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2023-08-25杨筱玲

福建茶叶 2023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茶文化茶叶

杨筱玲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11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等字眼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眼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学习,中国人也会出国留学、旅游、从事商务活动等。作为一门融合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跨文化交际学具有复杂的学科理论和极强的实践特性[1]。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

1 茶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叶最初是由炎帝神农发现的,并于鲁周公时代广为人知,于唐代兴盛,至宋代流行。根据历史文献记录,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起,中国人就有饮茶的习惯[2]。茶水作为一种文明的饮品,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陪伴着人类的发展。今天,茶叶已从唐、宋两代显贵地位的标志,成为普通百姓和油、酱、醋、盐的代表,茶叶的文化意蕴是随人类文明发展而发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认识茶叶的人。在茶叶种植、制茶和品茶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得以发展。茶文化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进程中,融入了道家、儒家、佛家等诸多哲理,并逐渐演化出多种不同的内涵[3]。因多生长在山地原始森林,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又不与其他植物争夺生存空间的能力,能够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而喝茶则是人与大自然的联系,体现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茶叶的天然特性和中华传统的传统精神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茶圣陆羽首次将“精神”融入到《茶经》中,并将喝茶视为一种修养和欣赏的过程,也是茶圣陆羽第一次将茶叶与道教,儒教和佛教哲学思想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的茶之道[3][4]。中国的茶道也顺应了士大夫们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境。品茶的过程是“静”和“美”的体验过程,常常让人感受到“安静”和“优美”。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为中国传统儒教的一种重要内容,茶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吸取了道教与佛教之精华。文化无国界,茶文化亦是如此。茶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早已随着经济发展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很多西方国家都是通过茶来认识中国的。可以说茶叶是联系中西文化的桥梁,是中国与国际来往的重要窗口,它将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展现给了世人。

2 茶在国外的流传过程

中国之外本无茶。18世纪以前,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中国茶叶首先被葡萄牙人发现,而荷兰则将其推向欧洲。自1610年起,茶就通过荷兰的商业方式传入欧洲各国。几十年间,我国茶叶已经慢慢地被销往多个国家,如荷兰及英国。此后,茶陆续销往美国,澳大利亚,大洋洲,加拿大等地方,直到19世纪时,中国的茶已遍布全球。随着茶叶的传播,各国之间也逐渐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尽管英国本土没有茶,但是英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饮茶大国,而且平均每人饮茶量最高。1662年,葡萄牙王妃凯瑟琳·布拉甘莎将喝茶的习惯带入了英国,这种喝茶的风气迅速在英国兴起。到18世纪末期,英国人饮茶已经十分普遍,也创立了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下午茶。午后茶起源于200多年以前,当时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每天只用早晚两餐,但是二者中间的时间非常长,而且也会有些饥饿,因此,贝德福公爵太太开始在午后喝茶,消磨时间。茶水一开始只是在上流社会中流行,但很快就在普通民众流传开,成为家常便饭。午茶时间是在下午四点,主妇会挑选家中最好的客房,亲手为宾客奉上最名贵的茶和最精致的茶器,为宾客斟上茶,然后倒入牛奶。糕点很有特色,由三个盘子盛着,由下而上,由轻到重,口味由咸到甜。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中,大家喝着茶点,跳着轻快的舞蹈。自此,茶叶使得午后时光变得优雅。下午茶文化使英国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帮助人们摆脱疲倦、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人的身心舒缓、减压也很有益;下午茶也提升了妇女在社会上的身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大量的英国移民来到了北美。美国于1784年宣布独立后,曾亲自安排船队到中国从事茶叶交易。对于茶叶,美国人最喜爱的就是红茶,特别欣赏它的香气和色泽[5][7]。

3 茶文化的传播特点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茶叶生产的强国,在古时候,茶叶就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贸易的重要商品。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百姓,不论是生活衣食住行,还是贸易、建筑设计,无处不体现茶文化。中国茶叶自古就有自己独特的栽培条件和种植技术,自古以来,茶一出口就受到各国的追捧,尤其以欧洲国家最为突出,其中英国人其中的佼佼者[2][3]。中国的茶出口历史上呈现以下特征:第一,茶叶的出口是一种单向的,大部分的茶都是从中国出口到国外,反过来销售的较少;第二,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技术条件、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中国的茶叶出口国家有限,主要是面向朝鲜、日本等文化差异较小的邻国;第三,茶的输出国途径多种多样,主要依靠信使和僧侣向邻近的各国传播,而对于更远地区的输出,主要是以贸易的形式进行[4]。

4 茶文化引领下的跨文化交际

4.1 “以茶会友”的交际形式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以茶会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交流形式。从“以茶会友”这一角度出发,衍生出与之相关联的观念,如“新客换茶”,“强宾压主,响杯擦盘”等。茶艺的发展,从古代的“品茗”,到近代,已逐步演变成一种以“交际”为目的的交流方式,大家聚在一块喝茶,互相交谈[5][6]。茶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一特色能够在与国外朋友的交往中频繁地体现出来。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在茶文化语境下,大部分的跨文化交往仍包括“以茶会友”的习俗,更多地围绕着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以及在茶文化下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深入的讨论。“以茶会友”,既体现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又让中国和外国朋友在“品茶”这一轻松愉快的环境交流、沟通[7]。

4.2 茶文化在亚洲交际圈的现状

由于古代茶马古道发展的高度发达和区域联系,亚洲地区的茶文化交流比欧美地区更为紧密。近几年,中国与泰国、韩国、日本等国都有大量的茶文化往来,有些国家还设立了茶学和学术交流的组织。韩国和日本由于受到中国的文字和文化的深刻影响,从唐朝开始,茶道就在韩国与日本逐步发展起来[8]。到目前为止,韩国与日本都有自己独特的茶道系统。它的茶道特征既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因此,国内的茶学界对日韩的茶文化都非常关注,一些大学还开展了日本和韩国的茶教育和科研项目。除了现有的课程,学校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并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国际交往,创造了一个跨民族的交流平台[9]。总之,亚洲地区的跨文化交际圈已成为当今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茶文化在亚欧交际圈的现状

由于存在社会习俗、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亚欧地区的茶文化交流活动并没有亚洲内部之间的文化交流那般蓬勃发展。由于深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日韩等国家的历史资料以中文为主,其后所产生的语言和语法特征与中文相似。但是,英文是欧美地区普遍使用的通用语,它与中文在沟通茶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它还存在着从古语到白话文的问题。所以,亚欧的茶文化交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是一个表象层次的茶文化。在文化交往方面,讨论的内容大都是英国人的茶艺和中国人的喝茶方式,不同国家的茶种、制茶方式等,很少对茶的文化意义进行交流[10]。

5 茶文化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的茶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传,其独特的茶文化更是广为传播,并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世人。中国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盛会,旨在推动茶叶的发展和传承,促进中西方国家的交流,使世人能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从1867年法国世博会开始,全世界人民都从中国的茶文化中认识到了中国文化,同时也认识到中国。2004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展”,它使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茶、中国的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并推动了中法两种不同的文化的交融。在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展出了一个非常大的“茶”和一个陶瓷图案,它让世人看到了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在筹备和主办奥运的过程中,还组织了各类茶文化宣传,使世人对中国的茶文化更加了解。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了一场茶艺表演,将中国“十大”名茶的魅力展现给世界。在这一次的茶会上,中国对外介绍了许多关于茶叶的文学作品,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茶叶的发展。茶圣陆羽在《茶经》中首次对茶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包括茶叶的发展,起源,采茶和种茶过程,还有关于饮茶和烹茶内容,《茶经》是一部能够让世人认识中国茶的佳作。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所述中国的茶叶,首次使欧洲人提高了对中国茶叶的认识。此外,还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对中国的饮茶文化进行了记录,欧洲人得以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的茶,其后一些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中国茶叶赞叹有加。在中国四大经典《红楼梦》中,“茶”一词就有近百条,其中更是有一章的篇幅描述了茶文化。如今,《红楼梦》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我国茶文化的重要途径。从1980年9月开始,中国著名剧作家老舍的戏剧《茶馆》已经在美国、瑞士、香港、法国、加拿大等国进行巡回表演,使全世界人民认识中国茶文化,推动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沟通[11]。

6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茶文化的具体应用

从多元文化的时代特征来看,当代的跨文化交流已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的语言形式和内涵存在本质的区别,造成交流障碍,必须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认识,为其继承和发展找到特定的媒介。中、西两种不同的茶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因而,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首先,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可以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具体的区别并剖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系统。其次,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充分展示中西茶文化的共性,使人们意识到,虽然民族不同,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茶文化是人类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能够正确、完整地认识到多种文化之间的关系的途径。不管是何种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它都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所以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可取之处,要对不同的文明进行有效的认识,就得抱着学习的态度和宽容的态度。要达到这种目的,必须以正确、适当的态度对待各种文化。通过中西茶文化的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形成的背景和过程。此外,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必须对其产生的环境与进程进行一种有效的认识,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文化观念。而所谓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完全超前的,而每一种文化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可以借鉴的地方,关键在于找到符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同时,对茶文化进行传播时,需要注重茶文化基础内容的直接传播,使得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凸显价值,从而推动茶文化发展和宣传迈上新的高度。最后,注重我国茶文化内涵的持续拓展,基于茶的本质研究,为茶文化的发展给予认可度,积极从国外的茶叶发展中吸取精华,努力推动我国的茶文化内涵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当今世界,由于多种文化的传播发展日趋完善,各种不同的文化交往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时代常态化形式。而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的核心,在整个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中介角色。当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交往日益深入,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化逐渐缩小,在此背景下,如若能够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连接点,深入结合,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茶文化,能够体现该价值。

猜你喜欢

跨文化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