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思考 促进学生表达
——小学数学问题引领教学方法探讨

2023-09-08陆灵洁

小学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设置

☉陆灵洁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时期,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按照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很难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影响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问题引领教学方法提出后,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运用问题引领开展教学,有效改变当前不良教学现状,不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巧妙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乐于表达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以往设置的数学问题可以看出,问题内容老套、形式枯燥,很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策略,将数学问题巧妙展示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乐于表达自身的想法,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数学问题之前,能够了解学生当前的喜好或兴趣,并能够从喜好或兴趣出发,设置相关数学问题。教师也可以将趣味性强的视频、图片、音乐等内容融入到问题中来,这样可以很好地缓解学生课堂紧张感,进而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效果。[1]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多边形,看谁说得多,说得准。这时学生都会积极进行思考,回答。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多边形的实际案例,如在案例中可以体现趣味性强的多边形椅子以及奇特的装饰物等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展示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想算一算案例中多边形的面积有多大,应该怎样算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根据以往学习的面积计算公式,任意选择多媒体中的一幅图片进行探究,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提高探究兴趣。在学生探究后,教师可让学生来分享自身的思考过程以及探究方法,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再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究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选取一部分图片放到智能白板上,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到智能白板上运用工具进行分割,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当前选择的是什么图形,分割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它们与原来的图形有哪些关系,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趣味性强的问题环节中,提高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乐于表达当前的想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制造最佳提问时机,让学生敢于表达

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畏难等原因,不敢于表达自身对知识点的想法,这样的情况就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此情况,适当把握提问时机,让学生摆脱原有畏难心理,敢于大胆表达自身意见或看法,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讨论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能够在课堂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把握好时机,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我思考,敢于表达。在学生表达后,教师要能够以鼓励、肯定的语气,进行积极评价,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2]

例如,在学习《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图片有哪些特点,这时有的学生就会说,图片中的花盆具有一定的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那么左起第10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继续追问,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吗?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有不同的验证想法,如有的学生想通过画图的方式来验证,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颜色的花;有的学生采用举例的方式,进行验证;而有的学生则是通过计算的方式开展验证。这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验证过程,把握问题提出时机,如针对运用计算进行验证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验证情况,适当进行追问,如果花盆的颜色为四种,应该怎样去计算呢?从右边起第6 个花盆是哪个颜色?计算后是否有余数,如果没有余数,说明了什么?该部分学生就可以跟随教师的追问进行思考、探究、表达。在计算后,教师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到台前讲述自己的计算过程,在讲述时,教师可适当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当前的验证方法适合吗?在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回顾自身的验证过程,总结出适合的验证方法。最后,在下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两分钟的时间内思考整个上课过程以及学习的知识点,并提出问题,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能够让该学生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进而有利于改变学习不良心理状态,逐步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创设数学问题情景,让学生善于表达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善于表达自身的数学想法,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其次,教师也可以设置体验式的学习情境,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教学工具,让学生开展体验小环节,这样能够让学生摆脱教科书的束缚,尽可能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情景内容,解决当前问题。[3]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首先,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在课下发送相关微课,在微课中提出问题,如教师可以提出,请根据相关图片在家中找出类似的形状,并拍摄照片反馈到线上平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课上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分享学生在课下发送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哪些图片是长方体、哪些图片是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中哪几个面是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图片中的实物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回答问题。再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彩纸,让学生观看微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制作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在制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看,并随机提出问题,你能够看到几个面,它有多少条棱,每条棱的长度是多少,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可以直观进行回答。此外,在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开展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情景游戏,在游戏中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边开展游戏、边回答,这样能够很好地在问题情境中反复地演练最新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真正达到善于表达。

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勇于表达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后,要能够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根据当前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质疑,表达自身心中对问题的疑惑,通过当前实际教学情况可以看出,班级中只有一部分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勇于表达自身的疑惑,而其他学生则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的指引进行思考、学习,这无疑降低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减轻自身学习的压力,勇于表达自身的疑惑。其次,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小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质疑,如教师可以设置数学改错小游戏、数学辩论赛、数学知识点互相答疑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进行表达,进而能够循序渐进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效果,促进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4]

例如,在学习《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在教学开始前,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同时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质疑内容。如针对数学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该部分学生将智能白板中的电子天平的两边分别加上砝码,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看懂了什么,如果不看两边的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的重量关系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怎样运用数学式子来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数学式子,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质疑,如每一个方程的式子都会运用等号来表示吗?学生产生质疑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此外,教师可以设置有关于方程的闯关小活动,并将学生分为三个实力相当的小组,在闯关活动中可以包含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学生观看不同形式的数学式子,找出哪些式子是方程,哪些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来探究等式与方程之间有哪些关系,这时学生就会有判断错误的情况,并针对学生的质疑内容进行针对性解答。在第二环节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将一套试纸卡片进行分类排序,在分类排序中,就会有一些小组对卡片分类产生质疑,教师可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尝试找出最正确的分类方法。第三环节,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图片,并让每个小组能够表述图中所表达的含义,以及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语言表述后再列出相关方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在语言表述中也会出现质疑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总结学生表达的内容,并进行全班交流与讲解。

五、设置数学问题探究,让学生精于表达

在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数学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探究中,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而能够精准表达出解决问题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数学的学习能力。在设置数学问题探究活动时,教师要验证学生当前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所设置的探究题目不要过难,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此外,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这一辅助工具运用到问题探究中来,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认知水平。

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其次,教师可以设置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数学探究活动,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如图片的比例尺是1∶300,量出图上各数据,求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A 教学楼的长是90 米,宽是30 米,请按照1∶300的比例尺,画出这座教学楼的平面图。学校附近的街心花园的直径是5 米,此时此刻在它的四周修一条2 米宽的环形路,请按照1∶300 的比例尺画好设计图,并求出路面的实际面积等问题。学生解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后,将思考过程以及解决方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单展示出来,互相交流。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捋顺数学学习思路,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运用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引领开展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问题引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通过巧妙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乐于表达;制造最佳提问时机,让学生敢于表达;创设数学问题情景,让学生善于表达;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勇于表达;设置数学问题探究,让学生精于表达。这样能够逐步锻炼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设置
拆拼长方体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抓不变量巧解题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