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教学策略

2023-09-08周思婕

小学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高品质双减经验

☉周思婕

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将考试分数放在第一位,并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因此,学生为了考试分数而过度竞争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教育需将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的培养放在重点位置,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数学思想水平,强化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应积极打造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切入点,开展丰富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品质课堂的构建。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的,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原则,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的有效构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确保一定的学习质量。

一、高品质课堂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高品质课堂教学具体指的是将课堂的品味和质量作为重点。高品质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高尚的哲学教育。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独立思维,侧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确保教学氛围能够维持在轻松和谐状态,让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受到平等对待,将教学的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出来。二是高远的教学内涵。教学内涵包含多方面内容,如知识内容、逻辑结构、知识文化等,简单来说,就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作用[1]。三是高深的智慧空间。数学是一门需要较强逻辑思维的学科,智慧空间非常充足,如果学生的潜力和动力能够被充分挖掘出来,那么他们不仅能获得无限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深刻感受到思维的魅力。

二、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高品质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拓展知识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成就感;能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教学策略

(一)聚焦数学的核心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教学中,不应出现一问一答乒乓球式的问答,减少对琐碎而简单问题的提出,而是要利用数学核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十足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将足够思考的时间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能做到对教学内容本质的全面把握,确保数学学习核心问题的准确性。

首先,教师要以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为抓手,将核心问题展示给学生[2]。以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为例,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以及1 立方米的初步概念,做到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的正确区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相关经验,引导他们对比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借此引发他们对体积单位的认识。然后,抓住时机,将核心问题“哪些正方体被用作了常用的体积单位呢?”基于之前对面积单位的学习,学生很快得出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结论,进而结合面积单位的概念,总结出体积单位的定义,最后借助自身丰富的想象以及相关实物,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最终完成了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其次,紧紧围绕解决问题的需要,找准核心问题[3]。对问题的解决伴随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一方面,实践是生活的根源,数学问题主要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立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实际经验被充分激活,而且还能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以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生活中微信抢红包的情境,在这其中,收到的红包多为0.1 元和0.2 元,进而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都知道1 元、2 元是多少,但是0.1、0.2 元究竟是多少钱呢?与1 元、2 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法,解释0.1 元、0.2 元。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引导他们结合生活中“0.1 元是1 角”“0.2 元是2 角”的经验,确保对小数概念理解的正确性。而其中与1 元的关系,充分将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实质体现出来。以生活实际场景为切入点,将核心问题抛给学生,推动课程教学展开的同时,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质量。

(二)借助信息技术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感兴趣的内容具有一定尝试意愿。但难度较大的知识也会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为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教学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学习数学知识。以教学《圆》这一课为例,在学习圆周率的相关知识时,学生会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森林里举行骑行大赛的视频。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小动物们制作了不同形状的车轮,小猴子用的是三角形,小兔子用的正方形,小羊用的是圆形。比赛过程中,小猴子和小兔子的行动都十分缓慢,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是小羊,它圆形的车轮走得非常平稳。视频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样的比赛结果?”由于视频中的内容不仅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而且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所以都观看十分认真,并给出了准确答案,教师对此需给出积极评价,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对课堂其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组织有效的数学交流

课堂是对话的场域,构建高品质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确保高质量的对话。由于学生各方面,包括数学经验、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存在一定差异,在探索性开放活动中,学生的思考也各不相同[4]。一方面,要对不同的思考进行分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相关数学概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引导学生采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形成了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概念后,教师需利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数学交流。

运算规则是人们对实际解决问题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合理性、严谨性。以小学数学中的数的运算知识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话,经历规则被梳理和提炼出来的过程,除了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以外,还能提升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强化数学交流能力。例如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课,在进行笔算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小棒,了解“分”的过程,梳理除法口算的思维过程。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用竖式表示24÷2,即笔算24÷2。在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后,学生展示了不同的竖式,对此,教师需引导他们利用小棒,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深化对除法笔算的了解。

从以上交流过程可以得知,想要使交流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首先,除了语言表达以外,合适的操作工具也必不可少;其次,能做到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把握,确保可以从学生的行为了解其背后的思考过程;最后,对教学内容本质的把握要具有一定准确性。在上述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自体验了规则的产生过程,深刻认识到规则的合理性,还有效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学表达与交流的正确方法。

(四)让学生经历数学的探究与挑战

数学知识的关系是相互关联和递进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进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进阶,二是学生数学思维和意志品质的进阶。而这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挑战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维果斯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在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明确提出:在选择学习内容时,不能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激发。

通常情况下,学生通过探索挑战,突破了自身已有的经验,就意味着实现了意志品质的进阶,对问题的解决需要将已有经验作为出发点,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那么这不能被称为是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顾及到学生的已有经验,而且要能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加强学生突围思维困境的体验感[5]。以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创设情境,赠送全校学生生日月份书签,借此引入统计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已积累了相关经验,可以进行简单的小范围统计,也掌握了与时间有关的知识,而本次统计问题需要对全校学生每个月份的出生人数进行统计,具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案。从本质上来说,这个过程就是对已有经验的突破,所以具有一定挑战性。由于学校人数众多,学生收集数据较为繁琐,不仅如此,他们还陷入了如何清晰展示数据结果等问题中。为了将其解决,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形成从困境中突围的体验,而这也恰恰是他们应对困难的宝贵经验,有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

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探究通常决定了思维的进阶。以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课为例,在学习其中的轴对称图形时,往往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但对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数学本质的引导通常会被教师所忽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提出问题:(1)为什么按照对折、画图、剪开的方式,获得的图形是轴对称的?(2)大胆想象其他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剪出的轴对称图形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根据已有定义对数学概念作出判断的方法,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客观角度来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普遍存在。一方面,认知发展水平高低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外在条件,如生活环境等的影响,再加上认知经验、个性特征等各不相同,导致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存在差异。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关注,立足学生的差异着手教学设计,并充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满足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能以自身的经验水平为依据参与到学习中去,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选择用来表示分数的素材,然后鼓励他们进行交流,并要求达到三个层次:第一,阐述素材表示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二,找出相近素材,并说明其所代表分数的含义;第三,结合不同类别的素材,对单位“1”的概念进行总结和提炼,然后进一步对分数的本质进行探究。以上教学过程循序渐进,能确保班级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即便认知水平较低学生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差异,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问题的设计既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也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其次,交流要有层次,这样每个学生就都能参与其中,表达想法,深入思考,最终理解数学的本质;最后,教学评价要差异化。

四、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想要构建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就必须将学生日常课堂细节作为关注重点,充分认识到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高度认可,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对他们独立探索问题能力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依据,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度。

猜你喜欢

高品质双减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