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茶文化的传播的困境以及对策

2023-08-25王丽红

福建茶叶 2023年7期
关键词:茶艺品牌形象茶文化

王丽红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一带一路”辐射地域广阔,主要涵盖北非、东欧、西亚、中亚乃至东南亚等六十多个国家,涉及人口众多,在对外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牵涉到的文化背景与商业习惯也都截然不同。因此,针对复杂的传播环境和极高的传播要求,我们应该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做到冷静分析。认识到当前背景下存在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地修正与提高。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茶文化传播的困境

1.1 相关从业人员专业度不足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茶文化的传播牵涉到国际贸易、国别研究、语言研究和翻译等等众多门类。每一项工作应该做到专业化和细致化,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环节往往会出现分工不明,工作粗放等问题。以对外宣传工作中最基本的语言关来说,往往会出现译名错误、译名不统一等等基础错误[1]。比方说中国名茶“龙井茶”,部分工作人员会用中式思维去思考将“龙井”这一地名赋予“龙”的含义,将其翻译成“Dragon Tea”。这一译名不仅没有体现出“龙井茶”这一原名的产地和本来意义,反而还可能引起西方文化圈的嫌恶,因为他们把龙视作邪恶与强大的化身。而译名不统一的问题则更为严重,比方说“铁观音”这一中国名茶的翻译就多种多样,从拼音直译的“Tie-guan-yin”到“iron Kwan-yin”等等,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信息接收者的理解成本,对我们传播茶文化的精神内核起到了不小的妨害。

除了翻译问题之外,由于从业人员专业度的问题,现有的“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往往很难做到针对一个国家的国情与文化特点来有的放矢。往往是一套成型的模式套用各个国家,忽视了国家之间的地域与文化差别。很显然,这种粗放的工作模式很难确保“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的推广,因为沿线国家有像沙特、埃及这样的阿拉伯国家、东欧这些文化背景与阿拉伯截然不同的国家。但是受限于从业人才专业度不高的问题,在推广过程中未能针对各个国家设计独具特色的宣传方案,致使茶文化的对外推广工作受到阻碍。因此,提高我国茶文化传播相关从业人员专业度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品牌意识较为薄弱

“一带一路”沿线中,很多国家由于和我国的交往历史十分悠久,很多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茶文化与饮茶习惯,比如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早在16世纪我国的茶叶就随着货船进入了阿拉伯国家。所以我们如果要在这些国家中传播好自己的茶文化,就要有自己的品牌意识,但是现在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传播中,常见的只是对中国茶叶品种、中国饮茶习惯的简单介绍,并没有打出中国品牌的口号,也没能将中国的茶文化中的饮茶体验转化独特价值,因此中国茶文化在国外的宣传屡遭碰壁。

而与之相对的,西方世界在我国的宣传则对品牌意识十分看重。以最常见的咖啡为例,提起咖啡,中国人大多会想到一个在西方世界并不高端的牌子——星巴克[2],这就是品牌意识带来的卓越影响力。只有有了响当当的品牌名号,才会吸引更多人了解品牌,进而了解品牌背后的东西,最后引导到国家想要输出的文化本身。“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传播忽视了品牌的影响力,过分专注于高深的文化本体,而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是有一定理解门槛的,向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人单纯地输出文化意识,反而可能不如从建立品牌来得快。因此,品牌意识的薄弱,使“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茶文化传播难以收到理想效果。

1.3 对外传播意识欠缺

在对外传播中,要有意识的为本土优秀文化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传播手段,这样才能有足够强大的传播意识,进而形成有效的文化传播。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传播中,虽然人们对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是有一定的基础认知的,但是受限于传播意识的欠缺,导致在宣传的一系列环节中缺少一定的敏感程度和必要辅助,往往导致宣传活动火候不到位。

首先,在进行宣传时的重要一步——现场路演,大部分活动都停留在茶艺师进行展示和介绍这一层次上,很少能够做到主动邀请当地民众之间的茶艺爱好者进行沟通交流这一步。因此,受制于对外传播意识的欠缺,宣传活动没有进行到更深的层次。然后,在推广活动的创新方面由于对外传播意识的不足,传播行为很难真正做到广为人知。比如很多相关活动会在当地的华人区或者华人电视台举行,虽然举办的热热闹闹,但是观众和参与者依然停留在华人文化圈,没能深入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就很难让优秀文化“破圈”。最后是有关部门与一些机构对茶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传播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中,能够静下心体会茶艺精神和传统茶艺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有关部门未意识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需要大力扶持,所以没有从人员、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也就无法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因此,对外传播意识的淡漠,导致了当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传播的表层化,只有从心理上认识到了对外传播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将茶文化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

2 针对茶文化传播的困境采取对策

2.1 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由于茶文化传播所牵涉的领域和专业多种多样,为了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性,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技能培训。在语言方面,首先,国家应该首先统一茶叶译名,搭设相关的系统架构,将茶叶翻译领域进行统一和确认。这样更有助于茶文化宣传的正确和规范。并且在对外宣传中,要注意贯彻这些译名统一情况的落实,可以在茶叶展品下方规定印刷相关译名,并设立专人检查和校对,确保格式、译名、品名准确无误[3]。其次,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阿拉伯国家,国家可以与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学校进行签约以及定向培养。确保工作从业人员的交流能力过硬。以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亚非学院为例,学院设立了专门的“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研究中心,国家或者相关茶艺机构可以与该学校进行沟通,专门培养一批懂茶文化并且语言能力过关的相关工作人员,这样有助于解决语言问题和文化背景问题,充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国别研究方面,相关传播机构应该在宣传之前对目标国家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以期对该国家的基本状况有一个掌握,并要求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与了解。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等,在做到尊重当地文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活动。比如说阿拉伯人在饮茶的时候习惯在杯中放入半杯砂糖,然后加上香料和茶叶进行冲服。这对于没有经过培训学习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而经过培训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应该做到尊重文化差异,在尊重对方风俗习惯不同的情况下与之展开沟通与交流。因此,这种情况下,在体验了阿拉伯式的传统泡茶技术之后,可以用中式的茶艺技巧与阿拉伯的传统方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因为强行输出带来的文化冲击。

最后,对于“一带一路”茶文化宣传工作的从业者来说,应该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对他们进行定向定期培训,掌握基本的茶艺素养与相关知识。以龙井茶为例,要能在对外宣传的时候讲出“龙井”名字的来历、绿茶的分类以及口味特点等等,并且能够把具体的特点与传统的茶文化进行结合。做到秉承“相互合作,开放包容”的心态,依托“典雅清香,雅致脱俗”的茶叶特点,将中国茶道“清敬和美”的文化理念介绍出去。这样才能在进行茶文化宣传的时候做到不卑不亢且言之有物。

在进行对外宣传工作时,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决定了对外茶文化传播能否获得成功。只有提高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从语言、素质和文化上对市场进行规范,对外传播才能真正做到走得出去、留的下去。

2.2 从多角度来强化品牌形象的塑造

针对我国茶叶宣传过程中,对品牌形象的打造力度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塑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品牌形象。对外传播中,面对陌生的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可以借助当地的强大力量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以茶艺宣传为例,中国的对外茶文化宣传是一定离不开精妙的茶艺技巧展示的。而单纯的进行茶艺表演,在现在的时代竞争力已经变得不足,很难产生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因此,宣传机构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企业进行联合活动,用中国的茶艺来冲泡外国的茶。借助对方在当地的曝光度与影响力,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只有利用品牌形象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与关注度,当地民众对中国的“茶文化”才会产生兴趣,利用当地民众的兴趣,开展面向普通人的体验活动,则可以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比如可以鼓励对外宣传的茶艺相关工作室和当地的企业、商场联动开设茶艺体验课,用商场与企业在当地的人流量和号召力对活动进行引流,争取做到让中国茶文化中的茶艺抽象成一个独特的文化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只有在中国茶文化中才能体验到这种独一无二感受的品牌符号。

所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对外宣传中,强化品牌符号的存在十分重要。而当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应该做到依托当地优势企业与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并且做好与当地各个环节的交流工作,学会借助外界力量来塑造自己文化所能带来的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

此外,中国茶文化在宣传过程中可以跳脱出较之传统茶叶企业注重的“实物体验”,转而塑造“精神价值”[4]。以龙井茶为例,我们进行对外文化宣传的时候,大多都从它的味道以及口感上来进行描述,用感官上的体验吸引人来进行体验。而根据西方的调查研究显示,品牌价值对人的吸引力大于实物价值。因此,若是想把中国茶文化的“品牌形象”树立起来,针对其“文化价值”的宣传应该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上的投入应该大于其实际体验价值。所以在宣传上应该注重茶文化对品格的养成以及传播中国的茶文化,其实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种生活态度。用这种方式对茶文化进行包装,使其从感官上的味觉体验变成情感上的满足。用这种中国茶带来的情感愉悦来进行宣传活动,这样就能为中国的茶文化打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

因此,品牌形象的塑造在“一带一路”下的中国茶文化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注重品牌形象的养成,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继而让外界知道,中国茶文化能够给人以独一无二的体验与情感满足能力。

2.3 有意识地拓宽文化传播渠道

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正在从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转向。因此宣传手段也可以随之进行改变,从线下到线上;从大部头的纪录片到短小精悍的短视频等等。所以,为了顺应时代变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茶文化的传播也应该强化自己的传播意识,从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文化传播[5]。

首先可以借鉴的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快闪”形式,该形式为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同时做一系列指定行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该形式现在被应用在广告宣传、文化传播等领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因此,在茶文化的宣传方面,则也可以选用该形式,进行“茶艺快闪”。选择当地国家中对新鲜事物接受度较高的地点,比如年轻人居多的大学或者人流密集的机场等地。在空地上摆设茶摊茶桌,进行简单的茶艺表演来吸引当地的学生或者路人关注。在吸引了足够多的观众之后,再配合线下举办一些大规模的茶艺体验课或者中国茶文化的介绍活动等等,将中国茶文化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地居民当中。

然后,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借助社交软件来介绍中国茶文化,像Tiktok和Youtube等等。先前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李子柒”就是这样一例,李子柒是一名在外国视频网站上走红的中国网红,她的视频多是以介绍中国传统的农家生活为主题。我们可以借助李子柒的视频风格和频道流量,吸引她的粉丝来观看介绍中国的茶文化的相关视频。预先在网上引起一定的讨论,让“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旺盛的兴趣以及好奇心,为线下的活动进行烘托与预热。这样比直接在线下开展相关介绍活动更为容易,也更可能起到不错的反响。

最后,除了“走出去”,吸引“一带一路”国家走进来也是十分重要的宣传渠道。借助外国镜头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品牌。通过吸引外国团队和进行茶叶贸易相关的企业来中国茶园进行体验与采访,让外国人来中国体验纯正的茶文化。一次切实的体验是对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最佳宣传。然后借外国人的体验,让他们去传播他们在中国体会到的这种独到的“文化感受”,这种宣传方式更为直接有效。

因此,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传播渠道,因此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中国的茶文化对外宣传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利用新方法、选择新领域的做法,充分调动发展对外传播意识,对优秀的中国茶文化进行多渠道宣传。

3 结语

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在对外的文化传播中占有重要意义。但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国的茶文化宣传仍然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少品牌力量和主动传播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完善外语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打造品牌形象和强化传播意识等方面进行改善。通过多与国内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配合、提高传播意识和创新传播渠道等方式,加强我国通过茶文化传播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治与文化交流。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能通过解决品牌能力不足的问题强化我国自己的茶叶企业。因此,我们要注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对外宣传,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与及时纠正问题,借此打造更为和谐的“一带一路”文化圈。

猜你喜欢

茶艺品牌形象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以“质量日”为契机提升品牌形象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品牌形象及其构成维度综述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