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背越式跳高的训练技巧

2023-09-08☉岳

小学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过杆背越式动作

☉岳 盛

背越式跳高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训练科目,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活动对学生体能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将助跑、跳跃、肢体协调等多项技能培养融为一体,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体育训练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学生的默契配合,通过有效的训练达成理想中的教育目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总结全新的教育方法与训练技巧,创新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活动模式,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运动技能。

一、背越式跳高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以杆上背弓姿势、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的跳高方式[1]。其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是一项重要的训练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助跑、起跳、落地等流程完美地掌握该项技能,对学生力量、肢体协调性、爆发力及身体摆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背越式跳高的重难点

背越式跳高的运动难度较高,要求学生通过多项技能的训练,让其速度、协调、灵敏度等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该项体育运动中,重点为助跑和起跳的衔接,过杆的技术动作;教学难点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及克服心理恐惧。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跳跃方式,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分别为起跳时机过早与坐着过杆。其中,前一问题是因为学生起跳高度不够且动作做得过少,造成了跳高失败的现象;而后者则是因为学生用力方向、落地姿势、助跑轨迹等环节出现了问题,加之学生对个体力量控制较差,导致完成质量不够理想。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该项运动的重点与难点,带领学生展开专项练习,在多个环节训练中让其获取更多有效的经验,从而带来实质性的提升[2]。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背越式跳高的训练技巧

背越式跳高将多项运动技能进行整合,对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展开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观察其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跳高训练展开专项练习,从而实现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一)加强起跳技术训练

背越式跳高项目中,起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运动项目的基础部分。在展开训练活动前,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该项目的基本技术特点以及对各项能力的要求。如大部分学生常常忽略起跳环节的重要性,在训练中“一闪而过”,缺乏对其深度挖掘。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该项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对身体素养的要求,还要亲自示范并配上精确的理论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获取到运动训练的技巧,掌握基本技术要领,顺利完成背越式跳高的基础环节,为后续活动做好充足准备[3]。

例如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训练实情制定具有“基础性”的训练活动。起跳环节要求学生四肢能够自然摆动,并形成协调的肢体运动。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在原地尝试着做摆动腿、手臂的动作,并同时讲解基本的运动技巧,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四肢协调性。随后,教师可拆分起跳环节,让学生在原地练习“起跳”,先掌握正确的起跳动作,指出学生起跳存在的问题,让其一点点逐步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然后,教师可逐渐提高训练难度,将“上一步、上三步、助跑”等环节加入到起跳练习中。最后,教师可将肢体摆动与起跳有效结合,构建完整的起跳过程,实现学生的经验凝结,并让其掌握一个连贯、完整、正确的起跳动作。而在起跳动作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过杆动作展开专项训练。例如原地仰头、倒肩等动作,让学生掌握该环节中的技术细节,在专项练习中实现体育技能的逐一突破,有效丰富学生的运动经验,让其获取更多有用的训练信息,从而达到理想中的训练效果。

(二)坚持做好力量训练

任何体育项目训练都少不了对学生力量的要求。背越式跳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体育项目,除去基本的运动技能外,对学生力量控制及爆发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在小学背越式跳高训练中,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力量练习,定期展开专项活动,在训练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使运动效果更加理想。

针对小学生的体能特点及学习情况,教师应创设不同的训练活动,如: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等,针对实际情况构建专项训练。背越式跳高要求学生调动身体的核心力量与下肢力量,需要学生在起跳的过程中抬高双腿并稳定重心顺利越过横杆。因此,在专项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这两方力量的训练。首先,在下肢力量的训练中教师可通过立定跳远、单脚跳、深蹲、蛙跳、双脚交替跳、跳绳等活动展开训练,通过专项练习逐渐强化学生的下肢力量,并逐步提高其耐力与支撑力,同时也促使其腿部肌肉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后续的起跳活动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而在腰腹部训练中,教师可创设仰卧起坐、立卧撑、平板支撑等项目实现核心力量的增强。而随着学生年龄及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立足训练情况及时调整活动难度。如,在学生掌握基本下肢力量训练后,教师可创设负重练习,并采取进阶性的训练模式,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难度的逐步提高让学生达成理想中的训练效果,为后续的运动项目做好活动铺垫[4]。

(三)强化学生肢体协调性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对学生肢体协调能力有较高要求,随着起跳动作的出现,需要学生头部、腹部、肩部、小腿等各个部位的有效协调。如在跳高落地时仰头与倒肩中,需要学生掌握好跳高实际距离,过早过晚都容易影响跳高结果。但在当前的运动训练中,学生的肢体协调性较差,在向上起跳时身体出现了水平位移情况,导致在落地时横杆被撞掉,没能达成理想中的效果。因此,在背越式跳高训练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训练情况出发,加强对学生肢体动作协调性的培养,并向其传输一些特殊的运动技巧,以提高背越式跳高的训练效果。

在肢体协调性的培养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运动中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引导学生背对海绵包垂直站立,双腿弯曲呈现半蹲的姿态,双脚向上发力努力向上跳跃,身体造型形成一个“桥”型,将小学生的身体各个部位调动起来,逐渐强化学生的整体协调性。此外,面对学生起跳与落地的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背对着横杆起跳,反复练习倒肩、展体、一次过杆的训练,逐渐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而在学生反复尝试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其运动状态,并指出其动作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出现身体水平位移情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站在较高的跳箱上,并升高横杆的高度,引导其原地过杆并纠正学生的动作问题,改善其运动中的不良动作,以进一步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跳高助跑练习

助跑可称为背越式跳高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短暂的助跑能激活学生短时间内的爆发力及跳跃力,对跳高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针对助跑环节设计专项训练,使用弧线助跑与节奏练习的方式,一点点向学生渗透助跑的要领及细节,强化学生助跑起跳的动作,让其在反复尝试与实践中形成敢跑、敢跳的风格,进一步保证课程活动的整体质量。

小学生年龄小,游戏心理较强,具有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在助跑练习中,教师可创设游戏化训练活动,让学生有规律、有计划地展开训练。如在助跑活动展开时,教师可使用“音乐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踩着音乐节拍向前跑,并跟着旋律挥动手臂、调整步伐与节奏,逐渐形成良好的跑步节奏感,逐步增强学生的起跑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适度加强学生的腿部训练,确保助跑与起跳能够完美衔接。如在助跑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起跳腿与摆动脚的配合,使用垫步跳、跨步跳的训练途径提高学生双腿力量,让其掌握正确的起跳姿势,让助跑与起跳完美融合,避免出现衔接不当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创设游戏活动“摸高”,在横杆前方悬挂一个标志物或跳高牌,引导学生用腿或手去触碰标志物,一是能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二是能让起跳与助跑完美相融,在游戏的带动下让学生敢跑、敢跳,更好地保证训练效果。

(五)强化学生心理素养

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体能及身体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频繁的失败与反复的尝试更是对学生抗压力与耐挫力提出了全新挑战。在背越式跳高项目中,失败是常见的现象,意志力较强的学生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从而实现能力的增长,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经验。但一些心理素养较低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多次失败与反复尝试则会大大降低其对体育项目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渗透与引导,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强化其耐挫力与抗压力,消除学生对失败的恐惧,让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活动。

在心理建设工作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名人事迹,如该体育项目的知名运动员,利用运动员的真实事迹向学生讲解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道理,让其理性面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失败与尝试,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逐渐提高其对背越式跳高项目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使用“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的训练过程。面对挑战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行为,如说:“你做得很棒,动作很标准。”通过教师的积极回应,让其体验到体育训练的魅力。针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教师要观察其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并及时作出评价。“你的动作越来越规范了,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你的进步速度太快了,老师替你感到骄傲”等正面评价能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获取较强的学习成就感。在教师的肯定下,学生的心理素养会得到更好的提升,逐渐降低内心的恐惧情绪,形成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过程中掌握完整的运动技能。

(六)培养学生时机掌握能力

小学生虽然年龄相仿,但是受天赋、个人能力、基础教育等情况的影响,在运动过程中会呈现不同情况。背越式跳高需要学生把握跳跃时机。如在起跳环节中,需要学生观察自己的中心投影位置与起跳点间的距离,并分析自己会不会顺利过杆,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展开日常训练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时机掌握的培养,通过多项练习让学生对该项运动产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学会在运动中把握好每一个时机,从而获取理想的体育成绩。

在日常训练及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使用皮筋代替横杆,并在起跳、落地的位置上标上不同的辅助点,让学生在跳跃的过程中观察自己的跳跃状态,在练习中发现自己在活动中的问题,通过实践让其学会正确的调整方式,并学会自主累积运动经验,把握住不同的运动时机。其次,教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学生自主训练、教师示范结束后,师生间要展开交流与探讨,如:学生分享自己在跳高过程中的经验与获得的体验;教师指出每一名学生在运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学生能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在下一次的实践活动中会自主规避问题,将追求“完美过杆”的状态为训练目标,学会把握起跳时机,更好地提高跳高运动的成绩。

综上所述,文章对小学体育课程中背越式跳高训练展开探讨,从不同视角出发提出几点训练建议,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育技能,促使其身体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想要快速提高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效果,需要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展开各项训练,将跳高活动拆分为多个环节,通过专项练习逐步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让其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同时让学生领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获取良好的学习成就感。

猜你喜欢

过杆背越式动作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原理分析
对中学生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分析
跳高为何首选背越式
动作描写要具体
体校撑竿跳高教学质量提高探究
不进步就是退步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背越式跳高的专项素质训练
撑杆跳高过杆训练器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