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节奏律动教学的研究

2023-09-08李志佳

小学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拍子律动音符

☉李志佳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课程要聚焦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着力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视域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掌握节奏律动方面的音乐知识,还能提升审美体验、文化理解、主动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一、趣味歌唱,发展审美感知能力

(一)改变要素,体会节奏疏密

审美感知能力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指的是通过音乐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试着改变歌曲的节奏要素,体会节奏的疏密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节奏疏密变化后,给人的感受也不同,这能增加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

节奏的疏密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音响所表现出的音值长短的结构性,一定音值正是一定音乐时间的具体表现。在学生欣赏《草原上》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先用标注法,标注出各个音符的时值,说说它们密集还是舒展。在这个基础上,再安排他们尝试改变疏密度,并说说呈现出了哪些变化。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改变后尝试想象,并用语言描述该画面。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节奏密一点的话,就会给人紧张、激昂的感觉,适合展现奔跑、战争等场面。但是如果疏一些的话,就会让人觉得舒畅、祥和,适合展现优美的自然风光,体现和谐美好的生活。”通过调整,学生初步体会节奏疏密的差异性,在演唱时也能唱出情感。在改变音乐要素、调整音乐节奏疏密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更加敏感。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想象、描述的方法,逐步提升感悟能力。

(二)改变节拍,感受情绪变化

在趣味演唱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试着改变节拍,并感受其情绪的变化。学生可以先了解二拍子、三拍子等不同的节拍特点,然后试着改写歌曲,并说说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习《美丽的黄昏》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节拍的作品,其特点是什么,给人怎样的感受。如有一名学生发现,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曲调比较优美舒缓,让人仿佛感受到黄昏柔和的斜阳下,游人漫步游玩的场景。此后,教师安排他们尝试改变节拍,将其改成二拍子,并对比分析二拍子和三拍子在节奏呈现、情绪表达方面的不同。学生发现,二拍子是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可以有两个四分音符;三拍子则是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可以有三个四分音符;二拍子比三拍子更欢快一些。一名学生在倾听感悟后试着表述:“改成二拍子后,我仿佛感觉自己在夕阳下小跑,增添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通过改编活动,学生体会到了节拍和情绪的关系,找到了一个新的审美赏析角度。音乐审美能力不仅包括音乐赏析,也包括音乐创造能力。在尝试改变节拍后,学生认识到节拍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在创编作品的时候,也能选择合适的节拍,展现对应的情绪变化。

(三)改变速度,辨识曲风特点

改变速度也是一种趣味歌唱活动的形式,学生可以用不同快慢演唱歌曲,体会给人感受有什么差别。此外,他们还可以辨析不同曲风的作品,看看它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在改编、对比活动中,学生自然理解歌曲速度变化带来的差异。

演唱《水乡外婆桥》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改变速度的方式体会作品的风格。学生分别用慢速、中速、快速演唱这首作品,说说选择哪种速度更好。如有一名学生提出:“我觉得慢速或中速比较好,这样能给人舒缓悠扬的感觉,比较符合我心中江南水乡的感觉。如果唱时速度太快的话,体会不到水乡慢节奏的生活状态。”此后,教师又给学生播放了《姑苏风光》等具有江南丝竹风味的作品,让学生试着改变速度演唱,并和《水乡外婆桥》放在一起对比,说说此类作品的曲风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对比赏析中认识到这些作品都展现了江南风情,需要用较为缓慢的节奏来呈现,这样才能体现出柔美、妩媚的感觉,符合江南水乡的特点。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调控节奏的方式,创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为他们后续自主创作音乐作品奠定了基础,能提升其审美感知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一)融合击拍,听辨旋律强弱

文化理解也是音乐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指的是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呈现等方式,理解不同文化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1]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节奏律动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方法感受节奏变化,并借此机会挖掘隐藏在其中的文化信息。这样能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理解能力。融合声势律动,采用拍击身体各个部位的方法,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旋律的强弱差异。在此基础上,他们再找到契机,辨析能否从中体会到文化元素。

《急急风》是著名的京调。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例子,让学生了解声势律动,拍击旋律节奏。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声势律动的基本动作,并区分强弱。他们发现,拍击的部位不同,声音会有差别,拍击手心的声音最响亮,可以作为强拍,拍击其他部位的声音比较沉闷,可以作为弱拍。此后,他们根据《急急风》的节奏开始拍击,并说说整体感受。教师可以给他们介绍“板”和“眼”等京剧节奏中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为何某些京剧旋律中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呈现出“有板无眼”的形式。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京剧板式体现了强弱旋律,展现了中国人对节奏的理解。结合击拍,学生不仅搞清了京剧旋律节拍的强弱,同时也对京剧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深入探究传统文化。

(二)融合手势,学习半拍起唱

半拍起唱是节奏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它的特点是在强拍子的后半拍进入旋律。不少学生很难控制起唱的时间,所以造成演唱不齐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手势,让学生在看到手势后起唱,从而掌握该唱法。

《甜甜的秘密》是一首后半拍起唱的歌曲。教师先和学生协商采用什么手势暗示起唱。在他们掌握演唱技巧后,将话题引入到文化层面。学生可以说说这首作品为何会选择后半拍起唱。如有一名学生提出:“我觉得这样的话,能给人轻柔的感觉,符合这首作品的情境。小朋友要轻轻地把橘子放在老师的抽屉里,表示对老师的爱。”此后再让他们感受一下这首作品中蕴藏的尊师重道的意味,让学生理解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就在学习演唱技巧的同时,渗透了人文教育。在演唱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从歌曲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化理解能力。

(三)融合舞蹈,把握音符时值

融合舞蹈也是一种多元整合的好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舞蹈动作,让他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学生可以借助舞蹈动作进一步感受音符时值,总结归纳该类舞蹈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并挖掘蕴藏其中的传统文化信息。

《草原小姐妹》展现了蒙古族的风情,体现草原小姐妹为了保护羊群和暴风雪作斗争的英勇事迹。教师可以设置三个环节,指导学生融合舞蹈了解作品的音符时值。在“学习舞蹈动作”环节,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一些蒙古族舞蹈的典型动作,让他们试着做出来,思考用慢动作还是快动作演绎比较好。此后,在“分析音符时值”环节,教师让学生分析《草原小姐妹》中有哪些音符时值的音符,试着分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不同的音符。在“融入舞蹈展节奏”环节,学生为不同时值的音符,选择合适的舞蹈动作,并将其演绎出来,看看哪位同学的选择最能体现蒙古族风情。通过该活动,学生发现完成一定的舞蹈动作,需要特定的时长,可以结合音符时值选择舞蹈动作。他们还借此机会了解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多元整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舞蹈等多种元素融合到音乐欣赏和演唱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节奏律动,并借此机会体会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传承优秀的文化。

三、适时创编,深化艺术表现能力

(一)乐器配奏时,认识音色音高

艺术表现素养指的是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将节奏律动教学和各种音乐创编活动结合在一起,丰富课程内容,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在学生使用乐器伴奏的时候,他们既能掌握节奏律动,又能提升对音色音高的认识。

在学习《姑苏风光》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二胡、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并引导他们倾听其音色音高特点,展开对比分析。如有一名学生提出:“二胡的声音比较高,音色比较亮,同时又给人缠绵的感觉,我认为适合演奏婉约的乐曲。而琵琶的声音比较干脆利落,我认为比较适合演奏欢快的乐曲。”这样他们初步建立了乐器音色音高和节奏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如何结合曲调特点选择适合的乐器。此后,教师让学生试着学习二胡的基本演奏技法,选择《姑苏风光》中的某些乐句,配合演奏。他们要伴随演奏摆动身体,律动起来,通过身体舒缓的摇摆展现二胡缠绵的感觉。这样就将节奏律动和音色感悟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各种音乐要素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乐器演奏中,学生既能深化对节奏律动的理解,也能初步认识音色音高,为全面掌握音乐知识奠定基础。

(二)聆听歌曲时,体现不同情感

在学生聆听歌曲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和艺术表现有关的改编活动。此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改变原作的节奏,并伴随新改编的曲调律动起来,激发想象力,说说呈现出怎样的情感变化。

在学生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歌曲不同部分的节奏特点是什么,并伴随音乐律动起来,谈谈体会到了哪些情感。如有学生认为“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等词句节奏比较慢,体现出淡雅、宁静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夜晚的美好。但是“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等部分节奏微微加快,且体现出悲愤的心情。在初步感知后,教师又安排学生试着改编节奏,并同时调整歌词,说说在当前的美好生活下,倾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妈妈又会讲述什么故事。如有学生在改编中加快了节奏,他认为妈妈经历过改革开放,讲述的故事也是这方面的,体现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在编写旋律的时候,要用更快的节奏。此时体现的情感也更多是豪迈、激情,和原作形成了鲜明反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后总结归纳,说说不同节奏旋律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学生后续展开自主编创活动。

(三)拓展练习时,深化曲目认知

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后拓展练习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创编活动,让他们深化对曲目的理解和认知。学生可以围绕特定主题自主编创曲子,并对比鉴赏,看看彼此选择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倾听了《致春天》《蓝色多瑙河》等展现唯美自然风光的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拓展活动“多姿多彩的春天”。该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学生分小组活动,去大自然中采风,看看有哪些可用于音乐创作的素材。第二环节为“合作创作”,学生可以和小组同伴交流,选择改编或原创音乐作品,展现大自然的美;如果选择改编,则可以从节奏入手,呈现出别样的风格;如果选择原创,他们要思考选择何种节奏更能体现素材。第三环节为“交流讨论”,学生通过演唱、律动等方式,分小组展示作品,然后由全体小组评价,说说该作品的优缺点。不同的小组选择的节奏可能不同,他们可以交流一下,说说为何如此选择。如有的小组选择的是比较欢快的节奏,他们认为这样能展现自己看到春天美景时的欢乐心情。但是也有的小组选择的是舒缓的节奏,他们认为春天让他心旷神怡,放松身心。在拓展练习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活动内容,除了改编演唱以外,还可以安排伴奏、伴舞、编演音乐剧等活动。这样学生的参与激情更浓厚,对节奏知识的掌握也更扎实。

《标准》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音乐元素教学和核心素养提升结合在一起,设计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展音乐素养,培养其音乐智能。

猜你喜欢

拍子律动音符
妈妈的竹拍子
一串快乐的音符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春天的音符
“三个经济”律动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
音符(两首)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