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2023-08-27徐文晓

小学科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

徐文晓

〔摘    要〕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构成要素,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对开展探究式学习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提出的策略包括:信息搜集方面——制定目标,搜集信息;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有效搜集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对信息进行搜集。信息处理方面——巧用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根据目标整理信息,呈现有序信息。通过这些策略,以期为科学教师同行提供参考,深度开展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  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20-0136-03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小学科学2022年版新课标指出: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构成要素,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对开展探究式学习至关重要。鉴于学生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的探究式学习中,如何对小学生信息搜集处理能力进行培养,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对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意义

科学探究是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重要的科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要素,科学信息的搜集及处理能力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要素,培养学生的这两方面能力,主要有以下意义。第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科学探究能力体现在,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并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估;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意义。第二,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小学生往往对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通过引导小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关于科学探究主题的信息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互联网搜素、图书查阅等多种途径获取探究事物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最终揭开事物的真相,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升华为对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第三,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巩固学生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在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中不断地甄别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选取出来,教师只是一个适当的引导者,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巩固优化。

二、在科学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一) 信息搜集

1.制定目标,搜集信息

搜集信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要素,小学生对科学探究非常感兴趣,但往往由于目标任务不清楚,收集信息显得比较低效无序。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定收集信息的任务,可以以新课标中每个年段“搜集信息”所对应的要求,再细化目标,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收集的信息准确、有效。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一课为例,本课有一个让学生搜集证据的活动,即: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最新进展资料。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若不确定目标任务,不细致指导,放手让学生回去做,学生搜集证据会比较低效,搜集的证据往往偏题或者与主题不符。如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搜集到的证据,都是把课本上遗传与变异的内容重新再进行一遍,大篇幅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遗传与变异的例子。为此,笔者根据新课标,发现搜集信息在5~6年级的目标是:学生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笔者首先和学生讨论确定了这个活动作业的评价指标:不偏题(1分)、小组合作(4分)、演讲时间(1分)、内容与主题(3分)、演讲水平(1分),如不偏题是指搜集的资料不能够偏离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个主题,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例子可以讲一些,但可以带过去,要聚焦于最新的一些进展。内容与主题是指搜集的资料内容要和主题一致,和不偏题意思相近,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目、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等办法查阅资料。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组内如何分工查阅资料,学生小组明确了搜集证据的目标后,就开始查阅资料,制作PPT课件或者手抄报等,然后在班级里汇报。学生小组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小组评价,教师适当点评。学生的作业结果情况反馈还是不错的。如大部分小组学生搜集到的证据有:太空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再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在对“把盐放到水里”这一节的探究活动:100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研究任务为根据,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和记录:每次放多少克盐放的盐要一样、溶解慢的时候需要加多少克盐,烧杯里面水的变化,最后一勺盐怎么计算等,这样学生就会快速地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搜集好,提高实验探究的效率。再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水遇冷以后”这节中的“研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实验,教师可以把这个实验细化成這些任务,让学生进行搜集信息,任务分成:水结冰前的温度变化情况;水结冰时的温度变化情况;水结冰后的温度变化情况;试管中水面位置的变化。这样让学生能够在任务驱动下快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有效搜集信息

在小学科学课中,测量工具是学生实验课中收集信息的重要帮手。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学生有效收集信息至关重要。但在日常的教学观察中笔者发现:很多科学教师演示测量工具的操作比较多,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或者由于赶教学进度,学生动手测量的时间比较短,交流汇报的时候,学生很多的数据是不准确的,学生测量工具很多都测得不是很准确,信息搜集自然有误。因此要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子天平、酒精灯、太阳高度测量仪、风力风向仪等,让学生多动手测量,给学生测量的时间多一些,再交流汇报,让学生相互指出测量中的错误之处,学生再测量修正,教师再总结,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进而有效收集信息。

3.通过多种方式对信息进行搜集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搜集。除了常见的实验观察,另外还有两种方式可以教给学生使用。首先让学生利用各种文献资料对信息进行搜集。文献资料涵盖范围较广,包括书籍、期刊、特种文献、统计年鉴、地图、统计表格等等。对查阅纸质版的文献材料,图书馆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由于学生年龄和信息搜索能力限制,笔者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去阅读。比如在学习动物大家族单元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参考书目:《哺乳家族》《无脊椎动物》《动物大百科》,学习昆虫单元时,提供参考书目:《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这样学生阅读的效率会高一些,查阅资料时会更聚焦。对期刊论文的文献资料,需要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上搜索文献,这些平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教师要详细引导,比如如何进入平台,如何根据主题、关键词、篇名搜索文献,如何下载文献,如何分析摘要和关键词。新课标也指出:探究实践在5~6年级的具体目标,是让学生能运用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信息,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记录整理信息。以第一个核心概念为例,在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中,有调查活动:生活中废水、废气的排放情况,了解本地区的水污染、空气污染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上搜索相关文献资料,获取文章中的信息。再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用化石作证据》中的活动:查阅资料,撰写一篇有关化石是如何为“人猿同祖论”提供证据的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搜集信息,再进行撰写。其次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查找搜集信息。互联网查找资料,相较于查阅文献资料时,更加快速便捷。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自律能力较弱,教师要细致指导学生查找网络资料,提醒学生抵御网络垃圾信息及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伤害。笔者的做法是:首先自己查找一遍,对所要查找的资料心里有底,搜集好资料的网址链接,然后告诉学生只要进入这些网址链接,就能搜索到与资料有关的内容,发现好的资料,可以直接存入电脑,或者截图保存,或者用笔摘录下来。

(二) 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作为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搜集信息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将有效的信息进行整合。

1.巧用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搜集的信息均较多,在整理数据的阶段,可以用一些方法。笔者发现:运用图表、韦恩图,是比较好的整理数据的方式,让学生能较快地一目了然,比较探究活动中的数据,发现规律,得出实验结论。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关系》为例,通过探究,学生获得了数据,这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的电脑上建一个Excel表格,然后让每一个小组学生将钩码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的数据填在表格中,通过Excel表格,可以快速计算出平均值的数据,也可以解决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还未学习平均数的问题,学生通过Excel表格中的数据,一目了然,就可以发现实验结论:钩码数越多,拉力越大,小车前进得越快;钩码数越少,拉力越小,小车前进得越慢。再以三年级上册《比较固体和液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例,通过学生搜集的信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韦恩图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2.根据目标整理信息,呈现有序信息

学会整理信息呈现有序信息,是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搜集信息一致,根据目标整理信息,从科学探究活动搜集的大量信息中,找出有用关键信息,呈现有序展示,以便学生得出结论。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水遇冷以后”中的探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学生重点关注水结冰前的温度情况、水结冰时的温度情况、水结冰后的温度情况数据,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一个表格,如下表所示: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水结冰前温度下降,水结冰的时候持续了3分钟,而且温度保持在0℃,水结冰后温度下降很快。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江强.浅谈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策略[J].新校园,2016(1):54-55.

[3]冯敏.小学生科学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策略刍议[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2):94-95.

[4]潘华.浅谈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處理能力[J].新课程,2019(2):54-55.

[5]林刚强.新课标视域下优化小学探究式学习的策略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5):67-72.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策略研究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