关故事资料,让学生阅读原文,总结文章大意,再使用思维导图,列出缩写故事框架和故事要点,进而缩写成一篇短小精悍的小作文。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提炼、归纳、整合等能力,还能帮助其积累到大量的写作素材,以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六)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写作习惯

思维导图是提取关键词、列框架的学习工具,可以用来整理笔记、整理知识点、检查学习成果,也可以用于针对性地复习训练,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及时查找自身不足之处并发现问题,对部分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复学习,查漏补缺,逐渐形成以逻辑架构为主的记忆体系。[5]同时,思维导图还便于学生进行理解记忆,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层次关系,在更短的时间促成记忆。

结合信息技术工具,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将丰富多彩的颜色应用于思维导图中,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体验,牢牢抓住其学习注意力。教师也可运用不同形式思维导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其熟练掌握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主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并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只要能够准确表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由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为其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价值,构建高效作文课堂。同时,还应结合教材内容,以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写作,帮助其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选择和运用各种作文素材,进而能够自主应对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写作题目,最终写出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好文章。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导图框架
烃思维导图
框架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你眼中的我
WTO框架下
第6章 一次函数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