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2023-09-08☉王

小学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公式分层教学模式

☉王 芳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着重于彰显基础性、普及性及发展性,让整个教育教学都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践行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实行分层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切实的发展,最终彰显他们的能动性和主动性[1]。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价值探究

(一)分层教学模式是适应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

根据现代化教育理论可以得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教学问题。著名教育学者布鲁姆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与他们所得到的教学条件合理情况有关,并不是与他们的智力有关。由此可以得知: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分层教学的教育理念则是能够最大度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让他们获得更为多元的学习机会,借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会受到各种环境和条件影响。有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而有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并不牢固,甚至是很差。所以,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合理展开分层教学就很有必要。它能够让整个教学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凸显科学性和规律性,让整个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标准,借此实现科学化的教育教学[2]。

(二)分层教学模式是实现全体发展教学目标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要实现全体发展的。但是,这里所说的全体发展是要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并不是全部学生都要在同一个水平上得到提升或者达到同一个水平高度,这是不可能实现的[3]。而学生的全体发展是实施科学教学的重要指标,更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很多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教出很多高分的学生。但是,他们要想实现全部学生的全体发展是很难做到的。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提升。它能够有效弥补国内精英教学、大众化教学中存在着的各种不足,借此来实现全班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所以,分层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能够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拓展和延伸,激活数学意识,建构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以期实现对学生的高品质教育。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一)分:自主分层,动态管理

在小学阶段,实施分层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教师如何准确地把握并应对分层的准确性、分层的隐蔽性以及学生数学成绩的动态性。要想实现科学的分层,进而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实现精准教学,教师就得对学生有一个合理、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作科学化的分层,实现对他们的动态化管理。所以说,教师要想做到这一层面,就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落实:

首先,教师要参考现状,隐蔽分层。换言之,教师要以学生现有的水平为基础,按照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数学基础等因素,对他们进行动态的分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优秀”“中等”及“较弱”这三个层面。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报名,适当调整。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不能只是彰显自己的主导性,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说,教师在对学生分层之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自愿报名。例如,自己想要去哪一个层次。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科学分析该学生的学习水平,然后综合考量,科学评估学生所报层次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教师则可以对学生进行开导教育,征得学生的同意之后进行调整。最后,教师应该动态分层,合理调配。在层次划分之后,并不代表这一层次永远就不会发生改变。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阶段性考试之后,对这些层次作再次调整,尽可能地让学习好的学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果子,借此才能够全力地贯穿“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目标。教师以自主分层、动态管理的方式,能够让整个班级的划分更为科学、更为合理,能够让整个分层情况体现更好的价值和作用,彰显整个分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后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调:分层调研,了解疑难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让各个层次的教学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为了确保各个层次的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教师就应该注重分层调研,要从各个层次中了解学生的疑难情况,借此根据各个层次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疑惑情况作合理的调整,对下一环节的教学进行优化。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完《多边形的面积》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发放一个有关于“多边形面积计算”的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问题一:你自愿加入班级分组学习的( )

A.a 组 B.b 组

C.c 组

问题二:你对本章节的知识掌握情况。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

A.熟练掌握 B.一般掌握

C.未掌握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

A.熟练掌握 B.一般掌握

C.未掌握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A.熟练掌握 B.一般掌握

C.未掌握

(4)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

A.熟练掌握 B.一般掌握

C.未掌握

(5)梯形的面积公式( )

A.熟练掌握 B.一般掌握

C.未掌握

(6)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

A.熟练掌握 B.一般掌握

C.未掌握

问题三: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如上,在向学生做完了分层调研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结合学生平时的作业和训练情况,了解他们在这一单元的知识学习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根据他们的层次来确定复习课及课后练习的深浅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两个点。一是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难点;二是要针对同一知识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课后练习以及素材的难易度。例如,针对C 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公式是达到了熟练记忆的效果的。但是,对于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基本上处于模糊状态。针对B 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大致了解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经过反复实践之后,也能够独立推导出这一公式。针对A 层次的学生,他们对这些知识都达到了熟练掌握的程度。对此,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后练习任务。例如,针对C 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以课内练习题为主,帮助学生巩固相关面积知识的运用,鼓励他们通过一些习题的练习,了解到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针对B 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提升类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拔高能力及思维。针对A 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综合性练习题,甚至可以引入奥数等相关的练习题,借此来达成学生复合型思维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突破学生的疑难点,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练习达成综合能力及素养提升的目的。

(三)学:多元学习,知行合一

1.“合教”与“分学”相结合

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白:这一教学模式是在同一个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学生并没有分开。所以说,教材要求的基础知识需采取“合教”的方式。即同一个课堂内同一个教学内容,全体学生共同学习。但是,在合教之后,高层次的学生是“吃不饱”的,低层次的学生可能存在不理解的情况。所以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借助“分学”来满足高层次学生更为多元的学习需求,满足低层次学生更为细致化学习的需求,借此来满足各层级学生的数学学习。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关于合教的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鸡和兔子头的数量和脚的数量关系,尝试使用画图法和列表法等方式来完成对这一数学题的解答。那么在合教结束之后,教师就要展开“分学”。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分学”可以尝试让他们使用列方程的方式来解答。列方程属于五年级教学的内容,而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来说,是有能力去解答方程的。这其实也能够对他们展开一定的拓展训练,让他们提前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融通数学思维,借此达成他们的长远发展。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分学”就是借助微课视频,再一次呈现整个数学题的解答过程;再一次引领学生去参与画图和列表的方式来解答数学题的过程,最终帮助他们理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达成全面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

2.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需要让学生展开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这样才能达成知与行的统一。学生通过社会化的实践,其实能够感知到数学学习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提升他们综合学习能力方面有着更为良好的效果。所以说,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他们布置不同的社会实践任务。

例如,在教学完《加减乘除》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社会实践任务。总的任务是让学生深入农村,去调查某一个农户家庭的收入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分层次布置任务:

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要让他们记录好该家庭中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记录各类收入及支出情况,最后加以汇总。在汇总之后,再将一年12 个月的收入总和、支出总和、收入与支出之差、收入与支出的倍数关系等一一计算并汇总。

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要让他们在低层次学生计算的基础之上,尝试计算出一年每个月的平均支出情况,并尝试根据自己所获取的数字,列举一些数学问题,自问自答,最后在实践报告中加以呈现。

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除了要让他们做好前面两个层次学生的作业之外,还要让他们根据自己所获取的数字绘制折线统计图,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来分析自己所发现的情况,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其实能够将数学知识迁移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而这样也能够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使分层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专注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借助这一教学模式,让整个数学教学打破单一化的教学桎梏,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合理分层,然后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策略,并实施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有利于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公式分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有趣的分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