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与研究

2023-09-08朱德智

小学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提质家庭作业双减

☉朱德智

目前,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减少布置数学作业,但是在减轻学生作业压力的同时,还应该促使作业具有较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开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减负提质”的要求来进行。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需要切实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去进行设计,既要严控作业的题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调整作业的形式,实现多元的布置,还要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动力,加强学业数据分析,确认作业难点,合理安排难度,推动学生发展等。[1]这样从多个方面出发,才有利于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实现“减负提质”的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的家庭作业设计基本规范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基本规范就是“减负提质”。“减负提质”也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是“五严”规定中的重点内容,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教育效益或效能。在“双减”政策的加持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提质”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的时候,也要以此为基本规范,改变以往传统的作业设计策略。在以往的传统作业中,教师更加追求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与有效化,大部分关注的是作业能不能有效促使学生得到发展,却不会担心作业设计过多,影响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在以往的传统作业中,学生背上的书包越来越重。而“双减”正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双减”的背景下,家庭作业设计基本规范应该是“减负提质”。“减负”就是在控制好作业总量的同时,确保学生的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提质”就是要提升作业的质量,利用好作业的巩固、学情分析、诊断等功能,为学生布置多种形式、个性化、趣味化的作业,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作业需求,设计符合当前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作业内容。[2]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正确认识“减负提质”,立足“双减”政策的要求,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作业负担,由此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达到“减负提质”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多元化设计

(一)严控作业题量,减轻学生负担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作业的题量。在之前的传统作业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多掌握一些知识,总是追求为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事实上,学生知识的掌握不在于题量的多少,而在于作业的质量。所以,教师更应该追求的是作业的质量,而不是作业的题量。[3]在数学作业方面,教师应该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内容,避免学生出现疲惫感,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在数学作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作业数量的控制方面,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不应该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同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时间应该不超过一个小时。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减少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不要求学生自主购买教辅资料。在作业布置方面,应该更多地布置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其熟练的技能技巧。同时,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之间也可以开展一定的交流,以期有效严控作业的题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调整作业形式,实现多元布置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也就是说形式要更加多样。在之前的作业设计方面,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过于封闭,只是为学生设计一些巩固型的课外作业,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事实上,教师应该认识到作业的形式是非常多的,不仅有课外作业,也有课堂作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留出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些作业,这样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在课堂作业的设计方面,教师可以多帮助学生动心、动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对于课堂作业,教师在放手学生训练时,要及时巡回,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除了课堂作业之外,在课外作业方面,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例如巩固形式的作业、阅读形式的作业、可操作的实践作业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为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外作业。

例如,在教学完《圆》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巩固形式的作业。在巩固形式的作业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基础知识作业,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布置巩固型的作业,教师要检查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能够简单地应用知识。同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阅读型的作业,让学生以复习、学习心得的形式去完成一定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完《圆》一课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一些长方形、三角形等知识联系起来,去进行小结活动,要求学生总结这几种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并列举出几道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分析,写学习心得等。这样形式的作业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方面实现良好发展。

(三)提升作业趣味性,增强学生动力

为了落实减负提质的要求,教师需要紧扣课程标准,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受到兴趣的影响比较大,学生如果对某事物感兴趣的话,就会去积极地探究这项事物,如果对于某项事物不感兴趣的话,那么就会将这项事物撇到一边。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他们才能够有充足的动力完成作业。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还要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去设计作业,既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又有效发挥作业的巩固、诊断等功能,从而提升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5]

例如,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游戏化的作业,游戏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平时也经常玩游戏,所以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多融入一些游戏的元素。具体来说,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模拟生活中买菜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等,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一定的计算练习题,这也属于数学作业的一种,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并且也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又如,在教学图形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要求学生亲自制作长方形或正方形等,通过相关工具对每种图形的周长、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学业数据分析,确认作业难点

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业数据,确认作业的难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来布置相关的作业,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然后确认作业的难点,结合难点再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效的题目,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突破难点,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一些APP 来让学生进行作业日志记录,然后教师根据相关的大数据来进行作业案例集的整理,也就是把学生每次提交的数学作业以及最后完成的图表、教师评语等收集起来,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学生在作业方面的情况,找出学生在作业中的难点,然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例如有些学生是在计算方面存在一定的难点,难以掌握一些计算的方法,那么教师在为他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可以着重布置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多种计算方法。这样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利用相关作业实现有效的发展。

(五)合理安排难度,推动学生发展

在之前的数学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几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几乎是全班一样的难度。这样虽然可以方便教师的批改,但是却忽略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如果全班同学做的数学作业难度一样,那么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些学优生可能觉得作业没有难度,而一些学困生又会觉得作业难以完成,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发展。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之间也难免会出现作业抄袭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作业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安排数学作业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作业的难度。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差异去为学生布置作业,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在作业方面实现有效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合理安排作业的难度。对于一些数学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能够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对于一些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让学生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之后,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去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这样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

(六)注重活动作业,促进学生参与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作业,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活动中完成作业。为此,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作业,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观察类的数学活动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去发现和探索数学的奥秘,教师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双眼和大脑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类的实践活动作业也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除了观察类的作业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操作类的作业,或者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类的作业,让学生手、眼、脑、口并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等,这样丰富活动作业的开展,才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参与到作业过程中去,帮助学生有效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作业,例如让学生去实际测量校园的操场、花坛等区域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一定的工具去进行测量,也需要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计算,有效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或者在教学《圆》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常见的圆的物品,总结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被设计成圆,并尝试利用课堂上所学的圆的知识去计算这些物品的面积、周长等,如此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实践作业。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完成综合类的实践活动作业,例如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通过生活体验等多种途径,以小组为单位去设计一些手抄报。在手抄报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正与负”为主题,去了解与负数有关的数学文化和人生哲理等。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掌握负数的特点和概念,也能够提升数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方面一定要加强思考,要充分分析家庭作业设计的基本规范,结合基本规范来对家庭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出发,要严控作业的题量,调整作业的形式,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做好学业数据分析,合理安排作业的难度,设计活动形式的作业等。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等来布置作业,利用不同的作业设计达到不同的练习目的,从而帮助学生在作业方面实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提质家庭作业双减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特殊的家庭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为城市提质而歌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