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

2023-08-25黄晓芳

福建茶叶 2023年7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文化遗产

黄晓芳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福建 南平 353400)

茶文化是在人们饮茶、品茶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包括茶叶文化、茶艺文化、茶画文化、茶道文化等等。中国是茶叶的起源地,最早在先汉时期就有了关于茶叶的记载,到隋朝时期,茶叶已成为宫廷宴饮的贡品之一。到唐朝、宋朝时期,茶文化进入了兴盛发展时期,茶由贵族士族进入寻常百姓家。到明朝、清朝时期,茶文化进入了全面普及时期,在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中,茶文化在不同的朝代中演进和更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然而,在全球化发展下,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茶文化也不例外。茶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保护和发扬,实现茶文化发展。

1 茶文化内涵

我国的茶叶种类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国地域广阔,每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文化、社会环境都存在不同,其中茶叶品种、品类的不同,也造就了茶文化的地域特色。羌族是我国最先发现茶叶和饮用茶叶的民族,羌族人民在种茶、饮茶、品茶的过程中,将崇尚自然、良好礼仪美德等充分体现出来,将茶叶作为媒介,将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的情感表现出来,促使茶文化具备文化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我国的潮汕地区作为饮茶、品茶的一大地区,人们早起就有饮茶的习惯,该地区的茶文化,不同种类的茶叶选择使用的茶具也是十分讲究的,比如红茶,为了将茶汤的红艳色泽凸显出来,一般使用白瓷杯进行冲泡,普洱茶会选择紫砂壶。潮汕地区人们最喜爱的茶叶是铁观音,该茶是乌龙茶的一种,在冲泡之后的茶汤颜色会表现出金黄色,味甘香醇,回味悠久。我国的武夷山地区盛产茶叶,其武夷岩茶是闽北地区乌龙茶的代表,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最负盛名的极品茶叶[1]。武夷岩茶一般都长在陡峭严峻的峭壁岩石上,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制茶工艺,赋予了武夷岩茶独特的品味,味甘香气持久,给人一种醇厚感。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茶会友、以茶待客,饮茶和品茶包含的文化不尽相同,前者在于解渴,只是利用茶叶的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求,而后者在于品味,利用茶叶的自然属性的同时挖掘其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韵味,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和享受,这就是茶文化。

2 茶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扬中存在的问题

2.1 未正确认识到茶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品,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效用,除了解渴补充水分之外,还有消食、清神、解毒、利便等功效,但是茶叶自身具备的文化属性却缺乏传扬,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到茶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扬的重要性。茶文化很少出现在学生的课程内容中,导致很多学生对茶文化知之甚少,很多学生认为茶文化就是简单的冲泡茶叶,并没有从其中感知茶文化的特殊韵味。人们并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并未了解其中的文化,对茶文化并没有产生深刻的认知[2]。

2.2 茶文化传承机制尚不健全

我国神农时期就有了茶叶,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一直到现在,人们都有饮茶的习惯,以茶待客也是人们的待客礼仪。在茶叶历史发展中,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茶文化也随之产生,文人墨客无不对茶进行称赞,出现了大量与茶有关的诗词歌赋,饮茶也逐渐有着专业的技术和技艺,称为茶道、茶艺,这也是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形式。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已经被列入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中,在种茶、制茶、饮茶、品茶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已经宁静淡雅的生活品质和态度,我国的茶叶也走向了国际,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然而,现阶段针对茶文化的传承虽然已经进行诸多尝试,但在人才培养、非遗传承等仍存在诸多空白,尤其一些古老技艺面临失传风险,茶文化传承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2.3 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国内,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也走向世界[3]。尽管文化相互传播能够实现文化弘扬,但是这也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现阶段很多年轻人偏爱咖啡等国外的饮品,对饮茶、品茶缺乏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茶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存在困难。因此,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了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平衡外来文化和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到取精去粕,探究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

3 茶叶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扬策略

3.1 提升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重视程度

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具备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文化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人们应该提升对其保护和发扬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尽可能保护茶文化,促进茶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发扬。

3.1.1 将茶文化融入教育领域中。首先,将茶文化融入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发和建设中,实现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需求,确定茶文化特色文化课程主题和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参与其中,共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确保课程开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可以成立茶文化教育课堂研发小组,采用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诉求,对学校周围可利用的茶文化资源进行调研,以多方主体为核心对茶文化教育课堂进行定位。同时,关注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开发,重点培养学生茶文化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将当地茶文化产业的企业、茶园、研究机构、茶馆等资源结合起来,为特色文化课程的实践提供基础和保障。而且还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茶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设置茶艺知识、传统茶文化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叶历史、茶叶种类、茶叶文化、茶叶健康等主题内容,站在提高学生茶文化素养和能力的角度,进一步丰富课程形式和内容,多开展实习活动、实践活动、文化活动等,组织学生演绎茶文化小品、演讲等活动。另外,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茶文化专家到学校进行宣讲,带领教师、学生到茶园、茶馆等实践参观,在调研学习和实践参观中逐渐形成必要的茶文化素养和知识[4]。

其次,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茶文化宣传教育平台,加强茶文化的保护和传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文化特征和学习需求,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茶文化选修课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储备。目前我国已经有50多所学校开设了茶文化课程,并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比如《中国茶文化》、《茶文化概论》等课程,不仅讲授茶叶分类、分布,茶叶的鉴别,茶叶味道、茶艺技巧等,还将培养学生文化水平、个人修养、道德素养等为课程目标,开发建设茶文化礼仪课程,将理学和儒学思想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礼仪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茶文化宣传教育平台,设置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资源、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对茶文化的教学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实现茶文化教育和茶叶历史文化遗产发扬的目的。

最后,积极开展茶文化宣传社团活动,传播茶叶文化知识。学校的社团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开设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建设茶文化宣传社团,能够为茶文化保护和发扬提供平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可以将一些热爱茶艺、爱品茶的学生集合起来,成立茶文化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切磋茶艺,交流茶文化心得感受等。同时,还可邀请专业的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培训活动,传授学生茶道礼仪、茶道茶艺、茶艺技巧等等。在学校有重大节日活动时,茶文化社团也可以设计节目表演,烘托节日氛围,还能在全校实现茶文化发扬。

3.1.2 利用新媒体实现茶叶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新媒体具有受众范围覆盖广、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交互性强等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对茶文化进行保护和发扬,效果会更加显著。

首先,制作水平较高的茶文化纪录片,提升茶文化发扬的品质。中国茶叶历史文化遗产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茶文化体系,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要想实现更有效地保护和发扬,就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制作出水平较高的茶叶文化纪录片,通过图像、影音等形式将茶文化遗物、茶文化遗迹等记录下来。可以从不同角度、层面等立体的展示出茶文化内涵,并将历史文化、茶文化相关实物融入其中,提升宣传片的说服力。利用制作精良的茶文化纪录片吸引人们的关注,丰富人们茶叶、茶艺、茶具等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让人们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5]。另外,人们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利用各种软件观看关于茶文化的纪录片,实现茶文化的发扬。

其次,将茶文化宣传内容融入到主流新媒体平台中。新媒体平台的受众群体较大,在保护和发扬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主流新媒体平台,包括视频类平台、图文宣传类平台两种。前者可以是优酷、爱奇艺、抖音等平台,这些平台受到人们的喜爱,信息表现力比较丰富,而且传播速度较快,符合当前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特点,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较强,将茶文化相关宣传片在这些平台中传播,效果会比较显著。后者主要是新闻资讯类的平台,比如今日头条,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平台会根据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向用户推送相关信息,由于平台信息较多,要注意茶文化信息不被其他信息所淹没,精准的根据用户的喜好向用户推送茶文化信息。

最后,引导受众参与茶文化宣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受众的参与感和影响力。新媒体具有用户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受众在新媒体平台中浏览到某一信息,可以采用弹幕或者评论的方式对其进行评论和交流。针对茶文化宣传内容,观众可以与创作者进行探讨,创作者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同时,普通受众也能在新媒体平台中自主创作,注册自己的账号,可以采用视频、图文、语音等方式发布茶文化相关的信息,包括茶叶知识分享、茶具介绍、茶艺技巧展示等等,这样促使社会大众参与到茶文化宣传活动中,亲自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

3.2 构建合理的茶叶文化传承机制

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工作,需要构建合理的茶文化传承机制,对各项工作安排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承担茶文化保护和发扬的责任,成为茶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将自身职能价值发挥出来,出台相关保护机制、保护政策以及茶叶产业扶持措施等,对不同地区的茶文化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保护,通过政策制定提升人们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另外,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工作也可以由专业人员或者组织来对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可以邀请对茶叶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专业人士或者茶叶企业构建专业的茶文化研究组织,对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和茶叶种类等保护和发扬进行研究,制定相关方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在茶叶文化研究分析中促进茶叶品种的开发和培训,还能进一步整理和归类茶文化历史,更好地实现茶文化保护和发扬。

3.3 开展各种和茶文化相关的活动

面对外来文化对我国茶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扬工作造成的冲击影响,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和茶文化相关的活动,让人们重新认识茶文化,在活动中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茶文化,并自觉参与到茶文化保护和发扬的队伍中,实现全民保护、全民发扬。具体可以开设饮茶活动、茶艺展示活动、茶道学习活动等,向人们介绍和宣传茶叶种植、茶叶种类、采茶技巧、茶叶制作、茶叶冲泡、茶叶品尝等方面的知识,人们只有通过亲自参与、亲自感受才能体会到茶文化的魅力,让人们正确认识到茶文化。

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工作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将茶文化融入教育领域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并构建合理的茶文化传承机制,开展各种和茶文化相关的活动,从内到外,从教育到现代化技术,实现茶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