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2023-09-08☉祝

小学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融合英语课堂

☉祝 燕

所谓融合教育,从概念上来讲是一种针对残障学生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即针对孩子不同的特质设定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及同辈间的学习、合作达到完全包含的策略和目的,最终目的是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小学英语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和交际要求的课程,这就意味着特殊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也就更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在过去的传统认知作用下,很多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习惯于沿用常规教学模式来对待特殊学生的英语学习,或者对特殊学生采取“静态区别”的模式予以差异性过强的课堂对待,这两种思维都不利于特殊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优化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在客观上导致特殊学生形成游离于班级整体的孤立意识。因此,教师务必在教学当中树立起鲜明的融合教育意识,并以此为指导完善特殊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综合发展。

一、落实个性化教育理念,了解特殊学生的个体学习条件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由于诸多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一个学生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性。特殊学生所具有的生理或心理、智力特殊性是千差万别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必然会在其他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存在着更多的个性化元素,而这些元素都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要正视并尊重这一客观事实,在开展融合教育工作之前,率先对特殊学生的独特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标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方法,从而为后续的融合教育活动提供最为精准、可靠的参考资讯。

(一)构建完备的特殊学生英语学情档案

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百发百中。而在教育工作当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情况无疑就是教师最应当找准的“标靶”。据此,教师要对特殊学生的综合学情进行细致而准确的调查,在常规的英语学习基础、能力、思维模式、认知习惯等主要学情模块的基础上,同步融入对特殊学生性格、爱好以及残障类型、程度的深入了解,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课上+课下”学情获取渠道体系,通过这些工作最大限度地了解每个特殊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而为以后富有融合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信息。

例如,教师可以将特殊学生在历次考试中的卷子统一收集起来,根据学生在不同题型、难度和考查方向的题目中的作答情况和失分表现来判断他们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与短板分布;教师还要和特殊学生本人及家长做课下沟通,借助自然化的交谈来了解他们的残障原因,并在对话交流中切实感受、判断特殊学生的残障类别和严重程度。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互动中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特殊学生身上,以此来了解学生对自己以及英语课程的认知态度等等。[1]

通过这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能够在脑海中为每个特殊学生勾画出一幅幅清晰的“个体素描”,对他们的学习基础、诉求、方向和生理、心理上的优势条件和不足形成清醒认知,保证了融合教育工作的合理性、针对性。

(二)根据学情档案设计融合教育策略

在完成了特殊学生学情档案的构建工作之后,教师就要根据这份档案的内容来设计出更为具体的融学档案教育策略。具体而言,教师要在这一项工作中遵循以下两方面原则:首先,要遵循能力相配的原则,保证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执行与特殊学生的生理、心理情况以及英语学习能力、档位相匹配,但同时也要保留一些挑战性成分,让特殊学生能够实现个人英语素养的稳步提升;其次,要体现“扬长补短”的原则,一来要对特殊学生的残障状况进行充分照顾,二来也要给他们一些彰显自己在英语方面的学习优势或特长的机会。

例如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存在一定的障碍,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听力训练和词汇、语法的记忆学习当中,同时也要在保障学生隐私和自尊的情况下适当地融入一些语言恢复和口语发音方面的教学;而另外一些学生有着较为严重的自闭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更多地体现小组合作的模式,同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这些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

如此一来,特殊学生就可以在英语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最为合理的鼓励,同时也获得了一个展示自己过人之处和英语学习天分的舞台,进而让融合教育的理念得到实质性的彰显。

二、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注重对特殊学生学习自信的培养

笔者在调查当中发现,绝大多数的特殊学生都会因自己在不同方面所具有的生理或心理、智力障碍而存在一定的自卑情绪,这种情绪会导致他们下意识地远离集体生活,并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总是抱有“我学不会”的负面心态。教师要重视起这个问题,在构建融合教育课堂的过程中将培养特殊学生的学习信心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看待,利用科学手段充分激发特殊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充分的学习英语的信心,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自身教学工作的客体内在基础,让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真正体现出对特殊学生的多元引导和有效保护。

(一)通过挖掘特殊学生的学习优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特殊学生虽然具有一些方面的缺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不具备和正常学生一样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殊学生还有可能因为生理、心理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而在某些领域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融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率先发现特殊学生所具备的契合英语学习要求的独特优势,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目标以及特殊学生的意愿来给予他们展现这种优势的平台,让特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帮助他们树立起“我能行”的积极意识和强大自信。[2]

例如对于《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多动症表现的学生来到讲台上,让他们来充当自己的教学“小助手”,以师生二人进行“对口讲课”的方式来推动课堂教学环节的发展,并在适当时机引导这些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本单元中故事内容的看法,从而对其他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或者在完成核心词汇的教学工作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但记忆力较好的学生,让他们以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本单元词汇的速记速写等等。

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给了特殊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在心理上拉近了他们和英语学习之间的距离,为他们日后的英语自我完善找到了最为合适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通过发现特殊学生的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就通常情况而言,特殊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缺陷的限制而经常在常规课堂学习中处于相对的下风,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能够在正确引导下取得快速进步。据此,教师的融学教育开展也要将对特殊学生进步之处的发现和表扬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依托课堂互动、阶段考查乃至最为寻常的教学观察等渠道,及时捕捉特殊学生在英语学习或生理、心理、智力功能恢复方面所表现出的可圈可点之处,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提出充分的表扬,让特殊学生更为直接地体会到自己所具有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当然,这种表扬务必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会稀释表扬的价值而适得其反。[3]

例如有些特殊学生一开始由于自闭症的影响而怯于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做交流,但是随着自己英语知识的摄入增加,他们开始慢慢尝试和自己的同桌在讨论活动中进行有限度的对话,那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说:“老师之前没有发现,原来你的声音是这么好听,英语发音是这样的标准,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不多做一些展示那可真是浪费了!”并可在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提出“以后就由你来担任老师的‘范读助手’,让大家都能欣赏你动听的嗓音,好吗?”之类的建议。

借助这种模式,特殊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可以得到更具有长效作用力的培养,同时也会在更大概率上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肯定,这对于他们积极学习意识的萌发和强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借助小组合作活动,培养特殊学生的融合意识

融合教育中“融合”二字意味着这种教育理念的落实绝对不能以特殊学生个体作为对象,而要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特殊学生之间以及特殊学生和其他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师要正确理解这一点,不要以“过度保护”的心态来看待特殊学生的班级学习活动参与行为,转而要积极引导特殊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积极参与其中,利用这个渠道来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建立起接近于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和应用思维、能力体系,进而让特殊学生的班级和课堂融入过程变得更为顺利。

(一)树立留白意识,组织特殊学生参与小组讨论

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都习惯于将所有的知识内容拆解成“原子状态”而后让学生吃现成的,这一行为无疑会剥夺学生进行“去伪存真”的主动思考权利,不利于他们的英语素养提升,尤其不利于特殊学生连带性的思维和语言逻辑功能的恢复。若要真正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起鲜明的留白意识,有意识地预留一些契合于特殊学生学习、思考能力的问题作为话题,而后组织特殊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结成不同的小组围绕这些话题做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让他们共同取得有效的英语探究、应用成果,而后再根据学生所形成的认知来做进一步的课程讲授。

例如在带领大家学习《Protect the earth》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就“Protect … from doing …”这一核心句式的例句应用来提出相应的要求,鼓励特殊学生和其他学生组建若干个“造句小组”,结合自己之前所学到的词汇等知识内容来围绕这个句式造出尽可能多的例句并形成相应的书面记录。在选择代表做汇报时,教师也要在尊重特殊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更多地选择他们作为代表和自己互动,并根据大家所提出的例句来对这个句式的常规应用模式做细致介绍。

这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给了特殊学生更多和同学、老师互动的机会,在气氛上和条件上为他们深度参与英语学习、应用和思考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特殊学生自我学习潜能的激活打下了良好铺垫。

(二)依托教学素材,组织特殊学生参与小组趣味活动

特殊学生也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而且在这一方面往往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明显。教师不妨利用这一点,根据特殊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教学需要来设计、组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小组活动,让特殊学生和其他同学一起以“众乐乐”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借助这些活动的“情绪加持”来促进特殊学生交流意识和英语学习能力的生成、强化,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结束了《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大家结成几个小组,以课本剧的形式将这部童话故事表演出来,并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意愿来分配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扮演任务,还可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和服装。

如此一来,特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将变得更具趣味性,而这种活动所具有的轻松感也能更好地帮助特殊学生消除心理上的社交隔阂,让融合教育的落实更有保障。

四、结束语

真正的教育是公平的,它的大门永远会向每一个渴望它的孩子而敞开,给予他们智慧的滋养和人性的呵护,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完善对融合教育的研究和落实,引导特殊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参与学习,为他们日后更高阶段的英语素养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融合英语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美在课堂花开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